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电影<无间道>主人公之一陈永仁最大的悲剧是存在的悲剧,也真理的悲剧.通过陈永仁的悲剧,<无间道>告诉我们在符号形成的意义世界,主体的存在必须出示符号的证明.作为符号的主体,是由符号的所指(存在)和能指(意义)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且在符号的世界,符号的存在由能指决定.而当能指和所指不协调时,符号主体就会产生焦虑,而焦虑正是主体存在的符号.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的观念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文学理论一般都认为文学性是指作品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而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则认定文学性是从语言开始的。文学语言与其他实用性的语言诸如日常用语和科技用语,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语言符号(即“能指”)和所指称的事物或概念(即“所指”)的关系上.在普通语言中.能指和所指呈合一的关系,能指即所指。所指称的事物和概念是语言符号的终极意义。在文学语言中.能指和所指却既合一又对立,语言符号除了指称事物和概念外.还指向和突出符号自身,对读者造成一种陌生化和新鲜感的效果.从而传达出不同于所指的审美含意。西方当代文论非常重视文  相似文献   

3.
能指和所指最初的系联是任意的,经过人类长期训练,而成为约定俗成的符号。消费社会,能指和所指打破原来的系联形式,各种能指、所指形式重新组合,不断创造、形成新的系联。能指和所指的系联表现出任意性、变化性、规约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广告凭借其专业优势、资本优势和话语优势赋予了商品某种符号象征价值,使消费者对于商品的消费成了一种建构自我的生存方式.运用符号系统中的能指和所指工具来分析广告符号系统可知第一,商品的意义是由广告中的能指指涉系统产生的,并与所指密不可分;第二,广告的这种强大功能来源于能指和所指的任意性,它为广告创造了无限宽阔的舞台;第三,广告中的能指和所指通道是固定和封闭的,意义从生产到传输再到消费者解码都应该是事先确定和可控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缩略语及其与原词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略语是基于经济原则把较长的短语(词)通过缩减、节除等方法缩减而成的词语.它与原词语,所指相同而能指不同.缩略语的能指和所指是间接的反映关系,原词语的能指和所指是直接的反映关系.缩略语中各组成部分的所指不是其本身的意义,而是其所代表词语的意义.原词语的能指是缩略语的能指和所指的中介.我们理解缩略语意义的时候,必须依靠原词语,从整体上把握原词语的意义.缩略语和原词语的能指不同,致使语法功能也会有所不同.缩略语通过词化,可构成新词语.  相似文献   

6.
三、人与文化的建构(一)前文所描述的这一语言太极图是世界上诸多语言类型的共同运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笔者借用了索绪尔的两个著名概念:能指与所指,但用法与原始概念不同,索绪尔把“读音———书写符号”作为语词的能指,把语词的“概念”、“意义”作为所指,能指与所指结合,共同形成一个语词符号。笔者将这两个概念大而化之,把某一种语言类型(譬如汉语)的语言规则,即存在于此语言类型中的普遍的形式规律———语音与语言符号层面的二元对立规律看作“能指”。笔者认为这是纯粹的真正的“语言”,或可称之为“元语言”———第一级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7.
瑞土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提出了“能指”与“所指”这套符号概念,用以说明抽象概念或具体事物跟用来表示抽象概念、具体事物的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概念、事物及其意义叫做“所指”;概念、事物及其意义的言语表现或文字表现叫做能指。在某种程度上说来,所指处于能指的背后,并且只有通过能指才能到达所指。能指是中介物,它需要有物质为依托,“意义”是能指与所指联结的产物。研究“能指”的指称能量究竟有多大?它与“所指”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这是语言符号学所研究的范畴。首先关注的是“称谓”,即给予具体事物或概念一个…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的词符号有简单符号与复杂符号之分。无论是简单的词符号还是复杂的词符号,能指对所指都有提示解释作用,其间存在着理据性的联系。简单符号词词义的理据在于汉字的形体与语音形式,复杂符号词词义的理据在于其能指意义(字义)。  相似文献   

9.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说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是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论证的."能指"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声音,而是声音给人留下的心理印迹."所指"也并非客观存在的实物,而是代表实物的概念.心理印迹与概念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也无理据可言.在具体一门语言内,在象声词等声音符号中的象似性是极低的,但是在象形词、合成词、派生词等书写符号中却有一定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0.
法国后现代理论家让·布希亚的理论结合了马克思的"商品"与结构主义中的"符号"的两种概念,以符号学观点研究社会文化现象.布希亚把物诠释为符号,而符号则构成了意义体系.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以生产为基本社会活动,布希亚强调消费体系的主导,并认为消费社会下的意识形态与商品和符号的逻辑一致即商品中的交换价值凌驾于使用价值,符号中的能指凌驾于所指从而成为抽象、化约的代表,而这一特征也是后现代意识形态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语言交际的前提是同一语言社区的语言使用者对同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界定保持一致。能指的一致问题极为明显,人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发音或文字的一致是交际所必须的,但所指的一致问题却由于意义本身的模糊与动态性而往往不被人们所察觉。所指的这种不一致既是语言变化的机制,也导致人们交际过程出现困难、误解甚至冲突,而语言使用中所指的趋同和人为的设定等将减少所指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词义范畴的拓展变化与认知的发展直接相关、互相促进,其中的运行机制是隐喻式的。一个旧词与其新意义的最初关系往往不是符号中的能指与所指,而是一个隐喻表达式,当它被广泛地接受和高频率地使用,其隐喻性随之衰减直至完全消逝,最终转化为常规的新词义。由死隐喻转变而来的新词义又构成了语言继续发展变迁的基石和阶梯。所谓"常规词义"和"新奇表达"的对立不复存在,"常规"由"新奇"沉淀而来,"新奇"又只能在"常规"之中孕育而出,隐喻是这一切共同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汇作为一种网络交际通用语,已逐渐成为具有自身构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媒体语言.语言问题主要是符号学问题,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出发,结合语言符号意义的层级观探讨网络语汇形(音)、义的不对称性,阐释网语交际者如何产生网络语汇心理联想、通过网语符号由深层到表层系统的转化最终产生符号的具体意义,并从网络传播和语言符号两方面得出网络语汇产生变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章着眼于汉语趋向动词“下去”一词维译的复杂性,把这种复杂性置于双语层面,从能指和所指的视角进行观察,揭示了在双语层面上两种语言由于不同语义系统而形成的能指差异和所指差异,提出了能指阚和所指阈的概念,并说明了这两个概念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字是一种视觉符号,具有较强的表意功能和美学功能。通过对英汉语词汇的视觉审美心理在能指与所指、字形视角、信息视角等方面的比较,阐述英汉语视觉词汇的词义提取差异对英语品牌的汉译审美心理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众消费社会的形成,民族文化中的歌舞艺术因正好契合旅游者的符号消费需求而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文化商品。文章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高原红》舞台表演的符号化生产逻辑及其特征,指出为迎合旅游者的"符号化"消费欲望而生产出的民族文化表演,其原生性的符号所指已经完全被消解,经过取舍、改装之后的再生性符号能指则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生产及消费的共同指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下广告语言中,广告能指脱离商品本身,所指漂移的问题,依据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理论,借助结构主义的思想,探讨了广告“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矛盾激化现象.研究表明:在当下广告语言中,“能指的漂移”导致“所指的漂浮”,最后会导致社会道德价值观的迷失.在广告的“能指”与“所指”之中,更应保持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才不至于传播误导信息,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符号所蕴涵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符号传达出来。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借助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两种语言间的能指和所指进行整合研究,认为翻译是两种语言在语用基础上的言语间的语义对比,从而最终求得翻译时真正体现语用意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的美学转向使得"艺术审美经验"一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当前国内学术界热烈展开的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的边界"等问题的讨论也无不涉及到对"艺术审美经验"这一概念的理解.因此总结历史的经验、综合各派的观点,从理论上澄清"艺术审美经验"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该是很有现实针对性."艺术审美经验"这一概念包括外延和内涵两方面的意义.从外延方面看,艺术审美经验的能指范围是不断拓展的,但不能突破"艺术"和"审美"所界定的底线.从内涵方面看,艺术审美经验的所指意义不只是它固有的美学内涵,还应该包括哲学内涵、心理内涵和人文内涵等多重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