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我的手机里传来老母亲发颤的声音:"庆儿,你晓得慈善会在哪儿吗,你爸爸和我今天要去捐款。我们商量好了,每人捐100元……"听说耄耋之年的老父老母互相搀扶着要去捐款,我的双眼湿润了。平时,我的父母节俭得近乎吝啬,这时出手却"大方"起来。我心里在对父母说:在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灾难面前,你们的善良令儿子敬佩!自从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有太  相似文献   

2.
灾难一直是文学表述的母题,汶川地震掀起了超越以往的灾难书写热潮。文章总结了有关汶川地震的文学书写,分析了各种体裁的表述特点,探讨了其精神不足。  相似文献   

3.
徐小平 《21世纪》2008,(6):14-15
汶川地震时,我正在上海飞往北京的途中,所以没有感到震动。落地后,打开手机,看到北京住处一位邻居发短信给我:楼里有明显的震感,住户全部聚集到了大堂,你在哪里……灾难面前,我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下子拉得这么亲近、这么温馨……  相似文献   

4.
如果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活得轻松的人——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父辈的荫庇下快乐成长;如果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惯坏的人——他们多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几代人的关爱于一身,强调自我价值和个性张扬;如果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质疑的人——许多人吃着洋快餐长大,喜欢在虚拟网络游戏中快意恩仇……一直以来,1980年以后和199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是让社会宠爱和疑虑的群体。然而,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灾难中这个年轻的群体经受了短暂人生中最严峻的考验。在废墟的烟尘中,他们勇敢、独立和坚强的青春形象,令人刮目、流泪,更令人喝彩。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2008,灾难元年?》。文章说,一个叫做“2008”的黑暗幽灵,从今年春节大雪中出现。向中国人“奉献”了众多灾难:如,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三鹿毒奶粉事件、房地产危机等。其实,灾难从来就不会因为你害怕,它就不来。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各地,人们都在经历着不同的灾难,例如。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缅甸遭受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印度洋海啸等等,这些灾难都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黑色旅游是近年来国外, 特别是北美地区旅游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汶川大地震对四川省的旅游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形成了较多的灾难遗址地.论题在结合黑色旅游相关理论及旅游动机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发灾难遗址地的必要性,提出了汶川大地震旅游环线的概念和环线灾难旅游资源配置方案,希望对灾难遗址地的旅游开发有所启迪,同时对四川省旅游业的恢复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大地震是数百年一遇的特大自然灾难.本文记录了武侯祠在这场灾难中经受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一 汶川地震诗潮引发了热议.似乎给人印象:灾难拯救了不景气的中国当代诗歌.这次大地震,造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地震灾难,但是这一突如其来而且损失惨重的大天灾,却似乎改变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不是红拂,你就不要夜奔李靖,免得奔了以后,成天埋怨闯荡江湖太艰辛,埋怨来埋怨去,感情埋怨没了,佳话就成了灾难。  相似文献   

10.
灾难遗址地旅游开发研究——基于汶川大地震的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难遗址地是否适合旅游开发、如何开发是"5.12"汶川大地震过后一直争论的话题.虽然国外早有"灾难旅游""黑色旅游"等概念的提出,但在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更无从谈起.本文结合汶川大地震后形成的特殊旅游资源,从理论上分析了灾难遗址地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探讨了遗址地的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及开发模式,在实践上,不仅希望对四川省灾后旅游业的发展有所启示,同时可以对其他灾难遗址地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使灾区民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但专家和官员认为,这场灾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据中国官方初步统计,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使四川全省14207  相似文献   

12.
《灾难与人文关怀》一书以文学人类学的学科背景为依托,展现了对汶川地震的人类学考察和民族志书写,在关于汶川地震的出版物中,具有独特的学术视野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石埠 《百姓生活》2008,(7):11-11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5月14日,正当全中国都在为汶川地震而震惊和哀伤之际,一首为震灾中死难的孩子们所作的,题为《孩子快抓紧  相似文献   

14.
人生在世,谁也无法避免灾难和不幸的发生。"5·12"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惨烈,太多的悲壮。可就在灾难过后的不久,灾区群众又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振奋和鼓舞……他们让人知道,尽管我们不能左右灾难,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灾难和不幸。  相似文献   

15.
曹晓鸥 《社区》2008,(21):32-33
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一个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中国大地,震撼了每一个中国人。这个灾难不仅仅彻底打乱了当地灾民们的平静生活和内心安宁,也震动了无数灾区以外人的心弦,所有人都和亲历灾难的灾民们一样心绪难平。  相似文献   

16.
人类学灾难研究的面向与本土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人类学灾难研究历程的基础上,讨论了关于灾难的定义,检视了人类学灾难研究的理论和主要面向(兼及社会学).文章从地处5·12汶川大地震中心的S市的田野观察出发,就组织应对、社会互动、宗教仪式、生死哲学与文化适应等方面加以探讨,总结了中国人类学灾难研究的理念及其主要面向,以期对未来应对灾难做好理论准备与行动选择.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的灾难锻造了教师的灵魂,彰显了师德的高尚。在灾难来临的瞬间。无数人民教师以他们光辉的人性穿越了灾难的阴影,以他们不朽的生命和鲜血弘扬了中国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以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诠释了师德的深刻内涵!教师的工作有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教师必须以自己的道德力量扛起这份责任。师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道德与学识,作为一名教师,就应不断地自觉地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你才能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人们生命、财产、精神等许多方面的巨大创伤,对于知识界则突显了灾难教育缺失的现状。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重托和历史的使命,对其进行灾难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本文运用深度个案访谈法,对大学生灾难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反映了学校灾难教育的缺位和社会灾难教育体系的不健全这一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大学生灾难教育现状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从建立系统化的学校灾难教育体系和完善社会灾难教育体系两方面为深入研究大学生灾难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晨曦 《华人时刊》2009,(5):10-12
灾难总与道德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有人说,灾难是道德的试金石,狂风吹尽之后究竟是见真金还是现废铁,自然一览无余;又有人说,灾难是民族精神崛起的契机,是的,劫后余生的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往往凸现了最真的人性之美。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中国文化中的种种传统美德在全国范围内进  相似文献   

20.
大地震     
《北方人》2008,(6)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场重大灾难从天而降,考验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考验着我们的党和人民。这无疑是我们的祖国深感沉痛的时刻。汶川大地震,从那个原来不知名的县城传出的震波,现在震动了中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