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隋 《天府新论》2018,(1):138-144
关于“网络文学”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经过探析可知:网络文学在作品创作理念、文本形式上与纸媒作品相比,并未产生“根本性”变化,“网络性”并没有深刻地卷入网络文学本身;网络文学其真实所指显然是某类特定的“大众文化文本”,因此,作为高雅文化研究概念的“文学性”并非网络文学要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文提出“内容组织模式” 这个概念以应对我国网络文学的特殊性。从内容组织模式来看,我国网络文学最常见的有两类,即“线下出版”模式和“收费阅读”模式。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的界定与起源是关联在一起的议题,所以关于中国网络文学起源问题的讨论需要回到如何定义网络文学问题上方可进行。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媒介文学,网络空间是其生产和传播中最为核心的条件。“网络文学”这一提法属于中国话语与中国表述,此处的“中国”应理解为以汉语为依托的文化共同体。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值得探索是基于其在世界范围内繁盛的文化事实,起源坐标应指向对其具备形塑作用的网络空间,建构起源的目的则是为了网络文学场内的主体获取身份认同、指导具体的创作实践、实现文学前景的更好发展。从发生学的视角来看,20世纪末期海外华人实现技术突破、搭建汉语网络空间、成立创作基地并进行文学实践,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也成功形塑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原初空间,而后中国本土的网络文学空间多点涌现,形成今日蔚为大观的网络文学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批评要改变其与网络创作不相适应的格局,需要正视网络作品海量阅读、评价标准无从依傍和评价方式形殊而理异等现实困境。要破解网络文学批评的困局,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呼吁批评家真正进入网络文学现场,二是建立网络文学批评的通变观,三是打通写、读、管、评各环节,建立网络文学的"批评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周志雄 《中州学刊》2014,(5):157-162
网络媒体带来了文学写作与阅读的商业化和大众化,形成了新的文学生产商业机制。商业化机制对网络文学写作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网络写作者在跨过"谋生的焦虑"之后,需要在商业化和艺术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趋向是20世纪90年代文化脉络的延续,是我们时代文化转型的一部分。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运作机制为文学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蕴含着新的活力。我们不应简单地批评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而应反思网络文学商业化的水平,正视网络文学在商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警惕商业化对网络文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吴小玲  张霄 《天府新论》2018,(2):131-138
“种田文”是女性向网络文学的一种主要类型,主要由女性作者编写、女性读者阅读、以满足女性的欲望和意志为归旨。这类文学表面上看起来处处彰显着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发现这种觉醒本质上是虚假的。通过梳理中国女性文学发展脉络,发现无论是以丁玲、冰心、陈染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近现代文学写作,还是当代网络文学的写作,在最终实现女性解放、实现性别真正平等上均遭遇困境。  相似文献   

6.
解构的文本--简析网络文学的超文本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学是今天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新的文学载体赋予了网络文学新的文学特质 ,而超文本性是其中鲜明而突出的代表。超文本链接技术的应用 ,使得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接受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文学作品 ,也使得网络文学体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学的“颠覆”性的改造 ,成为解构主义思想的不可多得的生动“例示”。而这既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推动力和宝贵机遇 ,同时也体现出网络文学自身潜存的深层矛盾  相似文献   

7.
刘蕾 《广西社会科学》2022,(11):146-155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效果评估过程中涉及中国本土文化及其海外传播。通过分级构建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满足评估学方法所要求的高效性、全局性、客观性与独立性要求,定性分析各类影响因素,结合国外文化环境与读者阅读习惯,对因素按照权重给出先后排序,并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从认知角度来看,海外读者更容易接受玄幻动作类网络文学;从态度角度来看,海外读者对“主流价值观”的接受程度较高;从行为角度来看,海外读者付费意愿不强,但愿意参与到创作之中;从接受角度来看,海外读者对翻译质量和故事发展关注度高,各影响因素耦合助力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正向发展。为更好地推动中国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效果,可扩展海外传播网络文学题材范围,满足海外读者多样化需求;强化个性推荐与互动,增强粉丝黏性;完善网络文学多元价值评估体系,引导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整合AI翻译技术和人工翻译,破解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翻译难题;跨界开发全球优质网络文学IP,稳步推进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8.
如何定位和理解网络文学这一当下巨大的文学事实,已经是文学理论和批评紧迫的任务。在围绕着网络文学展开的各种话语实践中,“网络文学通俗论”逐渐有达成共识的趋势。但这一话语是包括官方、学界、平台资本等力量在内的不同类型通俗论话语实践的结果,其有关网络文学属性的“普遍性知识”地位并不稳定。一方面,在其内部,实际上存在着不同行动者特殊性意图和诉求之间的复杂张力,或者说,其貌似稳定的表象乃是不同话语实践所达成的暂时的或策略性的妥协;另一方面,通俗论的定位有可能延宕人们对网络文学之重要文学史与文化意义的发掘,其与当代文学文艺大众化走向的深度关联不能得到及时把握。深入分析不同通俗论话语背后的意图和潜在诉求,把握不同话语策略所倚重或征用的网文生产的真正“内生力量”,是网络文学批评理论建设必不可少的阶段性工作。  相似文献   

9.
心理悬疑——论蔡骏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雄 《兰州学刊》2008,(11):185-188
蔡骏已成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悬疑小说作家,他的小说受到斯蒂芬·金、丹·布朗、铃木光司等外国作家的启发,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手法,创造了有自己风格的“心理悬疑”小说。蔡骏的小说包含悬疑、侦探、心理、知识等多重元素,有着鲜明的网络文学特征,对类型小说有所超越,追求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效果,有很强的可读性,也有一定的精神深度。蔡骏小说还有很多不足,如虚构故事大于刻画人物,受市场左右,缺乏有震撼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经过十年发展,已积累了数量可观的作品,并探索出自身生存模式。当前网络文学存在题材的类型化使阅读体验变成读者按照口味进行的选择;在线写作和阅读对海量文本的需求引起作品内容拼凑、抄袭;产业化运作和快速浏览的阅读〉-j惯是网络作品节奏缓慢的根源等问题。原因在于研究主体身份的困惑,研究对象的模糊、文本到达的困难以及因作者、网站与研究者目的不同所带来的文本选择差异。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的兴盛与传统文学的沉寂相比,网络文学成为文学时代发展的显性大势。网络文学的出现与发展体现了消费性的时代特征,网络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网络文学的阅读和网络文学存在的依据都是以消费者的感官享乐为目的。网络文学的创造与传统文学不同,它是作者与读者两个主体之间平等交流与对话的结果,这一间性主体有意认同大众的身份,坚守大众立场,使网络文学呈现出复调狂欢的色彩。交互性是网络文学直接的表现形式,消费性是网络文学的本质,它体现了文学的社会性与时代性的特征,是网络文学交互性特征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2.
网络媒介与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刷文学的线性阅读、文本的封闭性、对时空限制的打破以及交流的私人化等特点被认为是产生现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网络媒介交互性、去中心化等属性体现着以多元性为精神内核的后现代特质。基于文本介质对文本内容有着重要制约的认识,本文认为,网络媒介的媒介属性塑造了网络文学的特质,这种形塑的路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距离感的消失,二是图像增殖,三是拟像、对话与播撒并存等,正是这些因素使网络文学表现出与后现代性相类似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快速崛起的网络文学量大如山却体犹未健,“有高原缺高峰”现象十分突出,亟需文学批评家入场,补齐批评标准这块“短板”,以加强文学批评,运用一定的标准去解读、评价、引导和规范,助推网络文学从“长个子”走向“强筋骨”,实现新时代网络文学的高质量发展。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离不开“文学”品格,也不可脱离“网络”特点,是在赓续文学传统基础上的理论拓新;应基于网络语境的思想性、艺术性、产业性、网生性和影响力等维度,架构起由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组成的动态评价体系和批评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一个幽灵 ,一个数字化的幽灵在世界徘徊。随着它脚步的日益临近 ,这种以数字化为特征的英特网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对文学活动带来了震撼性的影响。现在 ,中国作协已建立了自己的“今日作家网”(www .jrzj.com)。许多作家 ,即使是严肃的作家如王蒙、雷抒雁等也参与着网络文学活动。面对着网上作品的大量涌现 ,有些学者在理论上强调了网络文学的多媒体化传播方式 ,厦门大学的黄鸣奋教授认为 ,网络文学以其文本“活泼泼实时动态交互”的特征 ,实现了文艺发展的一种螺旋式上升 ,标志着文艺的新生。以上诸如此类的观点 ,主…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学是网上"创作"、网上"发表"、网上"阅读"的文学,网络文学的发展还存在网络鸿沟、质量不高、超文本特征、非功利性等障碍。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的五种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下的网络文学创作可分为五种类型 :BBS网络故事型 ,这是网络文学的原始形态与基本形式 ,它完全依附于网络———故事背景是网络 ,主人公为网人 ,交往方式以网络聊天为主 ,故事结局也像网络一样虚幻 ;传统文学型 ,认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是一样的 ,二者的区别仅只是载体不同 ;大众参与型 ,认为所有发在文学网站上的帖子都可称为网络文学 ,它体现了网络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人数众多 ,作品繁杂 ,但缺乏有特色的代表作品 ;接龙游戏型 ,此种形式最能体现网络广泛接纳、变化多端的特点 ,它打破了作者与受众的界限 ,每一个阅览作品的网友都能轻易变受众为言说者 ,按照个人的意愿去发展故事情节 ;完全网络型 ,此类型实现了网络与文学的最亲密接触 ,由于其对网络的完全依赖 ,文字逐渐退隐 ,而“超文本”型、“非线形”型、“多媒体”型等正悄悄攻占传统观念中的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17.
网络阅读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文学接受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短短20年间,网络文学阅读经历了从PC端阅读到移动端阅读、从读到听的听觉转向、IP经济驱动下的多样化接受等系列变化。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媒介技术和资本的重大影响力,也可以看到网络文学接受主体为经营生活趣味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周志雄 《浙江社会科学》2013,(2):119-125,160,161
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这是一个必然要进入文学史研究的领域,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有很大的不同,网络文学的独特性,网络文学如何入史是需要理论探讨的。保持一份鲜活的网络阅读感受,面对面地与网络作家对话,对其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展开深入的文学批评,以一种包容和开放的眼光对作品进行评价,是网络文学入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用“人民文学”的旗语为网络文学指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倡导用“人民文学”的旗语引领网络文学,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网络文学还不是“人民文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网络文学可以成为“人民文学”.但“人民文学”是新世纪文论语境中颇有异议的一个概念,争议诱因集中在思维定势、运思方式、生产方式.基于此,向网络文学亮出“人民文学”的旗语,必须构建生成性的“人民文学”观,从媒介维度探索网络“人民文学”的生产方式,提炼网络文学中孕育的人民性精神形态.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网络文学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中国"网络文学"是随着它赖以依托的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而逐渐发展繁荣的,并大致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纵观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总体评价,网络文学经历了一个从"欢呼"到"清醒"的过程,网络的发展所造成的文学格局变化和阅读生活变化应该引起充分的关注和认真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