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
理性向生活回归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当前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就是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导致道德教育的失真,远离了生活世界,终将走向虚无。所以,道德教育应该走向生活世界,使我们过上一种真实的、完善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2.
在形上层面,科学伦理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味着向伦理始点与终点的回归。历史地看,西方传统伦理对"本体"世界的追究不仅遗忘了伦理之根——生活世界,而且为现代科学预制了一条从存在者出发诘问存在整体的致思路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与全球化,"人与存在相对"、"主体与客体相分"的运思模式不但没有使人过上所渴望的"好生活",反而使人类陷入种种生存危机之中。正是在此机缘中,关注"人与存在相与"的生活世界为我们揖别生存困境提供了一个澄明之境,在对"人不是存在者的主人,而是存在的看护者"的人之为人的生存论寻问中展现出科学得以进入伦理的恰切维度,开启了科学伦理学之新的发展路向,体现了对人的真实的生存关切。 相似文献
3.
理论的生活世界与实践的生活世界——胡塞尔与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是一个非课题化的、直观的、主观的和主体间性的世界。胡塞尔认为,与科学世界相比,生活世界具有本源的优先性。从本质上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是一种理论的生活世界。而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思想蕴含在他的实践哲学之中,它强调人的感性的现实的生活,是一种实践的生活世界,超越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具有巨大的超前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4.
《实践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它的发表距今已有70多年了,虽然基本理论在当今社会仍有普遍意义,但也不可能囊括当今世界的全部社会实践,因此,有必要对现时代的社会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努力建构当代科学的社会实践观。本文试从新时代人类社会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建构新时期科学的社会实践观应该遵守的基本要求以及建构科学的社会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塞尔晚年提出了生活世界学说。这一学说批判了欧洲近代以来科学的片面化发展,揭示出科学奠基于生活世界基础之上。科学是在人的生活世界基础之上历史性地发展起来的方法的产物,但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以遗忘了生活世界为代价,从而导致欧洲科学的危机。然而,胡塞尔更加看重的是生活世界的不变的先验结构,这就使得生活世界学说服从于先验现象学,因此,与其说胡塞尔批判近代科学,不如说他在维护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的哲学,从而坚持其从一而终的先验立场。 相似文献
6.
科学思维的对象是以自然为中心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物的方法;历史思维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活世界,是认识人的方法.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从自然界认识中所得出的一般世界观和辩证法的概念、规律直接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以科学思维去涵盖甚至代替历史思维,导致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活动中的简单化、机械论倾向.生活世界虽然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但更是由人的实践所创造的新质世界,适用于整个世界的一般概念和规律对它的解释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应当以实践论为基础,以表达生活世界内容的范畴和规律为框架.建立一个新的历史认识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多维的思想旨趣,对幻想世界的批判和现实生活世界的描述,以及文化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的交融,都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真内涵。在现代性的语境之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则表现为意识形态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王巧凤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0):22-23
《人“快”了》剖露的是知识分子复杂而温馨的文化心理。作者通过平凡生活 ,写出了知识分子思想、品格、气度、境界、原则与尊严。 相似文献
9.
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活美学"——为《生活美学》一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生活美学"试图避免西方的思想传统当中对生活的两种基本解答途径,回归到的生活世界的美学新构,正是对"自然主义"(实质上是科学主义)和"理智主义"(实质上是形而上学)解答的双向超越,它是一种本土化的美学主张.从人类活动论的角度看,日常生活就是一种"无意为之"的、"自在"的、"合世界性"的生活,非日常生活则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自觉"的、"异世界化"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美的活动虽然属于日常生活,但却是与非日常生活最为切近的;它虽然是一种非日常生活,但却在非日常生活中与日常生活离得最切近、最亲密.关的活动,介于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并在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必要的张力."生活美学"的理论合法性就在于,不仅马克思、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杜威这些哲学家本人的哲学思路中存在着回归生活世界的取向,而且在中国本土的思想传统中,历来就有"生活美学化"与"美学生活化"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于今天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集中表现在使世界历史的研究达到了—个新境界 ,并开拓了观察社会历史的新视野 ;其实践价值集中表现在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在现当代思想中面临着诸多指责和质疑,甚至有时被认为是一种伪真理样式的言说。在此情势下,一些人也加入了批判辩证法的大潮,但由于缺乏对辩证法的深度了解,其中的很多批判往往都缺乏坚实的理论根据,这种对待辩证法的态度及做法是值得商榷的。不过,辩证法在现当代思想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至于需要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进行反思和辩护,则是一个理论事实。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和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联合举办的《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年会于2006年7月25-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7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共提交论文50多篇。会上,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13.
理性缩减成知性的过程被提炼出一种迄今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客观主义观念。这种观念认为 ,科学可以无视自身得以成立的条件而科学地把握业已对象化的存在。在人文社会科学中 ,这一观念经常会演变为认为能够远离生活世界前反思的各式各样的纯粹理论独白。这在韦伯、法兰克福学派、哈耶克以及其他一些人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流露。哈贝马斯试图以批判思维克服先验哲学与经验考察之间的紧张 ,其结果是给出了一组同样匿名的关于共识的普遍要求。因此 ,必须通过知识社会史实现观念向生活世界的返回 ,才能把观念从观念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4.
华勒斯坦预测:2025—2050年,我们将见证现行世界体系(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终结、自由主义的终结以及美国霸权的终结。它们在相近的时间段里占据统治地位,也会在相近的时间段里相继灭亡。其中新世界体系的建设是最值得关注的。华勒斯坦认为取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会是社会主义世界体系,但是并不是先行的社会主义,对此,他做了有限的展望,但要清楚地知道"对岸"的情况却是不可能的,因为2025—2050年会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混沌期。 相似文献
15.
当中国农民经历了免税的惊喜后,现代化的失业浪潮又掀翻了这支孤舟:当各界鼎力支持农村建设时,沉重的旱灾又冲击着农民返乡的喜悦。诸多的波澜使得“三农危机”的政治性话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后,各界再次把目光聚集于农村、农民、农业上,但这次关注的意义俨然已不同于前。因为中国工业长期对农业的提取,城乡之间、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巨大差异已经迫使我们考虑农村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践之所以具有本体论的含义,取决于它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所固有的开启性。在实践这一原初性范畴的展开中,一切可能的存在者“是其所是”,即显示并证成自身。按照“能指”与“所指”的划分,作为本体范畴的实践是在“能指”意义上成立的。“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昭示的乃是非外在式地看待事物的本然的观察方法,亦即“回到事情本身”。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对于作为人的实践性存在的展现方式的历史的把握,是一种反身性的内在的“体认”。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建构的独特角度。实践唯物主义之所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就在于它给出了现实批判的合法性,从而使“改变世界”的要求获得了一个理论上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意义”是古老而常新的哲学话题,杨国荣先生的《成己与成物一一意义世界的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本书为“具体的形上学”三书之一)一书,对“意义世界”做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在会通古今中西的视域下,提供了关于意义问题的崭新哲学维度。全书展现了“具体的形上学”以“人的具体、现实的存在”为基本关怀的哲学进路,同时,还展现了核心话题的时代特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历史轨迹,直面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历程与现状,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革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步规划设想。旨在让高校学生深刻领会和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感悟和认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9.
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时代任务。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存在的形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揭示了建设和谐世界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必然进程,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揭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与人的社会性特质具有内在联系,关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揭示了建设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的内在要求,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理论揭示了建设和谐世界是与人类自由解放理想相互联系的历史进程。当今世界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复杂矛盾影响和制约着建设和谐世界的历史进程。高扬和平发展的伟大旗帜,坚持世界和谐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努力实现各国和谐共处,建立民主的世界;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建立公正的世界;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实现各国和谐安全,建立和睦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跟近现代国家产生的联系.不管是真实的还是后来的意识形态虚构.似乎都使它具有了作为国家政权一个合法性来源的地位。但民族主义却是理论上很富争议,现实中很不轻松的话题。民族主义强调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为国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凝聚力,然而这种特定认同主张中隐含的群体自恋和群体自我崇拜是一种具扩张性、弥散性和刺激民众狂热情绪的意识形态,它使民族主义行动起来往往偏狭和暴戾之气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