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宇宙观与人类观密切结合起来 ,以现代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 ,运用哲学方法 ,提出了以下几个原理 :( 1)新人择原理 ,认为人类是宇宙物质进化的必然产物 ,我们这个宇宙在发生之初 ,就以最终产生出人类为其进化大趋势 ,人类不过是更大宇宙演化中的必然中介环节。 ( 2 )多元无限宇宙观 ,认为宇宙是无限的 ,无限的宇宙是分为若干不同层次或等级的 ;我们的宇宙发生在更大层次的元宇宙之中 ,我们的宇宙层次是一个多宇宙群体 ;我们这个宇宙有生也有灭 ,是一个生命体 ,但它具有内在的遗传变异机制 ,能够孕育产生出新宇宙。 ( 3 )新人类观 ,认为人类就是新旧宇宙传承的机制和中介环节 ,人类的特点是实现了宇宙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 ,因而是旧宇宙的果实和新宇宙的种子 ,人类在宇宙演化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与作用是不可逾越的  相似文献   

2.
韩民青 《东岳论丛》2007,28(1):5-14
人类观与宇宙观是密切相联的,深入地探索宇宙的结构和演化,为全面把握人类的来龙去脉奠定了基础。(1)从多元无限宇宙观来看人类,人类是旧宇宙的果实和新宇宙的种子,这是人类不可逾越的历史地位与作用。(2)人类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作为旧宇宙果实的成熟过程和作为新宇宙种子的萌发过程,这决定了人类的发展方向就是全面而又透彻地认识旧宇宙和积极而又成功地开拓新宇宙。(3)人类发展的历程,经过了诞生、前期、中期、后期、结局等若干发展环节和阶段,经历了从维持生存、拓展生存到限制生存、改变自身与开拓新宇宙的多次转变。(4)当人类作为旧宇宙的果实而成熟并作为种子而创造了新宇宙之后,人类就进入了它的终结时代:它将从旧的本宇宙中消亡,或将在新的本宇宙中作为运行机制而发挥作用,或将作为更高级的宇宙层次即超宇宙的开拓要素而存在——但作为人类,它却不再存在了。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一系列论述 ,基本上是在狭义上讲的。今天人类的实践范围大大拓展 ,因此 ,人的全面发展的语境要与时俱进。在当代有必要构建人的全面发展的“宇宙”平台、“自然环境”平台和“生物”平台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环境观”和“生态观”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视野是不断扩大的 :先前的“宇宙整体”终会演变成后来的“宇宙部分” ,从而认识到更大的宇宙视野 ,形成更大更深远的宇宙新观念。现代宇宙观仍然在遵循着这样一个认识规律而不断演变和拓展。  相似文献   

5.
爱伦·坡的宇宙观及其审美内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作家爱伦.坡以诗意的宇宙观同其审美诗学观以及艺术化的人生观互证互释,以审美方式勾勒了一幅人与宇宙的生成和演化图景,审美成为其艺术观和宇宙观的交汇点,想像构成了他的宇宙观、文艺观和人生观的审美方法论,艺术论及人生论则成为其宇宙论的最终落脚点,从而构建了诗与宇宙两相应合、人与宇宙审美交互的总体艺术架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传统农学学理内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传统农学有其深奥的学理价值。本文阐明宇宙系统论是中国古代传统农学的宇宙观,在此指导下的古代传统农学本质上是一种朴素的生态农学。古代传统农学理论体系与现代农业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系统、辩证的农业观。中国古代传统农学理论体系在天、地、人、物四要素下展开,构成古代传统农学八大理论原理和三宜原则,体现了天地自然之精神。农业逻辑是一种生命的逻辑,如果农业逻辑演变为纯工业化逻辑,将会带来工业化农业对自然的伤害。建立在宇宙系统观之上的农学理论是切合自然本性的生态理论。  相似文献   

7.
熊十力曾指出,王夫之哲学的特质有四个方面:尊生,明有,主动,率性。王夫之阐发《周易》经传的思想,把宇宙看作是生机盎然、永远运动的宇宙,强调自然、社会、人生之变动不居,肯定与时俱进的儒家精神。其"天地之化日新"之精神内涵的动静观、矛盾观及"乾坤并建""两端生于一致"的宇宙观及思维模式极有价值。王夫之继承了张载的气论,进一步肯定天人之间只是一气而已。"气"是王夫之哲学的最重要范畴。"气"为"实有",统贯天人,其宇宙观是"太虚即气""太虚一实"的气化宇宙观。其理气观、道器观、能所观、知行观有甚深意蕴。在人性论、性情论及理欲观上,他有真知灼见。他关于人性"日生日成""天理寓于人欲",情、才出于性且彰显性的看法,都可以作创造性转化。三百年来,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成为近代启蒙思潮的重要资源之一,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冥婚习俗流行根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宇宙哲学观念下,冥婚在中国能够持续几千年,有其传统文化根源。冥婚习俗流行的根源第一是一种由阴阳五行观、土地情结和风水观结合的,广泛被中国人认同的和谐均衡宇宙观下的生命体认;第二是人类学视角下"过渡礼仪"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宇宙观、价值观及其行为模式。当下的资源、生态和社会危机正促使地球人反省和寻找诊治良方。文章尝试发掘和体认儒家人观表述及其体履践行、美身备道企慕成圣的生命意向,对当代人反思生存困境和重建生态人观、社会人伦与政治伦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宇宙观是萨满教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方式,对宇宙的起源 与构成万物的成因与特征、宇宙的结构以及宇宙各界的关系与沟通途径等问题做出了具体、形 床的解说,反映了北方古代先民对宇宙和自然的认识成果,其中不乏合理内核和闪光之处,包 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体现着原始思维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萨满教的世界观体系中,宇宙观、自然观和灵魂观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体系.这三种观念是萨满教最基本的思想和理论,它贯穿着整个萨满教的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在《女神》的创作中,突破中国传统的感知天地宇宙方式,以现代人的生命体验表现了一种新的现代宇宙观:宇宙是奔腾不息、永恒创造的;宇宙是不断直线向前发展的;宇宙与人是和谐的。这种现代宇宙观为以后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新的表现领域,为新诗的现代化注入了新的诗质。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认识史上,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宇宙,如何认识天体的产生,天体的形状?要研究这些问题,就不能不研究古代天文学起源发展的历史。因此,研究古代天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不但可以了解古代人们认识,观察和描绘的宇宙图景,而且有助于考察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和哲学宇宙观是如何由孕育萌芽的低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演变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是自然物质的精华,思维是物质运动的结晶,反思自然宇宙之本是人类的当然使命,是人类思维的必然追求。 人类并不甘心居于自然世界产儿的位置,人脑也并不仅仅遵循物质运动的一定之规,人类的理性一经产生,便超越于自然物质世界之上而自由驰骋。何况,人类的大脑也远远不止一个,思考自然之本的答案也就难以划一,由此便形成了人类各民族五花八门的哲学宇宙观。在历史上长期无文字的各个民族民间保留至今的古老口承文化中,人们不难看到各色各样的原始形态的哲学宇宙观。  相似文献   

15.
创世神话──原始初民的宇宙观──柯尔克孜族创世神话探析张彦平(回族)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原始宇宙观,也都有与之相伴生的创世神话。创世神话是所有神话中最普遍的主题,它具有原始初民解释宇宙天体形成、万物产生及演变的特点。柯尔克孜族创世神话蕴藏量非常丰...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欧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界,为了克服生态问题而盛行一种世界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而在中国,高清海的类哲学彰显出中国天人一体思想的宇宙论意义。高清海的“类存在”概念来自于马克思哲学和儒学的创造性的结合,其马克思思想中的原型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在古代中国儒学中的原型为“天下”,而这两者融为一体就具有“宇宙性的主体”或“宇宙生命的实践者”的含义。“类”意识是一种全面向宇宙开放的人的自我意识,而在这种自我意识的指导下,人们能够实现宇宙生命整体的利益,能够防止各种灾难,能够实现社会和环境的正义。高清海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人类未来的哲学宇宙观。  相似文献   

17.
小辞典     
宇宙观:宇宙即世界。宇就是上下四方,即指所有的空间;宙就是古往今来,即指所有的时间。宇宙合起来就是指整个的、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所以,宇宙观也叫做世界观。宇宙观或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或者说是对一切事物所持的基本态度。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主观决定客观,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老子宇宙观并没有得到知识性的注解.在科技昌明的时代,尝试用宇宙大爆炸理论、量子理论、天文观测资料,可以对老子宇宙观中的道生万物、大道无形、宇宙循环、有无相生等观点作出较好的科学诠释.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子的宇宙思想在现代科学中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格拉斯长篇小说《母鼠》被视为德国生态文学中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深刻地揭露了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在漠视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人类面临灭亡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反人类、反生态的核战争丑恶行径。对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分析表明,格拉斯生态悲观主义的产生,是他的理性主义和科技至上观使人类陷入了窘境,将自然变成了人类的敌人。所以,人类的根本出路最终在于要培养正确的生态启蒙观、生态和谐观和生态正义观,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我以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这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屋脊提出的"山地诗学",根基于喜马拉雅原住民混融的宇宙观和世界自然哲学发展的盖雅生命观,吉狄马加诗歌从"泛族群格"走向"泛人类格",发展至"泛生命格"的文本自觉。在虚拟景观的赛博文化碎片中,他从族群祖先史诗式天真,以背负神秘的神话性和沉重的历史象征,在史诗、颂歌和歌谣之间逡巡并延展基本的人类传统价值;在当下技术背景中感悟和传递生命之间的感应和轮回的宇宙诗意,与自然哲学从"第四世界"获取灵感发展出的盖雅理论暗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