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逻辑训练     
《老人世界》2014,(2):62-62
在一个年级里,甲、乙、丙三位老师分别讲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历史。每位老师教两门课。化学老师和数学老师住在一起,甲老师是三位老师中最年轻的,数学老师和丙老师是一对优秀的象棋国手,物理老师比生物老师年长,比乙老师又年轻。三人中最年长的老师住所比其他两位老师远。请问,哪位老师教哪门课?  相似文献   

2.
微博冷笑话     
《金色年华》2014,(2):79-79
老师,你就出去吧!记得高中时候老师正在上课,突然手机响了,老师很犹豫要不要接,同学们就说:“老师,出去接吧!”但老师仍旧犹豫,这时候二货同桌来了句话,让全班沸腾了:“怎么的,要不我们出去您在屋里接?“  相似文献   

3.
胡老师,男,75岁,北京×大学退休副教授,现定居于北京×大学社区。胡老师患有支气管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上下楼会感到困难。胡老师退休后继续在北京多所高校讲授计算机等专业课程,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作出了一定贡献。胡老师的妻子王阿姨因病残疾,卧床多年,2010年又查出患有重度抑郁症,平时情绪无常,常责骂胡老师,亦因溺爱儿子而与胡老师争吵。胡老师年轻时一心向学、教书,疏忽了家庭,对妻子怀有强烈内疚感,故正尽力弥补。  相似文献   

4.
李英 《华夏少年》2007,(11):37-38
九月九日下午,李老师来到教室布置作业,他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九月十日是什么节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教师节。”李老师微笑着说:“是啊,明天是我的节日。我想让你们每一个人送我一份节日的礼物。”同学们小声的嘀咕起来,呀,老师向学生要礼物,那我给老师送一枝花,我给老师送一支钢笔,我给老师送……  相似文献   

5.
梅子 《金色年华》2011,(6):29-29
我直到高中才有机会碰到男老师。不知道为什么,在我们学校,特级老师、有口碑的老师都是男老师,尤其是数理化。那时候,他们只教最好的班级最有希望的学生,所以能轮到他们给你上课是一种荣誉。  相似文献   

6.
老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跟老师说:老师,我开头和中间都还可以,就是不会写结尾。  相似文献   

7.
如果家长处理不好同老师的关系,就会陷入无法解决的窘境。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向老师提出意见而又不影响孩子呢?不要等孩子有了严重的问题才去找老师。在轻松气氛下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即使家长很生气,而且是有道理的,在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对老师讲课中好的一面加以肯定。家长希望老师听听自己的意见,但不要伤老师的面子,或…  相似文献   

8.
孔庆东 《中外书摘》2014,(4):100-101
我一生最感激的人,就是我的那些老师。由于时间的关系,大学里的老师记得最清楚,中学的也记得大部分,只有小学老师的身影,渐行渐远,快要消逝在地平线了。而其中记得最模糊的,就是我最早的老师——小学一年级只教了我第一个学期的高老师。  相似文献   

9.
四月傻瓜     
今天上午作文课,一打铃,老师就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对我们一本正经地说:“老师昨天晚上在图书馆前的楼道里发现一个疯子,那个疯子把一把钞票向楼下的草丛里扔了下去,老师今天早上捡了两个五角钱,吃了一顿免费的早餐。”老师说完微微一笑。  相似文献   

10.
孙伟锋 《职业》2015,(3):57-58
当体育教师这几年,我们在接触学生或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有种种不同。有些学生往往觉得老师不理解他们,他们的所作所为得不到老师的赞同,因此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表现就是对老师的话当耳边风,老师让他们这么做他们偏要那样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不想出一个对策,那么学生的行为表现也会越来越偏离教育的轨道,偏离老师的视线,导致恶性循环。我们要思考的就是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及怎样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1.
《金色年华》2010,(1):49-49
“今天谁要来阐述这个案例?”老师走进教室问。若是没人举手,老师就开始点人。平常趾高气扬的MBA纷纷低头,看指甲或抱琵琶,只怕被老师点到。  相似文献   

12.
汶川八一小学的龙老师性格热情、直率,对社工站的服务非常支持。所以,她会经常“义愤填膺”地向社工“诉苦”:学生行为表现差、成绩不好,家长对此如何不重视,学生顺利升学如何令人担忧……其实,龙老师每次述说中都提到了家长这个群体,她和其他老师一样都认同一个简单的道理: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由家长、老师、学生三方共同出力。但如今,这所小学的普遍情况是不仅学生的学习只有老师在出力,高达60%的住校率使得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也是由老师在处理,家长的教育功能似乎在慢慢弱化。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短文《温柔的征服》,感觉很有意义。文章说,一位语文老师给学生上课,发现一小男孩没带语文书。老师没当场批评他,而是在第二天再上语文课发现这个小男孩仍没带语文书时,老师却说自己没带眼镜,叫这个小男孩去办公室为老师取眼镜。孩子受宠若惊,很荣幸自己去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4.
宋俊德 《职业》2014,(18):60-60
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只要老师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而对于个别的双差生,则需要班主任更多的耐心,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甚至需要老师为他们制造机会创造闪光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笑脸     
2009年11月,走进湖北大鼓表演艺术家张明智老师的家,老师谈兴很浓地将一叠尘封的老照片一一展示,那张几十年前与朱世慧、陆叭、许勇等人合影“笑膨照勾起了老师的回忆……  相似文献   

16.
于光远讲过两次挨打的经历。一次是在家中写大字,不知什么地方写得不好,在一旁观看的父亲一拳打在手臂上,正写着的字成了一个黑疙瘩。于光远~生气,就这样交给老师。老师问黑疙瘩是怎么回事,于光远说这是父亲弄的。另一次是在学校,教室里有一块打手心的板子,老师看谁不顺眼,并不亲自动手,而是让学生自己打自己。同学们受到这种惩罚,都是按老师规定的次数轻轻打几下了事。于光远却不然,因为对老师惩罚自己不满意,老师让打三下,他便重重打了自己三下手心,打完后顺手将板子从窗口扔到街上。从此,教室中没有了那块板子。两次挨打,表现出于光远的倔强,这种精神伴随他走过整个人生。  相似文献   

17.
浅谈师爱     
王素芳 《职业时空》2008,4(7):82-82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要像做母亲一样做老师,一桩桩小事都会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一个个抚摸,一个个眼神,都会让孩子感到老师是爱他的。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和同事的交谈中,我发现,几乎大部分老师关注比较多的都是班上的所谓“尖子生”或者“后进生”,而那些中等生却往往被忽视了。一般来说,课后老师找去谈心的,或者能跟老师搭话玩笑的,几乎都是首尾两端的学生,中等生们往往温和而沉默.一个学期结束了,有些人的名字老师都不一定叫得上来。而这些中等生们,其实是学生的主体,也很容易向两极转化,作为老师,如何更有效地激活释放这些中等生们潜在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呢?这也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这里,就我个人的经验谈几点:  相似文献   

19.
四(三)班班主任张老师找到学校社工李梅,说王小刚让她头疼死了。这孩子一直学习不好,上课做小动作,几乎从来不交作业,还经常和同学打架。其他科任老师也经常投诉小刚影响课堂秩序。张老师又急又气,曾找小刚妈沟通,妈妈表示管不了。  相似文献   

20.
咸鱼饭     
《炎黄世界》2011,(5):39-39
上普通话课听写测验,全班最用功的香港人阿英坐在老师面前第一个位置。 老师读“嫌犯”,阿英立刻在笔记写上“咸饭”。 老师不小心瞄到阿英的卷子,但又不忍让她难堪,就提高音量说“嫌疑犯”。 只见阿英迟疑一秒,似有顿悟提笔将“咸饭”改成——“咸鱼饭”。 老师再瞄完后差点晕倒,于是提高音量说:“是‘犯人的嫌疑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