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角债”是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商业信用,它是债务人强行要求债权人“允许”债务存在的一种债务形式。从宏观上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的发展是基本适应的,因而不应该产生大面积的“三角债”。从微观上看,“三角债”的形成是企业货币资金不足为转嫁“危机”,而形成的。三角债的形成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1、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有相互替代的作用。当银行信用减少,现货交易就会减少,商业信用就要增加;如果银行信用增加,现货交  相似文献   

2.
反对改变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从货币流通速度等方面讨论了近年来的新情况与新观点,作者认为无论是从可控性、可测性,还是相关性等各方面分析,货币供应量是目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针对"货币空转"的说法,做了一个创新而富有挑战的尝试,即把握住宏观经济评价以总量为导向的思路,从货币的流向入手,通过分析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来间接回应货币流转是否与实体经济发生着背离。研究表明:在数理模型层面,影子银行通过影响资金的漏损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活期转化为定期的比率,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构成影响。在实证层面,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尤其是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说明现行货币政策使用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变量的做法越来越不可取。最后提出: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统计,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者后面的数字,逗号左边的是期数,右边的是页数。 经济学驳全民财产私有化 左柏云l,1生产方式新论 廖廷柏l,6论生产关系的三层含义朱I土兴1.11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看李嘉图比较 成本说的荒谬 侯银辉1,14私营经济的二维分析朱建平颜波1.16资金与货币流通非银行信用中介化 倾向探析 杨瑜1.1g关于改进和加强《资本论》教学的 几点意见 戴述雨i。22教育投资必须注重经济效益 邹玉铁1,120高校科研工作面向经济建筑刍论 李亦农1,122试论建立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股份制 熊海斌2,98农户经营行为与建立农村商品经济新秩序 杨烈翰2.101湖南农村产业结…  相似文献   

5.
大理国货币流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大理国以及唐代和元初的资料,系统地考察了大理国货币流通的状况、特点及其与内地货币经济的差异。文中认为,大理国是云南货币史上货币形态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当时,贝币、盐币、金银货币以及中原王朝的铜钱等并存流通,货币形态得到极大完善。但它们大多属实物货币,与中原王朝相比,不仅是币材上的区别,而且是货币经济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市场物价相继上升,不少商品涨价或变相涨价,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造成市场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货币方面的原因,也有非货币方面的原因,但就目前来说,主要是与我国的货币发行与流通的不正常状态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因此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必须借助于货币与货币流通来实现。货币流通是一种与商品流通相联系的经济过程。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从属于商品运动,它作为流通手段,媒介着商品的交换,不断地为商品流通服务。根据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银行信用关系中,银行吸收大量社会储蓄资金表现为自己的负债,但它并不是最终的债务人;银行进行资产运用,贷出资金,表现为自己的债权,但它并不是最终的债权人,原因是银行的绝大部分资金是外来的,其中储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在我国更是如此。据1994年统计,当年四大专业银行新增的资金来源中有76%是储蓄资金[1],在我国当前居民成为国民储蓄主体的情况下,即国家银行的信贷资金大部分是老百姓的钱,国家银行在其信用关系中所起的是一个信用中介的作用,老百姓在社会资金运用中才是最大的和真正的债权人。因此,我国银行…  相似文献   

8.
一、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货币流通国家发行的货币即现金,是一种价值符号。它在商品流通领域里,直接代表着一种特殊商品即一般等价物,所以能随着商品的运动而运动。若商品生产不存在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也就无复存在之必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的存在和价值规律仍然发生作用,意味着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继续存在,货币流通规律也就继续发生作用。根据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与商品的可供量相适应,以巩固货币流通,保证币值的稳定性。资本主义货币流通的历史告诉我们,其货币的流通量借助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黄金的流  相似文献   

9.
证券市场的兴起无疑会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数量和业务上的发展.传统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能够创造存款货币面前者不能.所以,一般的教科书只分析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扩张过程.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进行货币创造的观点表示怀疑.本文根据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否吸收存款将其划分为存款式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非存款式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分别通过分析得出了两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货币创造,从而影响货币供给.因此,作为证券市场发展以后的货币调控,还必须考虑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货币扩张中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转,必然伴随有货币的流通。我们认真研究货币流通的规律,调节货币流通,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稳定币值,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要对货币流通进行调节,必须很好地考察流通中的货币量和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对流通中货币量的考察,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局限于现金流通方面,似乎只有现金流通才是货币流通。其实,社会主义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按其存在的形式来说,可分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货币流通则是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存款转帐)两种形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关系的静态和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商品流通从四个方面决定货币流通。(2)货币流通并不是商品流通的消极结果,它能从两个方面反作用于商品流通,从一个方面决定商品流通。(3)分离与耦合是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动态关系的两个侧面。分离是货币职能深化和信用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耦合则是发达商品经济和风险利益机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金融支持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的研究一直是宏观金融理论关注的重点.目前金融中介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还不够强,外商直接投资等非银行金融资源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理论分析表明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在经营理念和资金配置效率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很多同志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物价关系时都运用了货币数量公式,认为它同样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货币流通规律。从理论上讲,货币数量公式以价格的自由变动为前提,反应的是静态均衡经济中的货币流通规律,显然同社会主义经济现实相去甚远。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货币数量公式出发,给合社会主义经济现实考察其特殊的货币物价关系。本文打算先引进价格刚性和经济短缺,考察货币数量公式的变化,随后考察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影响,最后考察动态时间过程中货币、物价及国民收入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财政投融资是财政参与的以信用方式为中介的筹集、融通资金并按照一定的标准投向特定用途的经济活动。其一般特征是: 1、政府行为性。财政投融资的主体财政具有很强的政府行为性,一是财政投融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财政体系,有的是财政预算内划拨而来的建设性资金,有的本身就属财政职责管理的。二是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投放体现了政府意图,成为财政预算的补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中价格与货币理论再认识爱新觉罗·恒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市场经济的问题很多,内容十分丰富。如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在生产、交换、分配乃至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货币流通理论对制定货币政策和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货币信用体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的货币流通工作给我们留下了可供历史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主要经验有:统一印造货币,集中发行货币;提高货币信用,保证纸币兑现;控制财政发行,防止货币贬值;开展货币斗争,打击敌人破坏。重要教训有:苏区经济衰退,货币信用下跌;纸币超量发行,引起通货膨胀;铸行虚值铜元,造成币制混乱。  相似文献   

17.
当代信用货币,已经成为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货币发行国法律为货币权利(力)来源的"主权信用货币"。当今社会,有国际影响力的货币都是主权信用货币。主权信用货币具有地域性,在域外流通时,必将与东道国的货币主权发生矛盾。法定货币具有绝对的地域性,存款货币仅具有相对的地域性,二者在域外流通时,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不尽相同。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主权信用货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域外流通的范围与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人民币必将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域外主体持有和使用人民币必须遵守人民币流通与融通规范。我国现行货币法基本上不能为人民币域外流通提供法律保障,因此有必要修改相关法律,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奠定法律基础,从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更好地维护人民币所能带来的国家利益和全球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货币学说认为,货币化在现代社会主要体现为货币的金融化、符号化与幻象化。货币在银行、证券市场等领域的信用化运作产生了各种金融行为和金融现象,形成了货币的金融化,并渗透到经济、政治、科技、社会生活等各领域中。货币在不断金融化过程中趋于全面符号化,成为了纯粹的财富观念,标示一种由欲望和理性所设置的财富数量值。货币符号化生成的社会性贪欲、财富观念与权力意志以及对个体心理世界、个体潜意识的撞击形成了货币幻象。货币的金融化、符号化与幻象化加重了现代社会的异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1935年中国经济由于国内白银大量外流遭受沉重打击,并导致国内货币信用发生严重危机。国民政府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货币危机,不仅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银价骤升影响,更是中国银本位货币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国民政府实施巨额的财政赤字政策所致。为拯救困境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此次改革使中国货币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并结束了当时中国货币流通的混乱局面,在中国货币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此次货币改革对硬通货白银的彻底放弃,又为中国经济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以来,我国一直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不少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由于可控性较差而不能作为一种有效的中介目标来作用于最终目标,应该以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取而代之。为此,本文以1996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4季度数据为基础,结合动态相关系数、VAR法、方差分解、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现代计量方法,探究这一系列指标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最后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现阶段仍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