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补贴政策为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当前中国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呈现“产量补贴”和“绿色补贴”并存的特征,在粮食安全和农业减排双重目标约束下,两种目标导向补贴措施的协调性以及绿色补贴工具的有效性等核心问题依然缺乏系统的理论阐释。基于补贴资金结构配置视角,构建两种补贴共存情景下考虑消费者农产品绿色偏好的生产者利润实现模型,从理论上探讨农产品供给量增加和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双重目标下绿色补贴额度的合理占比及其对补贴资金效率的影响,模拟分析其随消费者绿色偏好、农产品绿色度、环保意识和补贴规模等外生参数变动的动态调整路径。研究发现,若要实现粮食增产和农业减排的双重目标,农业补贴中绿色补贴资金的合理占比区间为30%~40%;外生参数动态调整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比例随消费者绿色偏好水平的提高、补贴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但随农产品绿色化程度的提升、环保意识的增强而上升。此外,通过对不同占比情景下绿色补贴效率的对比分析,发现当绿色补贴占比处于上述区间时其补贴效率最佳且相对稳定。因此,应合理配置农业补贴资金结构,根据消费者绿色偏好水平或农产品绿色化程度适...  相似文献   

2.
该文立足于研究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在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西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规制政策工具对西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西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整体呈波动式下降,各省间绿色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环境规制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不同环境规制政策工具对西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同,行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效率呈倒"U"型关系,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抑制作用。因此,政府看清西部地区绿色经济运行形势,选择恰当的政策工具,制定强度适宜的环境规制,有助于实现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2004-2020年我国30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技术和能源消耗类型两个角度探究农业绿色发展的提升路径。研究表明: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传统的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并未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且因燃油消耗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等加剧环境污染,最终无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对农业机械进行绿色转型升级,通过农业绿色机械化技术及绿色农机的使用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机科技创新,促进绿色清洁农机研发和量化生产;优化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向绿色农机倾斜,促进机械化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深施化肥等绿色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世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村和非项目村1 190个地块数据,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在测度农户风险偏好参数的基础上,利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探讨政策干预是否有助于缓解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并借助两阶段方法分析风险偏好和政策干预对肥料生产率和肥料投入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厌恶系数和对小概率事件重视系数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消极影响,技术支持政策对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影响为正;绿色农业补贴政策能够缓解风险厌恶程度对农户实地养分管理技术采纳行为的抑制作用;对于完全采纳行为,绿色农业补贴政策和技术支持政策会产生正的环境效应。基于此,建议通过绿色农业补贴政策调节风险偏好对农户实地技术采纳行为的消极影响,实施精准培训和促进社会学习提高技术采纳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发展阶段绿色经济转型是应对环境气候变化问题、提高资源效率及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绿色经济转型评估的研究,从经济包容发展、环境资源质量、绿色转型潜力三个纬度,提出绿色经济转型评价理论,构建绿色经济转型指数的核心指标体系,并估算了2000—2016年中国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经济转型指数,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绿色转型潜力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转型水平区域特征明显,绝大部分地区绿色转型水平呈提高态势,各地区绿色转型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对转型水平影响是巨大的;提升绿色经济转型动能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绿色创新、吸引外资水平以及公众的绿色环保认知。提出关注地区绿色转型“短板”要素;重视环境资源质量;强调绿色创新的关键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资源节约、绿色生产、生态保育和绿色供给4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各省市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012—2020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绿色生产保持良好势头,生态保育、绿色供给相对较好,资源节约在浙江省发展较快,但却是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短板。因此,长三角各省市需要通过补齐农业绿色发展短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导典型示范等措施来提升农业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而农业污染日益成为阻碍农业发展、形成环境污染、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调整,以突出其环境保护功能,增强对人们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保护环境自觉性的引导.对农业生产者及相关方进行环境补贴更体现了政策法律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利于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环境污染及农业补贴的现状、合法性与农产品贸易的关联性,介绍了发达国家农业环境补贴的经验,提出河南农业环境补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农业领域“双碳”目标的主要抓手,在大国小农背景下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一直是我国农业政策目标的重要取向,发展农业生产托管这一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实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农业生产托管可以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小农户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规模效应(降低绿色低碳生产平均成本)、溢出效应(将绿色低碳技术导入农业生产)、反馈效应(服务组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这四个路径推动小农户农业绿色低碳生产。当前实践中还存在托管成本上涨、环节零散、宣传滞后、信任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托管绿色低碳效应发挥,需要从加大补贴力度、完善服务机制、重视政策宣传、加强信息服务等方面优化农业生产托管政策,加速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步伐。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每增加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增加0.024%,农业保险能够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分析发现,优化要素配置是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机制,但农业保险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生产前沿面的扩张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信贷薄弱地区、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以及土地流转率低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农业保险具有绿色普惠效应;同时农业保险能够促进免耕、精播少播以及秸秆还田等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基于此,从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出绿色险种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首先给出绿色经济政策工具的涵义,提出安徽省绿色经济政策工具的选择理论上应符合理性及政策共同体的共同要求。在分析安徽省绿色经济政策工具的选择面临着有利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绿色经济政策工具的使用现状,总结其成绩与不足,指出其在政策工具选择方面的缺陷,如政策工具选择的单一性,选择过程的非均衡性以及选择结果的难接受性,并简要分析其原因,提出安徽省绿色经济政策工具的选择应走向政策工具的组合、选择的政治均衡及政策工具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各层次宽领域的经贸交流。然而,“国家年”活动的举办可能不会很快给两国贸易带来任何具体的效果。针对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全面分析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态势,提出了日益凸显的两国贸易不平衡与贸易摩擦问题将具有长期性等观点,并对维护我国对俄贸易产业经济安全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学报编校一体之得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校对的工作量、编辑的文化素质、编校联系、学报编校的特殊性、减少编辑工作失误、校对工作的发展等方面来看,高校学报编校一体,是可能而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利的。但也存在有忽视校对工作的学科和术科价值之嫌,编辑校对知识与技能缺乏、因熟悉校对内容而导致校对失误,对编辑工作的负面影响等一些问题和缺憾。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扬长避短,使编校一体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以牛粪为原料的堆肥试验过程中,加入生物活性水,具有消除臭味、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①从温度变化的角度来看,牛粪、鸡粪、猪粪以7:2:1配料比例搭配,加入生物活性水进行堆肥效果最好.②生物活性水的加入使堆肥过程的pH值稍有下降,减少了NH4 -N的挥发损失,使养分得到保持.③加入生物活性水后的堆肥产品,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对文化、情感和喻体等感知方面的不同,也表现在对时间、空间、色彩和方位等取向上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比较翻译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机械原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机械原理课程是大学机类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意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北航多年来在机械原理课程的体系建设和内容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探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了北航机械原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定位,论述了课程的内容改革成果,介绍了北航机械原理课程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我校无机化课教学实行主讲聘任、教考分离的试点和推广的经验 ,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历史理性批判,康德确立了人类社会弃恶扬善的进步信念,使其道德哲学、社会历史观与自然的目的论实现了内在的统一,同时他的关于自由、平等以及独立等人类基本的法权政治思想之探讨也展示了其在一些对于人类来说具有普遍意义问题上的深切关怀.这些思想不仅演化为此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精神,而且也对现当代西方法权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