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简要阐述了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模式和途径,并提出了企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基于广东省制造业企业调研数据、龙信数据库的数据,重点研究人工成本上升对制造业企业选择不同转型升级方式的过程与动机的影响,可发现:第一,给定六种转型升级方式选择,人工成本上升显著提高企业自动化升级的概率,但对其他方式的影响较小或不显著。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第二,企业大多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转型升级方式,不同方式之间相关性较弱。自动化升级与自主研发、自建销售渠道、管理模式调整、品牌化这四种方式存在互补关系。第三,需求侧和供给侧因素均会促使企业自动化升级。在控制了需求侧因素之后,供给侧的成本倒逼机制依旧成立。第四,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下游产业中的企业,以及在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和相对于地区要素禀赋结构而言劳动力成本偏高的企业,人工成本上升对企业自动化升级的影响都更加显著。这一研究一方面为新结构经济学禀赋驱动产业升级理论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实证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政府预测产业变迁方向、制定因势利导型产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融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选取我国2000-2012年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引入融资依赖度和资产有形性指标,考察金融市场发展对制造业不同行业产值和生产率的影响,结论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行业产出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文章最后对构建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制造业评价及转型升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待对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首先,将相关制造业评价理论及方法与山东制造业现状及问题相结合,构建由4个核心指标和24个子指标组成的山东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效益、制造技术、管理模式、发展模式和综合能力五个方面对山东制造业各行业进行全面评价;再次,在评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现有各行业分类归纳出发展特征;最后,在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基础上对山东制造业整体和分类转型升级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立创新驱动的生产模式、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国面对严峻国际环境的新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助推制造业智能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发展趋势.伴随产业形态、管理模式、资源配置结构等的变化,企业成本结构也随之改变.在此背景下,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和成本费用列报方法不再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分析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从劳动力禀赋效应、劳动生产率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消费需求效应五个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辽宁省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城镇化水平和研发强度对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8.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升级压力,任务紧迫而艰巨。总部经济作为一种高端知识型经济形态,对于推动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再造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近年来积极探索以总部经济模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向工业4.0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数据和设备安全、设备交互效率、数据可信追溯等问题,区块链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按协作网络的拓扑结构分,区块链技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可分为单点应用、链状应用和网状应用。区块链应用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可能会经历三个阶段:以单一功能快速应用为特征的制造业区块链1.0,以功能复合与制造区块链化并行为特征的制造业区块链2.0,以区块链社会化为特征的制造业区块链3.0。这一发展进程的实现,面临技术、认知和成本三方面的挑战。为加快区块链技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应加快突破技术瓶颈,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对不同规模企业采取分类引导策略,并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首要的支柱性产业,占全省工业总体经济的三分之一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和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催促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介绍新工业革命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和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面临的趋势和压力挑战,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定位和基本思路,给出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建议: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主体; 培育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群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快产业信息化和绿色化改造,强化装备制造基础;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服务与生产制造融合发展; 深化政策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转型期,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并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前发展的重点。针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从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的本质出发,以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分析其转型升级的途径与障碍,提出支持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时期是青岛制造业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率先实现由先进制造向智能制造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工业增长新旧动力转换的窗口期。青岛民营制造业应发挥自身产业基础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人才资源荟萃等30多年积累的战略优势[1],经由把握市场命脉,瞄准高端需求,积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努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努力补齐短板、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形成新供给和新动力,重视机制创新、营造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等发展路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青岛民营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处于后工业化经济时代的当代世界,技能人才对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确保“质优量足”的技能人才成为制造业强国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这加速造成了全球技能人才的激烈争夺,进而引发世界范围内大面积的“技能荒”现象.由此,文章在中国建设“世界制造业强国”的背景下,基于对制造业中心国家——英国、美国和日本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现状和成因探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三国政府和企业采取的措施以及效果,以期为中国有效应对技能人才短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服务化是现代制造业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已经成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其发展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累积演化过程。理解这个过程应基于产业技术演化,从产业需求和产业供给两个角度来考察,才可能对制造业服务化有一个逻辑清晰的解释。在发达国家“云制造”逐步从概念演变为现实的背景下,对云技术与制造业服务化的关系进行系统化研究,以期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农业文化资源挖掘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茶产业融合农业文化资源发展的有利条件:茶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农业文化产品市场需求大和顺应地方产业培育方向等;从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积极发展茶文化休闲事业、开发茶文化创意产品和加强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基于农业文化挖掘的茶产业提升策略,以期依托农业文化资源底蕴的挖掘和利用,促进福建茶产业内涵提升.  相似文献   

16.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却大而不强。受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制造水平的影响,装备制造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需求下降也导致行业增长速度放缓。在云服务环境下,应运用云计算这一新型服务模式实现装备制造企业内部组织和外部营销的服务化转型,进而促进和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水平是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阐明辽宁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发展现状、科技创新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构建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模型,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分别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的纽合对策,并分析二者的纽合效应。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采用直接消耗系数和直接分配系数构造产业融合度指标,从纵向角度测度和分析福建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水平。选择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4个沿海省份作为样本,与福建省进行产业融合度横向比较。研究发现:(1)福建省制造业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水平相对较高,与现代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度相对较低;(2)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融合水平相对较高,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融合水平相对较低;(3)从横向对比来看,福建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度在5个沿海省份中处于中下游水平。要进一步提升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应当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