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萨特的“虚无”与佛教哲学的“性空”概念,并指出萨特的“虚无”是对佛教哲学“性空”观念的一种存在主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评萨特的“自由选择”理论张爱波让·保尔·萨特(1905—1980)是战后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继承了存在主义的前驱者基尔凯廓尔等人的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思想,以及德国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法,创立了一种“新”的存在主义哲学。在这种“新”哲...  相似文献   

3.
从“存在主义”到“先锋小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文学接受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对西方文化思潮的接受,会发现经历过“文革”硝烟、思想稍稍解放的中国人和感受过“二战”炮火、被现代科技文明“异化”的西方人,对现代社会的“个人性”焦虑感同身受。从“存在”到“先锋”,反映出的是中国先锋小说家对现代性危机的感悟,代表了一代文学青年在东西方文化交融语境中的艰难思考和审美态度。由于存在主义的影响和渗透,中国的先锋小说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4.
法国人在黑格尔逝世一个世纪之后接受黑格尔, 这成了20世纪法国思想史上一个“决定性事件”; 而法国知识界几乎同时接受和发现黑格尔、青年马克思与存在主义, 这是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与兴盛一时的“活水源头”。其中科耶夫的“主奴辩证法”、伊波利特的“苦恼意识”以及国内学界罕有人知的阿希洛斯的“关于马克思的提纲”三个经典片断, 展示了他们对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存在主义化解读是如何开启了从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探险之旅的。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哲学的“存在”是一个难以究诘的概念,不同的存在主义者有不同的看法:克尔凯郭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与神秘主义的信仰密切相关,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具有本体论意义。但殊途同归:“存在”是主观性的自我,其思维模式可简单归结为:“存在”——“自为的存在”(或“亲在”)——“主观性”——“虚无”。  相似文献   

6.
在“精神家园”失落的20世纪,东方作家大江健三郎以文学的方式努力探寻着人类生存的本质意义。大江健三郎在创作中把东方的生存哲学与西方的存在主义相融合,形成他所特有的“东方存在主义”创作思想。他的小说,无论是在哲学思想或是文学艺术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西方存在主义,为人类重建“精神家园”提供了可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以存在主义作为理论支柱的 ,其存在主义哲学对我国先锋小说家余华等人的作品在精神内核和思想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对余华小说中的“苦难意识”作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所说的“我”有“人我”、“法我”两个含义.这与现代人通常所讲的“我”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我”是有所不同的。本文拟从本体论、论识论、价值观、实践观的角度对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9.
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萨特在发表《辩证理性批判》时,其哲学思想确有新的发展和变化。但是,萨特并没有放弃其在《存在与虚无》中所提出的“人”的问题的基本观点,他一心想用存在主义的“人学”观“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存在主义的个人自由理论来“医治”马克思主义的“弊病”;用以“个人实践”为基础的“人学辩证法”代替唯物辩证法;用“历史人学”代替历史唯物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解决,仍然植根于它的现象学的本体论,因此并未超出唯心主义的窠臼。  相似文献   

10.
萨特理论的核心是试图解释人在世界的存在状况,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这种哲学观造就了萨特的文学观。其存在主义的自由观在文学理论中得到表达,“选择”与“介入”理论在文艺创作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萨特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痛苦”、“听任”和“绝望”这三个词进行了解释。《人都是要死的》以文学的形式体现了这三个词的存在主义含义。运用“痛苦”、“听任”和“绝望”这三个词语,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解读雷蒙·福斯卡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第三代”诗歌代表诗人之一的于坚,其诗学理论中渗透着很浓的存在主义血液。而存在主义与瑞典雕塑大师贾科梅蒂之间也牵绊着难解的情缘。于坚与贾科梅蒂机缘巧合地通过存在主义牵线搭桥,进行着跨时代、跨地域的心灵交会:贾科梅蒂求“慢”的哲学、不停歇地艺术追求为于坚所推崇并影响了他的艺术观;两人在对存在的追问中、对生与死的思考中交流对话;又不约而同地走在归家的途中、返乡的路上。  相似文献   

13.
萨特的“人学辩证法”张康之二战以后,萨特转向马克思主义,树起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存在着“人学空场”,因而,他企图构建起所谓“人学辩证法”的思想体系,用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然而,由于萨特是基于存在主...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西方、作为新的反对派的“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反映小资产阶级革命性的意识形态。按其立场,企图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1968年5月事件的时候,巴黎产生了许多千方百计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一、马塞尔宗教存在主义的特点存在主义根据它对宗教的态度可以分为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与有神论的存在主义即宗教存在主义;其共同点是主要的,即都以非理性主义及现象学为其哲学体系与方法论的基础,而差别则是次要的。法国的加布里尔·马塞尔(1889—1972),是宗教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尔并列为现代最著名的存在主义的哲学家。由于他在“探求”、存在主义的所谓“真正的”宗教哲学方向上所作的“贡献”,其哲学被誉为对这一“探求”的完全实现,说它达到了“真正基督教”世界观的顶峰。西方现代哲学评论家费士在题为  相似文献   

16.
英国神学刊物《希伯特杂志》1964年8月号以“存在主义——来自四大洲的五篇文章”为题,发表了一个专辑,这里选择了其中四篇文章,供研究批判。这个专辑,虽以“存在主义”为题,实际上却是讨论了存在主义和宗教的关系。这几篇文章,尽管在某些论点上有所不同,但在宣扬“人生是痛苦”和宗教哲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达斯·古普塔在“东方与西方的悲观主义”一文中大肆贩卖“受苦的人类只有在宗教中找到希望和解脱”这一反动观点;亚丁斯道尔在“存在主义是佛教吗?”一文中,竭力鼓吹佛教和存在主义在“苦的根源”和“苦的超脱”方面是非常相似的;布里斯在“禅宗、神秘主义和存在主义”一文中则叫嚷他既相信宗教又相信存在主义;西米特在“存在主义的真正基础”一文中,虽然不同意“把存在主义和宗教思想联系起来”,但他并不是反对宗教,而是在宣扬存在主义的同时也宣扬了宗教,说什么“我们的上帝存在感克服了我们的孤独”。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这个刊物是要通过这一讨论,扩大宗教的影响。事实上,存在主义和宗教之间早就有了思想基础上的联系。有神论存在主义把宗教纳入它的哲学中;无神论存在主义虽然采取“悲观主义无神论”立场,但它宣扬“人生苦恼”、极端个人主义和非理性,最终也必然替信仰主义和神秘主义扫清道路。从这里介绍的几篇文章,就足以看出,他们探讨两者关系的目的是要使存在主义和宗教进一步勾结起来,用这些精神鸦片烟来毒害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17.
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本真”在特里林那里获得了特别的关注与新的阐发。他从道德流变层面指出“本真”是相反于近代品德“真诚”的现代伦理诉求,申言“本真”指称的是人之原初性与是其所是,也即人不误信外在身份,不为共同观念所拘并突破金钱与机械的异化。在坚持社会是导致“非本真”的主因时,他又反对以激进方式获取“本真”,也不认为变革社会或放弃社会管制即可产生“本真”。相反,特里林认为,“本真”需要一定的社会抑制与心理律令,以便个人可以抵制虚无。存在主义的“本真”理念因过分强调自我而不容于现实社会或日常存在。特里林则通过侧重人的本身所是,论证“本真”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从伦理角度对之展开研讨,减弱了“本真”的个人意志成分,舒缓了“本真”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关系,将“本真”从复杂深奥的形而上理念演绎成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伦理品性。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与其他西方文化思潮一道“东渐”并汇入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存在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原点——“天人合一”观具有价值关系的契合性。首先,从本体论层面观之,“天人合一”观与存在主义具有异中趋同的相容性。其次,在认识论上,两者之间同样具有求同存异的对话关系。其三,置身于中国古代与现代之交的王国维是存在主义“东渐”的承前启后者,他直接汲取存在主义前期思想家的精神资源,并将其与“天人合一”融合后熔铸为“境界说”,从而为现代中国文化与存在主义的对话提供了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庄子与存在主义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异同:1、人格和精神方面,庄子强调独立、自由;存在主义主张“自我”.2、审美方面,庄子认为自然是最高层次;存在主义则以人的生存,价值为中心。3、处世方面,庄子采取“安时而顺处”的态度;存在主义却要求“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的存在主义热,使其虚幻的自由观朦胧地染上了一层感性色彩。跳出思辨王国的狭窄天地。存在主义所宣扬的“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一度曾不径而走,被部分青年奉为圭臬,到处传颂,其危害不可低估。 我们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超验性、超时空性、超历史性的唯意论自由观的初步发端:“绝对自由观”是存在主义淡化其自由观的先验性。力图把自由与环境联结起来的失败偿试;“自由的异化”是存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走向反社会,反历史的必然逻辑。本文就以上三点揭露存在主义自由观的腐朽性、欺骗性和反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