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理性人理论、自主决定理论的分析,从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成年人监护制度改革的根源。指出监护制度的设立与法学领域的理性人理论密不可分,行为经济学为心智障碍者行使自主决定权提供了理论依据;自我决定理论从内在动机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生命本源及生命意义,其亚理论从自主、胜任、联结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基本需要的满足对生命价值的重要性。为使心智障碍者获得有尊严的生活,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在立法层面应明确心智障碍者不得自行从事的重大财产行为,在司法层面应废除概括式的限制行为能力宣告制度,在社会层面应为心智障碍者融入社会创造更多条件。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流浪生活并非儿童成长中必然具有的现象,而是从社会、政府、社区、家庭、学校以及各种有关机构本身,或者彼此相互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或者是本身的功能失效造成的.儿童放弃其应有的社会角色而选择具有越轨特征的流浪行为,是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自《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以来,以救助站为载体的国家救肋制度已经运行了三年多,在救助、安置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身心障碍的高龄人的数量急剧增长,而我国目前的成年人监护制度对逐渐丧失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如何加以监护,立法还是空白。因此,无论是出于对立法完善的考虑,还是出于对该群体的关怀,均应在将来民法典设计中充分重视对高龄人的保护,制定出包括因年龄增大而判断能力衰退的无行为能力人的成年人监护制度。首先,我国的成年人监护制度的设计要针对老龄化社会的现实状况,纳入“维持生活正常化”和“对自我决定的尊重”的新的立法理念;其次,在保护被监护人利益的具体法规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在监护制度中扩大被监护成年人的对象范围,把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纳入到被监护人的范畴,并明确成年人监护的标准,细化监护的类型并确立监护监督人制度,从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成年人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5.
高晓春 《社科纵横》2002,17(3):50-52
我国《民法通则》中关于对精神病人 (包括痴呆人 )进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宣告的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很不理想 ,其制度价值也未能够完全实现 ,无法为那些行为能力存在缺陷的成年人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因而 ,对成年人行为能力限制制度和法律保护制度的起源及当代大陆法系国家立法规定的研究。对我国民法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波 《社会福利》2011,(10):10-12
深刻理解:政策内涵 国办《意见》着眼于解决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教育矫治、回归安置、源头预防等难点问题,力争出台的政策措施能够符合现有的法律框架,解决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具有可操作性,明确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救助保护要求,细化了流浪未成年人回归安置办法,提出了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法律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必须正确地反映社会现实的要求,同时又应当有效地服务于社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法律制度也要不断地加以改革,才能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