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猎马,一人一杆枪……”。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优美歌曲,表达了大兴安岭主人鄂伦春族豪迈和勇敢的英姿,也反映了曾经以狩猎为主耍生计方式的鄂伦春族的文化和经济生活。 今年夏天,我从黑龙江黑河市的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开始田野工作,依次对逊克县新兴鄂伦春民族乡、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塔河十巴站鄂伦春乡进行了访问。最后 来到了鄂伦春人相对集中聚居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自治旗。在这个1951年10月成立的中国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旗里,当地人正准备…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人是从属于通古斯语支的某一人们共同体中分离出来的。现在比较统一的说法是,鄂伦春人很有可能同南北朝时期开始活动在黑龙江流域的“室韦”人有关。一般认为,鄂伦春人同室韦各部中的钵室韦更为接近,主要依据是,两者在居住方式、经济生活以及对氏族长  相似文献   

3.
今年10月1日,是鄂伦春自治旗成立30周年的喜庆日子。鄂伦春族是世居黑龙江流域和大兴安岭的游猎民族。在旧社会,鄂伦春人民,饱受沙皇俄国、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榨,濒于灭亡的边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鄂伦春人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由原始公社末期,飞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今天,鄂伦春族人口已从解放前夕的2,000,发展到4,000多。 1951年10月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了鄂伦春自治旗。在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聚居的地方成立了民族乡。后来,又在黑龙江省呼玛、爱辉、逊克三县建立了十八站、欧浦、新生、新鄂和新  相似文献   

4.
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文化也是鄂伦春族的民族标识之一。"密塔哈"是鄂伦春族妇女给猎手制作的狍头帽子,本文将通过对"密塔哈"特征描述,剖析鄂伦春人对大自然的尊崇,以及"密塔哈"的文化价值和它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文化也是鄂伦春族的民族标识之一."密塔哈"是鄂伦春族妇女给猎手制作的狍头帽子,本文将通过对"密塔哈"特征描述,剖析到鄂伦春人对大自然的尊崇,以及"密塔哈"的文化价值以及它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鄂伦春族》《黑龙江鄂伦春族》是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韩有峰先生撰写的一部专著。《黑龙江鄂伦春族》是“黑龙江流域民族历史与文化丛书”中的一部,是全面研究和介绍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一本  相似文献   

7.
定居前鄂伦春族的经济主要以游猎为主,辅以采集、捕鱼和家庭手工业,农业的出现是外界强压的结果,并且未能维持太久即被放弃。所以说,游猎是定居前鄂伦春族最重要的经济类型,同时也决定了其社会结构、意识结构、人口素质结构和生活习俗结构的基本特点。 游猎是人类原始的生产方式之一。鄂伦春人,是遗留的地地道道的少数原始游猎者之  相似文献   

8.
我们鄂伦春人的非正常死亡率之高是东北地区各民族中少见的。现代关于鄂伦春民族研究的著作和历史资料都谈到了鄂伦春人非正常死亡的问题。这个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至1989年间,黑龙江省5个鄂伦春族乡非正常死亡人口达60余人,枪杀、刀杀、酒精中毒、酒后冻死人数占人口总数的8‰ ,而鄂伦春族的人口增长率仅为2.8‰。鄂伦春人的非正常死亡率高于当地其他民族,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1993年是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定居40周年,就此著文,谈两个问题。 一、“七五”期间,全省鄂伦春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鄂伦春族地区经济有较大幅度增长。据1990年底统计,全省6个鄂伦春族村农业总收入已达722万元,比1985年增长1.6倍。鄂伦春族地区逐步改变单一的生产结构,开始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目标前进。目前,全省鄂伦春族5乡1村大致可分为林、粮、副  相似文献   

10.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著名狩猎民族之一,世代居住、游猎于黑龙江上游、大小兴安岭之间。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为维护北部边疆的安全,强化对鄂伦春族的管理,曾实行了“抚鄂安边”政策。此政策以重建旗佐建制,劝说鄂伦春族弃猎归农为基本内容,以抚绥鄂伦春族,利用其武功杜绝边患,加强东北北部边疆的安全为最终目的。虽然,“抚鄂安边”政策  相似文献   

11.
落实华主席“八·一四”批示鄂伦春人民生产生活得到改善对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的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的鄂伦春族人民,党中央十分关怀。1979年8月14日,华国锋主席批示:“请派人帮助当地党委,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解决鄂伦春人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困难。”批示下达后,国家民委、内蒙古自治区民委,分别提出了落实“八·一四”批示的意见和措施。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召开两次常委会议做出落实“八·一四”批示决定。并拨款40万元扶助生产,改善生活。内蒙古军区拨给鄂伦春猎民枪350支,子弹25万  相似文献   

12.
鄂伦春族与地球北半部众多氏族、部落一样,曾笃信过以萨满教为核心的原始自然宗教.本文以鄂伦春人供奉的众多神像为例,简要地论述了鄂伦春人自古以来所信奉的萨满教观念中的"万物皆有灵"之说.  相似文献   

13.
鄂伦春族是一个宽泛的部落族群,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历史关联紧密,其族称体现了这种多样性的特征。比如,与鄂温克、达斡尔两族合称为“索伦部”。“鄂伦春”族称最早见于清朝的历史文献中。崇德五年(1640),《清圣祖实录》中出现了“俄尔吞”一词,此即“鄂伦春”。关于鄂伦春族古老部落的名称主要有“玛涅依尔”“毕拉尔”“满珲”“奇乐尔”“山丹”等。关于鄂伦春人的族源,有“室韦”说、“肃慎”说、“鲜卑”说、“肃慎系靺鞨”说、“通古斯”说、“丁零”说、“综合说”,等等。  相似文献   

14.
1968年,鄂伦春族猎民的后代舍勒巴图从内蒙古大学毕业了。他怀着一颗为鄂伦春人寻求进步的火热的心,主动要求返回故乡工作。后来,他担任了甘奎猎民乡的党委书记。甘奎,靠山面水,土地平展,自然条件很好;嫩(江)——林(加格达奇)铁路穿行而过,交通很便利。全乡3个猎民村居住着100多户近400名鄂伦春族猎民,他们大都有加工  相似文献   

15.
一、维持会 一九四五年“九三”解放后,鄂伦春族的政权基本控制在地方组织——维持会的手中。具体是: 在呼玛县(包括伪满时的呼玛、鸥浦、漠河三个县的伪山林队的一、二、三、四、五队)的鄂伦春人。他们分别参加了在各地成立的维持会组织。一九四六年苏军撤退后,二队的部分人参加了呼玛县地主杨明夫、兰风木,雷行云(外号雷锤子)等组织的维持  相似文献   

16.
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价值。当今儿童游戏在吸收科技进步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鄂伦春族传统游戏包含着该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对形成鄂伦春人许多独特、优秀的品质有重要作用。传承并发展包括鄂伦春族传统游戏在内的民族传统游戏对当今儿童的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曲“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的歌儿,在我的心海里已回荡好多年,我早就想去大森林里,亲眼看一看勇敢的鄂伦春人。这一天终于到来,鄂伦春族定居50年大庆前的一个雨后的夏日,我来到了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鄂伦春民族乡。新生乡距黑河市区90公里,在市区西北方向。她座落在群山的怀抱里、美丽的刺尔滨河和索尔其干河畔。新生乡是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是1953年党和政府为世代在大山里以游猎为生、居无定所的鄂伦春人选定的新家园。新生,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地名!一个民族获…  相似文献   

18.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人民劳动、生息、繁衍在辽阔、美丽、富饶的大小兴安岭地区。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勇敢、机智、耐劳的性格,创造了独具风格的民族文化。 鄂伦春族传统民歌以“赞达温”(即山歌)为主要形式,大体分为猎歌、情歌、颂歌、神歌、长短叙事歌、酒歌、风俗歌、苦歌、喜歌、诙谐歌以及萨满调、儿歌、摇兰曲等。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 鄂伦春族人口 鄂伦春人是以能骑、善射、坚强、勇敢、淳朴、机智等性格著称于国内的游猎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中最少的民族之一。根据1959年6月的调查,居住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鄂伦春人人口共有1,318人(288户)。具体分布在:  相似文献   

20.
路、佐是清政权为统治鄂伦春人而设立的社会组织机构,它作用于鄂伦春人氏族社会是从清初开始的。而在清以前,历代中央政权并不了解鄂伦春人。元朝以前大致包含在室韦人中;元朝则包含在“林木中百姓”中;明朝有可能包含在“北山野人”即“使鹿部”中;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