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巨大的双重文化影响,促使历史上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不断地南下和西迁,也就不断地华夏化和世界化,当这两化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整体中达到相当程度时,民族文化的自新化过程便随之开始了。从肃慎雄棠之谜的破解到郭璞佛教化的诠解、剖白,最终至满族佛多祭仪式与神话传说现状的溯源,北方民俗传播史中的个案分析揭示了北方民族文化演变的这条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史研究的重大突破──读《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华剑中华民族有其光辉灿烂的悠久文化,民族文化史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以往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多侧重于政治、军事、宗教、语言等方面,而对少数民族艺术史的研究则显得十分薄...  相似文献   

3.
(1)中国文化起源于东南发达于西北的探讨卫聚贤《东方杂志》三十四卷七期1937年4月。(2)股人自江浙迁徒于河南卫聚贤《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3)中国古文化由东南传播于黄河流域卫聚贤《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4)古越民族卫聚贤《进展》一卷二、三期1931年10月。(5)古代越族考上篇罗香林《文史学研究所月刊》一卷二期1933年2月。(6)越族源出于夏民族罗香林《青年中国际刊》一卷三期1940年4月。(7)楚民族源于东方考胡厚宣《史学论丛》—期1934年7月。(8)越之姓吕思勉《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9)仲雍之国(释吴) 何天行《江苏研究》卷五、六期1937年6月。(10)说是柳诒片《史学与地学》二期1927年7月。  相似文献   

4.
(1)吴越文化传播于黄河流域的说明卫聚贤《东方杂志》三十四卷十期1937犯5绍)与卫聚贤论吴越文化书吕思勉《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3)吴越史地研究会卫聚贤《江苏研究》二卷七、八期1936年8月。(。中国开化于东方考蒙文通《中央天学半月刊》一卷三期1929年11月。(勃吴越故城志褚绍唐《说文月刊》一卷1943年11月。(6)古会稽考张公量《禹贡》一卷七期1934年6月。(7)古代越族的文化罗香林《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8)吴越民族文身谈陆树柏《江苏研究》三卷五、六期1937年6月。(,关越释名注聚贤长说文月刊》一卷1943年n…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耿云志主持编撰的《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九卷本)最近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350万字,是迄今为止学术界有关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领域中一项宏大并极有学术深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1991年11月28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办公室受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举行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上)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省内哲学、史学、文学、文化学方面的八位专家组成,院党委书记范洪才、副院长刘景林同志出席了鉴定会。“中国北方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达摩——印度文化的核心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 ,读了几本有关印度历史文化的书 ,如澳大利亚知名学者 A.L.巴沙姆主编的《印度文化史》、印度著名史学家 D.D.高善必著的《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以及印度学者 C.巴德里纳特著的《达摩——印度和世界的秩序》等。在阅读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达摩”这一观念在印度人心目中的神圣性以及在印度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 ;不了解它 ,恐怕很难深刻地理解印度的民族心理与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举一个例子 :在古代印度人的心目中 ,并没有“宗教”和“世俗”之分 ,他们生下来就继承了父母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 ,他们把这种信仰、追求…  相似文献   

8.
庄鸿雁 《学术交流》2012,(9):158-161
萨满教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崇信的原始宗教,几乎占据了中国北方各民族的古老祭坛,萨满文化的理论根基是万物有灵观念。起源于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的鲜卑先民亦信奉萨满文化,但现有的文献资料对此记述并不多,从最新的田野发现与考古学、文献学相结合的视角,对鲜卑先民的萨满文化崇拜进行探索,以追寻鲜卑先民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9.
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妇女全部的人生理想就是寄希望于美满的婚姻生活。从《诗经》到《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涌现了众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古代妇女观的不断进步。其中,元杂剧婚恋题材中的女主人公十分引人注目。元代是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的时代.随着蒙古等北方民族人生中原.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国古代女性更加大胆地追求幸福的婚姻.不再逆来顺受,自甘卑弱。王实甫础西柏记》、关汉卿规拜月都、白朴砌墙头马上》与郑光祖砌情女离魂》,人们习惯称之x广元曲四大爱情周r.剧中的女主人公分别是崔茸…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开展对十九世纪中国文化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文化史》中国编委会联合发起的“中国文化史(1796~1918)”讨论会,1986年8月27日~30日在上海全山宾馆召开,现将部分发言摘登知下。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万里图──读《长江文化史》有感梁白泉南京博物院院长,研究馆员。当着中央提出“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全国范围内就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文化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充分反映了知识界跟着全国人民一起,宏扬民族传统文化,自尊自立自信,运...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学者钱穆在其《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近千年来的中国,在国内进行着民族融合,在国外进行着文化移植。”[1]这种和平进行的文化输出,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尤其对周邻国家产生了长期而深刻的影响。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近邻是山水相连的朝鲜半岛,中、韩之间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从官方到民间长期友好相处,休戚与共,形成了一种水乳交融的文化共同体关系,正如韩国学者柳承国所坦言:“不只在中国,凡属汉字文化圈的所有亚洲民族的古代学术思想,都有共同的理想,相同的制度。”[2]确实,中国的汉字、儒学、中国化佛教、…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诗歌早期发展的流变问题,试图通过对北方中原文化发展趋势的分析阐明作家文学产生的必然性,通过对荆楚文化性质的分析阐明《诗经》和楚辞的关系以及楚辞何以保持中国文学史前史的信息,通过对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汇合方式的分析阐明楚辞体产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唐代奚族君长及世次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已引起中外学者的重视。但对于北方民族中重要的一员─—奚族的研究尚待进行。通过考订、印证唐代奚族君长的有关材料,对于正史即两《唐书·奚传》多少能够有纠误和补遗的作用,从而对奚族史,北方民族史和唐史的深入研究,或许能够提供某些方便。拙文拟对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繁胜录》《梦粱录》和《武林旧事》等宋代史料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管窥到宋代都市休闲体育文化活动繁荣发展的状况,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高峰时期都市休闲体育发展繁盛的主要动因。在当今愈来愈强劲的全民健身浪潮中,如何在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寻求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文化史观及其所受西方史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很重视对文化史的研究,并由此形成其文化史观。其文化史现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他借鉴西方史学思想的结果。在这方面对他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是西方19世纪后半叶以来的文化史现派以及19世纪以来的民族主义史学思想。他重视对国民全体史的研究,倡导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考察历史以及始终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整理发扬等,都同这种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货币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货币历史中的地位早有公论,在中国经济史、金融史、衡制史乃至冶炼史上的作用也屡有评价。可是,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未能建树它的丰碑。本文拟就中国古代货币的文化特征——狭义的文化特征,即其证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提出一些浅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实践的产物,文化史是实践史的异态存在。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和它的历史割裂开来,因而也就不能和它的文化史割裂开来。全盘否定一个民族的文化史,也就否定了这个民族的生存史,其结果,不是鼓吹倒退,就是主张全盘“外化”。而全盘接受外族文化,必然导致本民族的消亡。至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则是民族独立基础上的选择吸收。这种交流有利于各族人民为人类进步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9.
由滕复、徐吉军、徐建春、卢敦基、叶建华、杨建华六位青年学者合作撰著的《浙江文化史》一书,终于在1992年6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而系统阐述省域地方文化史的专著,它弥补了我国区域文化史和浙江地方文化史研究的空白,具有开创性意义。《浙江文化史》一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浙江文化史研究”的成果终结。自1987年该课题被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列入起,各课题组成员历经数年之艰苦努力,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三十余篇的学术论文。在此基础上,于1991年底完成了《浙江文化史》一书的撰写工作。《浙江文化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阐述了浙江从古至近代的文化发展史。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与发展,人们对开放型文化的认识和兴趣越来越高,学术界对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研究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并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果。武安隆先生的新著《文化的抉择与发展——日本吸收外来文化史说》(以下简称《抉择与发展》)便是一部纵横古今,系统地论述日本文化史的力作。提到日本文化的特点,国内外学者大都在其开放型文化结构上多有认同,同时对这种开放型文化在日本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作用表现出相当深刻的共识。然而日本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