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春秋战国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先秦儒、墨、道、法四家相激相荡又彼此补充,大都从特殊角度,为凝聚中华民族的传统义利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又各有其缺陷。义利论作为中华民族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行为有长久的影响。分析评判先秦义利论的理论得失,将有益于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儒墨义利论比较一、义利内涵。儒墨两家讨论义利概念的内涵时有共同处:都反对私利,同时,二者又有重大分歧。第一,儒家的义利概念大致有公私和私利、道义和功利这两层内涵;墨家没有涉及第二层。第二,儒家的利常常指私利,义虽不全指公利,却反映和代表公利,义利由此...  相似文献   

3.
先秦哲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其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均可从中寻觅其思想胚胎与萌芽。本文分析先秦儒墨道法之间存有的边际思想,以追溯中国古代哲学形成多元互补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毛庆 《云梦学刊》2007,28(3):40-49
从文化领域去确立人格定义,即:人格就是一个人最基本品质、品格的总和。屈原与儒、墨、道、法诸家之人格观分内外两层,内层主要为人格典范与人格理想,在这一层,屈原与诸家及诸家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不同。而在外层,各家均有差别,特别是在内核外化形式、与现实的关系及人格操守的坚持性上,各家差别甚大。屈原则与墨家较为接近。从人格观之全面性、完整性、统一性上观察,屈原之人格观当为中华民族之最高标范。今天,中华民族正在复兴,在我们寻求和重塑民族之魂和文化精神时,屈原伟大人格和人格观标范的树立,将具有无可估量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荀学继承孔学而有新的发展,使“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孔孟儒学变得切实可行,成为由先秦儒学转变为两汉儒学的纽带和桥梁,对儒学的发展,尤其是对儒学的被付诸实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就儒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来说,荀学与孔学、孟学、董学无疑具有同等的地位。然而荀学却长期遭受冷遇,其著作自从西汉末年刘向校订之后,几百年间湮灭无闻,一直到唐代才有杨倞为之作注,又经几百年后,清人始重治其书。与《论语》、《孟子》的注家蜂起,成为士人  相似文献   

6.
义利活动·义利关系·义利论张国钧义利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问题,在当代的社会变革中,也关乎确立民族价值导向、塑造民族精神,从而关乎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富强,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主体在追求和创造价值的活动中,形成了义利活动这种独特的活动形态;与此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年来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中所作的论述,立足于当代,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三个特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作为国际性思潮和普遍适用的学说问世的,但它的国际性和普遍性又是必须和具体实际结合的,通过一定具体实际表现出来,它的发展和发挥作用也必须有一定具体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是多方面,多形式的,它正在结合着各国的特点,被传播、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中有令人鼓舞的伟大胜利,也有令人忧虑和痛心的失败,它的历史呈现曲折发展的状态,现在它正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伟大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马克思主义在这种挑战中坚持并发展自己,适应着时代的要求,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表现了极其伟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儒墨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儒学与墨学的异同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至今还明显地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是儒、墨是两种完全对立的学派 ;一是儒墨具有很多相通之处 ,儒家容纳了墨家许多思想和观念 ,儒墨相互为用。儒墨的对立早在战国末年墨家后学和儒家传人就互相进行过攻击 ,《墨子》有《非儒》 ,《孟子》和《荀子》有公开批评墨家的言论 ,《孔丛子》有《诘墨》篇。第二种意见由唐朝韩愈首发 ,他说 :“儒讥墨 ,以尚同兼爱尚贤明鬼 ,而孔子畏大人 ,居是邦不非其大夫 ;春秋讥专臣 ,不尚同哉 ?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 ,不兼爱哉 ?孔子贤贤 ,以四科进褒弟子…  相似文献   

9.
论儒墨异同     
一、儒墨关系研究的由来与演化所谓儒墨关系,主要指儒、墨两家学说的异同,特别是《墨子》“十论”与孔子思想的异同。儒墨学说是“异名同实”、本质为一,还是“异方千里”、原则有别,这是有关认识和评价墨子思想及墨家学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而也是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0.
11.
李贽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思想旗帜和一代思想文化巨人,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大思想家。在中国,他被诗人们赋予了犹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式的文化象征意义,也被哲人们赋予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之人”或“坐圣门第二席”的崇高历史地位。在国际上,他以一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哲学的烈士”的崇高人格形象,被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文章对李贽在哲学、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思想、文艺思想和宗教思想诸方面所作出的理论创造作了全面的阐发,以展示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并通过李贽思想对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深远历史影响及国际影响的论述,凸显了李贽的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对于探索现代理性重建之路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国经济体制开始转向建立市场经济的今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已在全社会得到承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正在恢复。与此同时,我国的科学文化也在日益繁荣,我国实行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制度,为了进一步适应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1995年6月又成立了中国工程院,并且也设立了院士制度,许多有突出贡献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科学家得到了应有的荣誉和待遇。相比之下,中国的社会科学、包括管理科学处境却显得尴尬,许多解放前就很有名望的社会科学家以及我国解放后培养的社会科学家没有得到相应的荣誉和待遇,受到冷落。这种境况,不利于社会科学家科研积极性的调动,还会导致社科人才的流失,从而严重制约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考察一下我们社会科学的历史命运、探讨一下社会科学在我国的历史使命,对于唤起人们重视社会科学,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龚培 《兰州学刊》2004,(2):111-114
古典自然法哲学是逻辑理性、神性思维和人本价值得以成功整合的杰作 ,必将还会在相当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作用和扩展 ,并且成为将来新的法哲学的前提条件。古典自然法哲学是作为法的一般性的“普遍法则”的典型的历史运动形式 ,是形式逻辑学、历史辩证法、神学目的论和法理学再造的自我实现。古典自然法哲学的批判对象依然存在 ,其社会理想和历史使命还未最后完成。在法治全球化和法治本土化的辩证运动中 ,古典自然法哲学是前提条件。古典自然法哲学中深刻的逻辑理性和神性思维是人类精神的根本 ,具有恒常性。这就决定了古典自然法哲学长期以来是整个现代法学与现实法治的精神脊梁和思想母胎 ,并在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获得了永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依附论在战后非西方世界的道路选择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代表着一种对西方现代化发展理论的挑战和替代方案,其理论目标在于探索造成第三世界发展困境的原因和寻找摆脱不发达状态的最佳路径。依附论在思想渊源上与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关联,它借助了结构主义发展学的中心—外围模式,提出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导致落后国家对外依附的基本假设,主张走或激进或改良的非西方发展道路。在当下的全球化时代中,依附论过于强调外因作用的单向理论图式难以适应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悄然退出了主流的学术舞台,但是其理论本身和曾经有过的影响都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反思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新保守主义的推动下,“新帝国论”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关注的思想和政策。三年过去了,“新帝国论”并未能实现其预言的世界新秩序。今天的国际环境和美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已经向人们表明,“新帝国论”无法成为确保美国霸权长盛不衰的妙方。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同志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代表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问世至今,已整整四十年了。它在这四十年经历了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时期,也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在四十年的后今天,如果我们联系它的历史命运来认真学习,一定能收到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文学理论“失语”的观点,作者认为,将中国古代文论的转换等同于文学理论的民族身份仅仅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背后缺乏严密的论证。中国古代文论的成功转换必须接受现代性话语的挑战;另一方面,即使没有这种转换,中国古代文论仍然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疆,这块在以往的史籍中被称为“西域”的地方,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就已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从那时起,它的命运便和全中国的命运紧密联接在一起。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历史关系,早在《海内西京人《吕氏春秋》、《穆天子传》等书中便有大量的记载,而且为多年来出土的大量历史文物所证明。生活在祖国西北边睡的新疆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历来同呼吸共患难,他们共同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侵略而携手并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疆一直同时存在着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即使今天的新疆也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和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19.
"比兴"阐释模式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亲和性的特点,为各种"误读"提供了解诗的方便.将<古诗十九首>视为"臣不得于君"、"士不遇知己"的"政教比兴"是功利性的有效"误读",这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意识形态占据整体文化语境主流地位的必然结果,<古诗十九首>的经典地位也由此而成就."比兴"的政教化和意识形态化,不仅遮蔽了诗歌文本的复杂性和多义性,而且造成了中国诗学的经学化倾向和经典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20.
墨学的历史命运秦彦士墨学与儒学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不同内涵,但自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墨子不仅被视为异端,甚至《墨子》一书也几乎失传。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研究(墨子》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可以从一个人所鲜知的侧面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社会背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