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发达的高等教育与其完善的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密切相关,这一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历经了“孕育雏形期—基本定形期—拓展与行政加强期—修正调整期—合作超越期”等不同阶段.成本分担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政保障.笔者从历史的角度,系统研究了美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历史发展过程,并由此提出了对中国实施教育成本分担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所引发的规模和质量问题、投入与效益问题等已成为经济学界和教育学界关心的问题。符合市场经济收益与付出对等原则的高等教育私人成本分担方式,作为教育经费的一种重要的补偿方式,既改变了以往的国家单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方式所引发的经费投入不足、使用和配置不合理等情况,又体现了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益的原则。通过对高等教育的成本内涵、实行私人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实行私人成本分担的意义等分析,给高等教育收费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原则。同时在制定高等教育私人成本分担政策时,应注意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平衡和地区差异以及我国现阶段公民的承受能力,保证私人成本分担政策和收费的合理和公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入,各种教师培训模式层出不穷,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也得到了突破性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试图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和建议,以期为农村教师培训体系的完善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4.
康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2):137-143
业发展权;努力促进教师培训的法制化建设;关注教师培训的科学化建设;加强教师培训的检测与评估;建立全员、常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培训越来越依存,教师培训制度的科学化与法制化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以中国台湾地区所谓《师范教育法》、《师资培育法》以及《师资培育白皮书》等规定为基准,从推动教师培训制度演进的核心价值理念、法制化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运行机制等因素出发,归纳总结台湾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演进的社会背景及发展特征,探讨台湾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演进过程的基本特点,并对当前大陆教师培训制度建设有如下启示:教师培训应基于教师专态、长效培训体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从“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在国家财政支持增长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中国实行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存在着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受教育者个人和家庭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比例较高、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调控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必须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调节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完善学生资助制度、加强高校成本核算等完善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捐赠与高教成本分担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罗公利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87-93
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和D·布鲁斯·约翰斯通提出的高教成本分担理论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理论基础,其基本观点是利益获得原则与能力支付原则。据此提出了高教成本分担的四大主体:政府、学生及其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和机构,并就发达国家———美国和发展中国家———中国进行了实证分析。捐赠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是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行为方式之一,它具有无偿性、非交易性、非行政性、自主决策性、社会收益性和社会目的性等特点。通过对美国高校和中国高校社会捐赠的分析,社会捐赠在高教成本分担制度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不仅缓解了高校财政危机,承担了特定的社会角色,而且实现了捐赠者财产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25-128
打破时空限制、解决工学矛盾的远程教育培训模式,是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全新培训模式,也是今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引进微课程教学能够体现学习个性化,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提高其研修的探究性与践行力。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教师生存发展的根本阵地.1999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效用评价探究应以"为什么评-谁来评-怎么评"为逻辑思路.首先阐述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效用评价的研究意义,其次设计了校本培训的评价主体,最后明确校本培训效用评价的指导原则并确立校本培训效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以上,在此对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效用评价进行探究才有了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郝明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67-71
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出发开展教师培训是建设农村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培训需求分析既是教师培训起点,又贯串教师培训全过程,引领教师培训目标的确立、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效果的评价。应辅之诸多保障策略,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斌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20(4):38-40
建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须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从 8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拓春晔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2):137-140
通过对自2009年以来近五年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需求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分别从培训需求政策、培训动机需求、课程需求、模式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和策略,旨在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推导出其成本应由公共财政和受教育者共同承担,这是高等教育实施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免费高等教育和实施成本分担的高等教育体系,证明了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可以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同时指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卢素侠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31-133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人本主义理论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从培训者出发、课程结构趋同、偏重理论课程、课程内容缺少整合、课程形式单一呆板等诸多问题。人本主义理论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建构课程结构,科学配置课程资源,有效整合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培训方式,从而实现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理论依据主要有公共产品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其成本分担模式有欧洲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国内大学生在分担学费方面存在着责任和意识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家长和学生分担学费比例出现倒置、学生分担成本方式落实不到位、高等教育地区间收费单一等方面。因此,必须完善倡导自强自立、深化收贷措施、细化收费差别、完善勤工助学制度等,以重建大学生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责任,促使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1):27-32
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置换时间错位、置换对象缺位、置换学校无为、置换协调烦琐等现实问题。建议相关主体采取突出片区,区域带动、二次置换、交叉置换等多元化的置换模式,加强置换培训工作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完善置换培训的保障制度,加强训后跟进工作,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李群英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37-39
对推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基本原则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推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改革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既具有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又承担解决就业压力的社会功能。根据利益获得原则,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本由政府、学生、社会这三方受益者共同分担。基于上述理论及2006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的数据,得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应以政府为主体,企业和家庭共同分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刘星河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2):65-68
培训是指对专门职业的从业为满足其专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思想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再教育。教师职业具有专业的属性和特征,符合专业的标准,教师职业的专门性特点印证了教师培训的合理性。教师培训在教师职业走向专业成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水平现状及其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相关,为制定教师工作倦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调查采用工作倦怠量表(CMBI)对200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教师工作倦怠检出率为67.65%,其中轻度倦怠41.61%,中度倦怠为28.52%,高度倦怠为9.25%。人口统计学变量(胜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会影响教师工作倦怠,其中,女性教师的耗竭维度比男教师略高,20-30岁的教师在耗竭维度方面显著低于51—40岁组和41岁以上组(P〈0.05,P〈0.01)。研究结果得出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工作倦怠问题,要充分考虑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依据是高等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其成本应由学生、学生家长、纳税人和学校四方共同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格局的形成主要归因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生均成本大幅上涨所导致的世界范围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其意义在于拓宽了高等教育服务机构的筹资渠道,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上学、社会助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因教育服务成本边界模糊、构成模糊、计量困难和各方高等教育受益率测算困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