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水上游文化在古代移民大背景下呈现出多元性,而崇祖意识却能够逐渐显露并占据重要位置。虽然崇祖意识曾带来了文明的进步,但它的保守性也在无形中制约了该区域的发展。因而,深入认识崇祖意识并消解其不利因素,能使汉水上游地区的文化更好地为本区域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由湖北省历史学会、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办的“汉水文化暨武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6月19—20日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60多人,共收到会议论文64篇。与会学者围绕汉水流域考古文化、汉水流域思想学术及风俗文化、汉水流域的政治与经济、武当文化等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现简要综述如下:汉水流域考古文化。本次会议的考古论文,大多集中于对汉水中上游的考古发现,以及与其他地区间的比较。彭邦本《先秦汉水中游与四川盆地的文化联系渠道试探》一文,通过对近期陕南汉水上游地区发掘和…  相似文献   

3.
夏人源于黄帝一族,兴盛于中原一带。夏人通过联姻、治水、战争、迁徙等方式,不断融合其他部族邦国,凌驾于"天下万国"之上,夏国家空前强大,夏族民族意识觉醒,促进了华夏族的发展。夏人是一个崇龙的民族,是一个崇拜祖先的民族,他们把祖先视为社神,认为王权神授。这是夏朝或夏人的神话,它直接为夏王朝贵族专政服务,其在夏朝兴盛与夏人壮大过程中,起到了思想统一、精神引领、人心凝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锐 《人文杂志》2007,(2):159-164
当前学术界寄希望于从豫西或晋南寻找最早的夏文化,本文认为夏文化的文化渊源可能在渭水上游。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容成氏》所记汤伐桀、桀逃亡的路线是戎遂→鬲山氏→鸣条之遂→南巢氏→苍梧之野。本文对最后两站南巢和苍梧提出新解,认为它们都在今陕西东南、湖北西北的汉水流域。桀逃亡的意图是想从东方鸟夷大本营逃脱,进入西北夏人的老根据地。陕西在中国上古史框架中的地位需要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汉水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西奇  潘晟 《江汉论坛》2001,13(3):36-40
汉魏六朝时期,汉水下游河道当在今河道之北,与今天门河位置相当。隋唐至北宋前期,汉水下游河道南移至今东荆河一线。北宋中期至南宋,汉水下游有两条河道并存,北支在今河道附近 (具体位置与今河道略有差异 ),南支相当于今东荆河。明代汉水下游岳口至汉川段河道在今河道之北,流经今天门横林、干驿与汉川田二河。这一河道在明清之际淤废,汉水主泓道迁移到今河道位置上。  相似文献   

6.
从大禹治水看夏人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气候条件要比现在温暖湿润 ,非常适应人类生存。当时人类已经会使用火和其它一些生产工具 ,具有了一定的征服自然的能力 ,应该能够对这一地区进行开发利用。在其它邻近区域内都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 ,而一地区文化遗迹少存 ,将其归于那场洪水的冲没 ,此种解释应该是合理的。总之 ,从大禹治水的传说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四千余年前的古黄河下游水道经今天的河北境 ,黄河在今天津入海 ,从夏人先民对洪水灾难的深刻记忆来看 ,夏人先民当大量聚居和生活在今天的天津、河北东部平原及鲁北平原的部分地区。这一带正是夏人先民大量聚居…  相似文献   

7.
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随着流域文化的兴起,汉水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汉水汉字的写读法、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商贸经济等四个方面,结合金文、简牍资料,从汉水与楚国这一新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见解,对汉水文化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8.
杜勇 《殷都学刊》2010,31(3):1-5
甲骨文中的"巴方",其国名虽有多种隶定,但似以释巴为胜。从文献所载商末周初古巴国活动于汉水上游一带,以及宝山文化为早期巴文化等情况看,将巴方等同于古巴国或与事实相近。周初封巴于南土,不过承认其诸侯国地位而已,并未导致巴国王族由此改姓而成为汉阳诸姬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考古研究所于1959年组成了三个考古队,分别前往汉水、渭水流域和泾水流域的铜川、邠县进行发掘调查。历时一年,取得了很大成绩。汉水队的调查主要是配合长江规划水利工程;了解汉水支流古文化遗址的面貌。因此集中调查了  相似文献   

10.
论者常以为华夏民族在夏代已经形成,窃以为夏代确已形成华夏民族后世发展的核心,但华夏的三支主要来源夏人、商人、周人当时尚未融为一体,他们到西周时虽已融合,也仅形成民族的雏形,到春秋战国才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秦的统一,是在华夏大认同的基础上实现的,因而战国七雄的兼并,也就是华夏民族的统一。今谨就夏商周三族的起源,形成与  相似文献   

11.
新石器中期,在黄河上游地区指仰韶文化时期。在甘肃地区,尤其在甘肃东部地区的泾、渭流域和西汉水流域,分布有相当数量的仰韶文化遗址。在仰韶文化之前,有旧石器中晚期遗存和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在仰韶文化之后,有新石器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和铜石并用时期的齐家文化等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涉及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及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仰韶文化在甘肃地区的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所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立国以前,党项族作为中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载入隋、唐、宋、辽各代汉文史籍中,党项人的概念很明确。立国以后,自号“大夏”,因其位于宋、辽之西,史称“西夏”,于是历史上出现了“西夏人”(或称“夏人”)一词。当其王朝存在期间,“西夏人”理应泛指其境内各族人,不必限于党项族,常八斤便是一个很好的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商品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要求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要求具有欣赏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增强商品的文化意识。 例如新开发的中国古汉酒1987年9月投放市场,迅速进入东南亚和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销售额达到700万元。1989年3月,由法国“世界成大成公司”经营总代理,进行全球性经营。 为什么中国古汉酒如此受到世界客商的青睐?是生产历史悠久吗?该产品问世才几年。是名气吗?自知不如全国13种名酒。那么,它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海外消费者?说到底,中国古汉酒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象,体现了古朴典雅,高贵体面的特点,适应了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文化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钱仲联先生《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是目前研读陆游诗歌的权威注本。但百密一疏 ,笔者于读书中注意到一些问题 ,现提出一则 ,谨就教于方家。《剑南诗稿》卷二《秋风》 :“霜清汉水绿 ,日落楚山苍。”“汉水” ,钱注引《渭南文集》卷四七《入蜀记》 :“石首……在龙盖山之麓 ,下临汉水。”按 :《入蜀记》之“下临汉水”当属误记。今据《入蜀记》 ,钱所引此段之前 ,尚有“三十日 ,黎明离鄂州 ,便风挂帆 ,沿鹦鹉洲南行。……自此以南为汉水 ,《禹贡》所谓‘冢导漾 ,东流为汉’者”的记载。 (参见《陆游集》第五册第 2 4 4…  相似文献   

15.
国营南郑县食品饮料厂位于汉中盆地,南有巴山为屏,北有秦岭为障,野生资源极大的丰富,尤以野刺梨和猕猴桃等著名,具有酿造果酒和各种饮料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里山青水秀,风光宜人,有古汉台、拜将台、有十瓣花的古汉桂圣水五龙泉。 南郑特产野生山果Vc之王——刺梨,又名缫丝花、送春归,当地人称:野石榴.刺梨果  相似文献   

16.
张素凤 《兰州学刊》2013,(9):180-184
从目前发现最早的商周文字到小篆,很多字的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汉字结构变化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主要分析书写对古汉字结构变化的影响.汉字书写者对于字形简便、有别和美观的追求及书写时有意无意的“变异”,都是导致汉字形体变化的重要因素,而汉字形体变化往往又导致汉字结构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鲧禹神话考     
说起鲧禹,人们自然会想到他们治水的悲壮故事,想到由禹所建立的夏王朝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历史大裂变。不过我们感兴趣的并非历史或治水神话曲曲折折的传说,而是这个神话的底蕴和其反映的夏人对世界及其自身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左传》“夏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夏汭地望的几种不同注解春秋时期的"夏汭",两见于《左传》.昭公四年记有吴伐楚时"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昭公五年记有楚伐吴时"?射以繁阳之师会于夏汭".西晋杜预注:"夏汭,汉水曲入江,今夏口也."古汉水(沔水)下游又称夏水,故春秋以至汉、晋,汉水之口称为夏口,此即《汉书·地理志》所记之汉水东流"南入于江"之处,约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最东端的碪家矶至黄陂县南的沙口之间.不在今入江处.  相似文献   

19.
“典”“册”考源王蕴智从考古发现的各种早期书写浆来看,早在原始时代向文明社会的过渡时期,处于不同地区(主要见于黄河和长江流域下段)的华夏先民、曾有意进行过使用书写符号记录语词的一些尝试_(1).古汉系统大概即形成于有史社会时初期阶段当文明社会发展到了...  相似文献   

20.
(一)夏汭在哪里? 武汉的古称是夏汭。《左传》說:“昭公四年,吳伐楚,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五年冬十月,楚于以诸侯及东夷伐吳,蓬射以繁杨之师会于夏汭。”晋杜预注:“汉水曲入江处,今夏口也。”不过,春秋时的汉水入江之处究竟在什么地方?过去方志家大多以为就是武汉。其实,汉水入江,历代并不是只在一个地方。《长江图說》就說过:“江汉由合之势,多誤者;又大別之誤误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