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二战以来,美国为了其在远东的利益,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继赫尔利在华调处失败之后,又特派马歇尔出使中国,调处国共关系,以图建立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由于美国对华政策的矛盾性以及中国复杂的政局,马歇尔调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一事件对中国内战产生了特殊影响。马歇尔调处的前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内战的爆发,中后期的调处却助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使中国人民再次投入到为争取和平民主的战争中。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总的战略目标是,企图独占中国,使之成为它的附属国。美国把控制中国作为它支配亚洲进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这一总目标,美国在战后至1947年初,实行了以马歇尔调处为基本内容的,援蒋内战与政治解决的双重政策,以期达到扶蒋溶共的目的。1947年初马歇尔调处失败后,它又转为全力援蒋内战的政策。1948年秋,中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解放军转入了战略决战。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胜利结束,国民党赖以维护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已成定局,中美关系的主体将从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的关系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与美国的关系,这时,中美双方的政策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关系如何?本文拟就此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歇尔使华消息传来,社会各界关注度颇高。实力更强的国民党言必称配合马歇尔,借以继续获取美国援助,却不愿意支持马歇尔推进谈判、促进国共和解。军事实力处于弱势的中国共产党此时积极争取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赞同马歇尔调处国共关系的主张。相比之下,这一阶段反而是中国共产党与马歇尔推进和谈的立场更为契合。与社会各界普遍希望马歇尔使华促进民主和平建国不同,国共更希望利用马歇尔解决各自面临的一些实际的利益问题。在此基础上,两党既要考虑民众的民主诉求,也要谋取最大限度地达成自身主张,对马歇尔的态度也进行了不少的包装。  相似文献   

4.
马歇尔调处,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要对这一事件作深入的分析,就必须把握住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反之,通过对马歇尔调处的剖析,我们亦可了解美国政策在中国所产生的效果及其影响。“最佳方案”与“最佳人选” 1945年11月下旬,由于援蒋内战政策的破产,赫尔利被迫辞职。于是,美国政府面临两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制订新的战后对华政策与选择接替人选。当时,美国对华政策面对三种可能的抉择:“一、完全摆脱一切牵连;二、大规模地在军事方面加以干涉,援助国民党击毁共产党;三、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尽可能广大地在中国确立其权力,一方面鼓励双方从事协商,尽力避免内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司法审判过程中,调处和息是化解纠纷、缓和矛盾的重要手段。调处和息在中国具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早在西周时即有专门官员从事民间纠纷的调处,此后日益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系统规范的调处体系。对调处主体、调处客体、调处依据、调处手段和调处程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的调处和息深刻体现了传统诉讼文化的特质,深受司法官吏的高度重视与普通民众的极大信赖。  相似文献   

6.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是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水岭,而价格机制理论则是马歇尔理论体系中的最大创新。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价格机制理论沿着由埃奇沃思、帕累托、希克斯、凯恩斯和萨缪尔逊等学者发展起来的“新古典综合”主流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新的经济理论丰富和充实了新古典价格机制理论的内涵,使其越来越具有现实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官与民:清代民间调处与民事诉讼关系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民间调处与民事诉讼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解纷手段.虽然,民间调处与民事纠纷分别代表着民间与官方两种不同的纠纷解决形式,但是,它们之间却存在密切的联系.民间调处是民事诉讼的补充,而民事诉讼则为民间调处提供支持并实施监督;此外,很多情况下民事纠纷是在民间调处与民事诉讼互相影响、互相配合下实现化解的,即民间调处与民事诉讼之间存在相互沟通、协作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调处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它具体分为为邻里亲朋调处、宗族调处、乡治调处和诉讼调处等形式.调处制度存在的原因为无讼思想的影响、礼仪文化的熏陶、限讼与禁讼以及司法自身缺陷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9.
调处商事纠纷是中国近代商会的主要职能之一。与以往的民间调解不同,清末商会调处商事纠纷的职责明确,有固定的常设机构,并制订了专门的理案规则,理案程序规范。清末商会调处商事纠纷的规范化发展,使商会理案成为优质的民间司法资源,并在民国时期改组为商事公断处,纳入了国家司法改革的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0.
中人调处与清代民事纠纷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调处是清代民事纠纷解决的重要形式,而中人调处则是民间调处的基本组成部分.中人在清代民事交易中扮演着说合、证明、保证的角色,正是这种交易中的角色使中人在民事纠纷中自然成为纠纷的调处者.中人进行的民事纠纷调处对清代民事秩序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议清代民间调处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调处作为清代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无论官府还是普通民众都对其十分依赖,大量社会纠纷都会通过寻求民间调处方式得到解决。通过运用司法档案、契约等文献对清代民间调处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到清代民间调处制度已经逐渐得到发展、完善,已初步具有调处主体类型化、调处运行机制制度化、调处依据多元化的特征。清代民间调处制度具有的这些特征使得民间调处在清代社会纠纷化解中扮演了更为重要与有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1946年是二战胜利后的第一年,也是关系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在中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国共关系的处理问题,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就是马歇尔访华,而马歇尔访华调停使命的重点和难点就是东北问题。马歇尔访华前的东北既是多方争夺的战略要地,也是各方利益冲突和矛盾的焦点之一,东北形势的复杂性和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偏袒,使得马歇尔难以最终实现东北停战,致使调停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新诠释。它与马歇尔计划都有对外援助的内容,但二者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时代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产生在冷战时期,而"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代中国为了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而提出的。第二,战略目标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第三,实施手段不同。马歇尔计划是靠援助欧洲来称霸世界的,而"一带一路"倡议主张采用和平方式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第四,作用影响不同。马歇尔计划促使战后的西欧唯美国马首是瞻,目的是反苏;而"一带一路"倡议打破了意识形态的界限,引领各国摆脱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4.
马歇尔使华与国共停战谈判包爱芹一、马歇尔的使命与美国对华政策1945年11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将派乔治·马歇尔赴华,去调停国共两党的冲突。其直接原因是原驻华大使赫尔利的辞职,而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此时所急于达到的对华政策目标是使国共两党停止冲突,...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时局的发展,及时地制定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方针,领导全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极为复杂、极其伟大的成功的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这场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应充分肯定。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和其他种种原因,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教学与研究中,对党关于战后时局的估计和人民为贯彻和平民主方针的斗争却认识不足、估  相似文献   

16.
马歇尔调停就全国而言,前期一般是公正的,后期则是援蒋内战;就东北而言,马歇尔一开始就站在偏袒国民党的立场上,竭力帮助蒋介石确立在东北的优势地位.由马歇尔一手拟定的一月停战令,使蒋介石获得了向东北运兵的合法依据,也是导致东北大战的主要根源;当东北大战一触即发之时,马歇尔断然离华返美,任蒋介石在东北大战,致使三月停战协议变成一纸空文;在六月谈判中,他一味压迫中共让步,单方面满足蒋介石的要求.至于六月停战在客观上产生了有利于共产党而不利于国民党的效果,则是马歇尔当时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T·H·马歇尔(T·H·Marshall)将西方对公民身份的研究推送到了极致和顶峰.马歇尔率先使用公民身份的概念,将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的发展问题相结合,并详细分析了三种权利.马歇尔对公民身份的分析开创了公民身份理论研究的新纪元.本文试图对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的演进过程、实现路径以及回响展望进行梳理和探究.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的《对于时局的我见》,在中国人西方式理想破灭,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风起云涌的历史背景下彰显出鲜明的俄式社会主义倾向,是中国“社会党”第一次在国内媒体上的亮相,因此堪称中共早期组织的第一份政治宣言.该文揭露军阀是反动的、剥削和压迫劳动者的统治阶级;揭露资产阶级鼓吹民主的虚假性,指出阶级斗争是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张建立苏俄式的“劳动者的国家”;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派是无产阶级革命同盟者的策略思想.它第一次向世人宣示了中共早期组织对时局的意见,提出了解决时局问题的根本政策与策略.它是陈独秀世界观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里程碑,成为《新青年》办刊宗旨转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黄涛  朱霞欢 《金陵瞭望》2009,(14):69-69
近年来.鼓楼区司法行政工作瞄准“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工作目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不断加强普法宣传、矛盾调解、法律服务三大一线实站工作平台建设.强化工作抓手.拓展服务手段.破除阻碍全区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三大难题。2008年.法制宣传顺利通过省市“五五”普法中期检查。全区共受理民间纠纷2392起.调解成功2309起,成功率达97.2%。探索建立了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了区矛盾调处中心与区医患调处委员会的实体化运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与群众、个体与社会组织等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当前社会矛盾纠纷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利益,而往往是群体利益,化解难度不断加大。新时期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正确处理、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迫切需要健全多管齐下、全面系统的矛盾源头预防预警机制,健全和完善及时调处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拓宽和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