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弘扬路遥的文学精神,进一步挖掘路遥创作的当下意义,更加深入全面地研究路遥及其作品,2007年11月17日,路遥逝世十五周年之际,由延安大学、陕西省作家协会、清涧县人民政府、延川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路遥研究会承办的“纪念路遥逝世十五周年暨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召开。全国政协、中国作家协会、陕西省作家协会、延安市、榆林市、延安大学的领导,  相似文献   

2.
路遥,延安大学文学院的文化标签。路遥墓上的碑文"像牛一样耕耘,像土地一样奉献",就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路遥精神的体现。路遥精神值得我们这个时代精心呵护。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言语入门》是赵步杰先生在延安大学中文系任教其间积毕生心血精心结撰的一部学术力作,这部著作自1972年先后由延安大学油印、铅印传世以来,受到同行专家们的热烈欢迎。《古汉语言语入门》作为一部语法理论专著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无论就古汉语研究还是教学,都值得学者们的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在大多数读者眼里,路遥是一位具有强烈的道德感、社会使命感和进取意识的作家,他的《平凡的世界》曾激励无数青年自强不息、奋发前行。文学人生中的路遥,已经成为奋斗与励志的代名词。路遥离世已有20余年,他的名字连同作品却似乎一刻也未从人们的视线中走远。近期在中央及各地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再次点燃了路遥热,激发了人们对于路遥生平的好奇。真实的路遥人生究竟是怎样的?他是怎样一个人?为何会英年早逝?他的文学世界是怎样的?又何以成为一种文学  相似文献   

5.
贺智利是一位长期关注路遥文学创作的陕北籍学者,他从最初的路遥文学爱好者,逐渐转变为路遥文学的研究者和传播者,贺智利的路遥研究始终建立在文学阅读共鸣的基础之上。《黄土地的儿子——路遥论》围绕路遥与黄土文化的不解情缘,以雄辩的口吻、蓉迈的激情、丰富的资料、生动的实例系统地论证了路遥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汲取周围环境特有的精神文化资源成就自己的文学伟业,尽管作者的某些观点甚至全书的叙述格局还有值得推敲和商榷的必要,但作者以充溢着陕北人特有的火热激情来审视路遥文学的精神不容置疑,该书必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路遥的不朽精神,使人们更好的理解路遥、阅读路遥、走近路遥。  相似文献   

6.
路遥论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路遥资源中最为重要的遗产恐怕是他有关生活的苦难哲学。路遥的苦难情结是他崇高思想和人格的如实写照。路遥始终歌咏理想、赞颂劳动和土地,并把幸福真正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路遥从来也不轻视独立、敏感的心灵,但却更为看重人民和生活的天地,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才能充分、深入地理解他作品朴实、深沉、炽烈而又壮丽的风格与精髓。从写作伦理出发,即便可以展开和设置小说意义生成可能性或复杂性的角色,这些角色也很容易因为苦难精神的缺失而受到冷落。路遥作品普遍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对自己最熟悉的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生活的有力再现。路遥的苦难意义也许就在“过渡”。回眸路遥,可以说是仰慕文学理想年代的繁华,凭吊文学永远的精魂。    相似文献   

7.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这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开篇,也是近来热播的同名电视剧中作家路遥的原声再现. 路遥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北清涧县,原名王卫国.他的家庭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大家庭.为了生存,在路遥7岁时,父亲就决定将这个长子过继给他的哥哥、远在延川县的王玉德.对于路遥在父母家的生活,他最深刻的印象是饥饿与屈辱.《路遥传》的作者厚夫说:“这种饥饿感是尾随路遥一辈子的老狼.” 绝望的爱情之路 路遥后来在自己的小说集序言中回忆说,他在农村长大并读完小学,以后到县城读完高小和初中.青少年时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农村和县城度过的.17岁之前没有出过县境:“我的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种种情态与感受,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也明显地影响了我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8.
路遥执著于"悲情"书写,他的小说创作着力呈现生存的苦难和生活的悲剧。同时,路遥注重发掘苦难境遇中普通人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力量,以及生活与爱情悲剧中散发出的生命色彩。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对现实主义创作的追求及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使得路遥格外钟情于悲情叙事,这在中国当代文坛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路遥小说中的悲情书写可以看做是一种现实生活与人生理想的冲突与矛盾的反映,是路遥对人生、对生命的内心体悟的一种外在呈现。  相似文献   

9.
路遥小说文本的表层精神幻像掩盖了其真实的创作心理,导致以往的路遥本体研究难以深入.路遥在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形成了难以排遣的自卑情结,这成为其日后小说创作的重要心理动因.为了在作家的"白日梦"中寻求对自卑的超越,路遥创作中典型的特征是自卑与自亢的互见.这造成作品中凡是存有路遥自我精神投射的男性文学形象均呈现为"高大全",而其他文学形象,尤其是女性文学形象,只能沦为其超越自卑的符号.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路遥对现实人生一直怀有深深的爱与感悟。爱情作为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路遥小说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意识到现实人生的不完美,也就敢于直面爱情的缺憾。路遥笔下的爱情主体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这些差距就是导致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但路遥不只是展示悲剧,就像他想通过笔下的"奋斗"给读者以激励一样,他还想通过爱情悲剧以及对悲剧的抗争传达给读者一种对现实人生的担忧。  相似文献   

11.
路遥是文学上的道德主义者。他的小说叙事,不追求建造美学的大厦,而是竭力构建道德的理想国。他以虔诚的道德热情、诚挚的生活关怀、深沉的苦难思考,以及史诗式的写作追求,形成了朗润和畅而又浩荡澎湃的艺术世界。他的小说,灌注着其道德信念、道德激情和道德理想,是"以道德完善为目的"的关爱人、教诲人、鼓励人、重塑人的布道式文学。因此,如何定位路遥小说的道德书写,阐释其道德空间,成为路遥研究中至为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79年金秋10月,至本期已经出版50期了。诚然,一个刊物只有12岁年令,只有50次的锻炼,实在还是太年轻太幼稚了。然而就我们编辑部的同仁们来说,总还感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值此,我们谨向读者朋友致以亲切的问侯,向关心和支持本学报工作的各级领导、作者和各方面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3.
11月21日,我校隆重举行座谈会,纪念《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出刊50期、《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10周年。出席这次座谈会的有学校党政领导,各系、各单位的负责人及作者代表,延安地区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及报刊社同仁,共约200人。正在参加省学报学术年会的各兄弟院校的学报代表也应邀出席了会议。《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包永新同志主持了座谈会。《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副校长熊道统同志代表学校讲了话,充分肯定了学报坚持正  相似文献   

14.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008年共载文2059篇,总被引频次1824次,被引文数量815篇,其中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08篇。各栏目被引文量占到发文量的30%一40%之间,内稿比例也占到了发文量的40%-60%之间,同时也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具有一定实力的核心作者队伍。各种数据表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已是一份比较成熟的、特色优势明显、质量稳步提高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延安大学的关怀指导,尤其是他有关延安大学办学方针的一系列指示,是毛泽东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北作家,路遥长久以来都亲身感受着陕北民歌深厚的艺术魅力。陕北民歌历练了路遥的心志、陶冶了他的性灵,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在路遥小说人物塑造过程中,陕北民歌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写照人物生存境遇、映显人物内心世界、品评人物是非曲直。由于陕北民歌的运用,路遥的小说具有了鲜明的地域印记。  相似文献   

17.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曾经激荡起数代人的理想,至今依然受到许多读者的青睐.他始终关注普通百姓,具有强烈的而独特的平民意识,并以此为自己的创作指引.路遥的这种平民意识有其自身形成过程和特点,同他的作品、人格、精神气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针对路遥的平民意识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马泽(又名马一夫),男,汉族,1950年生,陕西绥德人,中共党员,教授。1968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绥德县中小学任教十年。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曾任延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现任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路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延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学科带头人。受聘为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兼职教授。马泽教授20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目前讲授的专业课有中国当代文学、影视美学,选修课有中国当…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干部教育的顶峰时期,除著名的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军事院校、马列学院外,还创办了20余所各类专门高等干部学院,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干校三校合并组建,成立于1941年9月的延安大学就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所。为了更深入系统地研究和总结我党民主革命时期高等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成就,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延安大学校史专题档案。一、建立延安大学校史档案的意义和作用194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决定:“青干、女大、陕公合并,定名延安大学,吴玉章同志任校长,赵毅敏同志任副校长。”学…  相似文献   

20.
黄土地是路遥一生成长、奋斗和创作的地方,也是他的“精神家园”。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使其, 小说具有了与众不同的乡土性,而这种乡土性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对中国早期乡土小说的一种继承和超越,同时,它也是作家乡土情结的一种外化,并有力地抒写了“黄土地之予”——路遥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