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文君 《经营管理者》2012,(11):215-216
目前由于农村土地产权问题及其矛盾纠纷而引发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等方面的问题愈演愈烈,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所存在的弊病,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指出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已经处于僵滞阶段,并且剖析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处于僵滞阶段的根源,最后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本文指出要进行制度创新的首要任务是要严格界定农民对土地的各项权利,并且要废除交叉性法律法规以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农民转户进城的最大阻力依然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现行城乡土地制度的二元模式成为横亘在城乡统筹发展和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障碍.作为农村最主要的财产--土地,其产权主体模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保留"三件衣裳",实行有偿退地等"新政"是对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一次创新和突破.农户不愿放弃土地的最大担心是社会保障和土地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加快立法,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界限,完善农村土地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流转带来规模化经营、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民权益的流失,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既有农民控制土地权力的不足,也有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完善和土地交易市场的不充分.针对以上原因,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达到保障农民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主题,乡村发展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永恒主题,乡村振兴是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主题。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寻求发展的基础,农村是推动近代化城市发展的支撑,农民是近代化中国的建设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三者也是未来乡村振兴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土地问题是解决好这三个问题的落脚点。明晰新中国70年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历程和分析土地制度改革如今面临的困境,有利于落实未来农村土地权利的合法合理流转,有利于推动建立乡村振兴战略下适应现如今时代发展的农村土地制度,有利于建设美丽且富有魅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4,(42):14-14
正新一轮以加快土地流转为特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箭在弦上,但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发布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粮食生产影响专项调研显示,有三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正在潜滋暗长。首先,需求大于供给,土地流转呈现"三多三少"。据调查,目前陕西省农村土地流转率为11.8%,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40%的流转率,也低于全国21.7%的平均水平。农民惜地如金、流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租赁经营,是土地所有者通过让渡使用权而取得一定的利益(地租),承租者凭借其劳力、资金、技术等能力,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地租而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一种经营方式。由于我国征用土地制度存在着许多缺陷,使农村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利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这一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农民最大的资产和最后的保障就是土地,但现行制度下,土地却成了沉睡的资本。自被国务院批准为统筹城乡综改试验区后,重庆一直在摸索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激活农村土地市场。去年10月,现任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教授,曾针对成渝提出试办"农村土地交易所"的构想,目前看这一构想有望在重庆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保障农民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前提下,提出政府应如何改革土地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以实现惠农目的的建议 从合理利用农村土地的角度出发,建议改革当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现状,明确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权益,初步实现缩小收入差距,为今后农民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进程,新一轮的土地制度变革正在积极开展,既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还要适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文章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做了深入探析,以期为下一步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郑桂飞 《管理与财富》2009,(3):120-120,118
本文着重分析了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及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所在,提出了改革农地制度,保护农民权益的对策和建议.首先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其次要规范和完善农地承包流转,加快建立合理有效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总结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三个经典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产权理论。然后结合上述理论对我国各个阶段农村土地制度进行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经验和教训,探索下一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认为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比较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刘奇 《决策》2014,(4):32-35
让静态的土地"流"起来,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这是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核心追求。努力拓展土地"流"与资源"活"的制度空间,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需要做出的不懈努力。根据十八幅三中全会《决定》,t地制度改革有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土地承色经营权叮以抵押、担保,这就赋予了承包地新的权能,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融资难的『口】题;二是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  相似文献   

13.
汪名旵 《决策》2001,(8):24-26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最根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生活之源与致富之源.可如今,有不少的农民对土地已不再重视.梅雨时节,江淮之间绿油油的稻田之间夹杂的片片杂草丛生的农田明示着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大量出现.是什么原因使农民抛弃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抛荒的出现给农民带来的是福音或是噩梦?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记者近日分别走访了安徽省有关部门及地区,针对农村土地抛荒现象进行了调查,试图廊清笼罩在这一现象上的层层迷雾.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已成为当前完善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逻辑起点,对目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效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心在于改革当前农村土地制度,而土地流转是其改革的主要方向。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目前仍处于较低层次,存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流转收益低、流转过程不规范和土地流转期限短等问题。为此,要平稳、有序地推广土地流转,严格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规范土地流转过程,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耕地抛荒谈农业土地证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分析导致农村土地抛荒因素以及我国土地所有制度的局限性,并结合新型的金融投融资模式--证券化入手,探讨了如何整治土地资源浪费这一顽疾,寻求新形势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何进 《管理科学文摘》2010,(18):282-282
在我国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但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明显不利于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产业化的经营,而且成了限制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土地使用的权流转使用,其含义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这是一种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现代化规模经营、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规范土地合理有序流转运作,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在流转运作中不受到侵害,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的选择。本文就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机制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农民的增收作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韩宇 《管理科学文摘》2010,(14):231-232
农民与土地唇齿相依,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所以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与否,土地流转机制是否适应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推进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保持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大体框架不变则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19.
王丽 《经营管理者》2013,(31):167-167
搞要: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大多数年青人都进城打工,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对土地的流转问题。在农民土地流转过程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导致社会不和谐,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近快解决,笔者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及对策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土地问题是农村问题的核心。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而征地制度又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方面。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量很大,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征收大量农村土地。征地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是当前的热点和难点,就此,笔者就所在吉林省白城市的现状提出对征地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