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然而,高职院校部分大学生信息意识薄弱、信息能力不足、信息道德缺失,学校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信息素养教育放到重要位置,注重加强信息教育资源建设,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能力,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手段,加强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培养,建立信息素养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Probit回归分析,研究当前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高校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和大学生网络素养整体水平。结果显示,高校网络素养课程思政建设薄弱,没有形成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专业任课老师短缺,相关课程开设较少,课程教材较少。大学生网络素养整体水平一般,网络知识教育缺失、网络能力培养缺位、网络道德素养水平差异较大、缺乏网络心理调适能力。专业、政治面貌、网龄、每天上网时长、家庭居住地、家庭资本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都有显著影响。建议加强网络素养课程建设,持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师队伍,增强网络素养课程思政建设师资力量;强化实践教学,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全课堂建设;落实课程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保障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总目标的要求下,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双线融合、同向同行模式建构成为了落实协同育人教学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人才之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之中,高校思政教育却存在着师生观念、课程融合和制度建构三方面的现实问题.因此,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文化育人;提升教师素养,坚持协同育人;挖掘隐性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产教融合将产业和教育融合在一起,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但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中处境尴尬,产教双向良性互动的机制尚未建立。地方应用型高校应进一步明确自身办学定位,优化专业设置,建设一支稳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政府应加强引导,提供政策支持与经济扶持,打造产教协同育人共同体;同时建立并完善产教融合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5.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有利于激发教师育人积极性,提高教师育人实效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当前上海高校国防教育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团队教育水平和综合素养待提升,教育形式单一、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国防教育保障机制有待健全、经费投入有待加强等现象,基于此,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上海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径应当着力于:强化全员育人,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主体;完善组织架构,着力搭建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组织;优化激励制度,激励育人力量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6.
英美文学课程作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有着独特的人文学科优势。通过品读包罗万象的英美文学经典,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英语语言水平,还可以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然纵观我国英美文学课程现状,国内多位知名学者认为英美文学课程没有充分发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笔者根据英美文学的课程特点分析了我国英美文学教育的现状,对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在课程改革中深化文化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深化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地方高校应树立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观,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本依据,增强课程综合改革意识,实现对接与关联,进行综合评估,加强“隐性”课程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通识教育课程实施质量。  相似文献   

8.
培养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是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应用型A高校为例,分析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构成、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方面的现状;指出在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OBE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OBE教育理念的实施效果欠佳、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协同效应有待提升、OBE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性不足;在此基础上给出提升OBE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效果的实现路径:制订思想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OBE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理念、构建OBE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选择适合OBE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方式、形成多方配合的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够为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立德树人理念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素养已经成为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构建思政课程时,教育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实践课程建设,立足“三全育人”角度,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真正为国家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的具体价值与现实困境,构建了“123”实践教学体系,为建设高质量思政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同峰  王畅  朱娟 《宿州学院学报》2014,29(10):125-126
在界定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现状,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现行的会计教育课程设置有待优化,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调整。对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进一步优化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重新组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一定的会计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的会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桂林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为样本,对英美文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证分析表明:理工科大学生英美文学水平总体不高,创新思维能力呈中等水平;选(必)修英美文学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英美文学素养,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英美文学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呈中度正相关。因此,理工科院校应倡导学生重视自身英美文学素养的提高,并积极开设英美文学选(必)修课程,努力推进专业学科与人文学科的有机结合,以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重要举措。深入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协同育人路径,通过校企共建合作委员会、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等多维度构建实施“2.5+1.5+(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为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高校不同人才培养类型的课程教学模式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指出了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的概念,阐述了"四位一体"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强调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主旨,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开展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能力培养的专业训练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新文科建设是目前高校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传统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上,探究《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新路径”,结合专业知识挖掘行业时政中课程思政“新元素”。高校应发挥《管理学原理》课程“育人、育德、育才”的基础优势效用,从教师层面贯彻OBE教学理念,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根据新文科建设教育特点,落实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提质增效”;创建适用于应用型高校的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管理学课程思政体系,为培养新时代管理类高素质行业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校田径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既培养大学生田径运动技能、技术和方法,又涵养大学生体育精神、终身体育理念等。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田径课程与思想教育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的应然选择。高校田径课程应围绕学生知识、技能、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目标,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使体育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应用型高校在目标、类型、层次、学科专业及服务面向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从目标、课程、平台、师资等方面,建立起与应用型高校相适应的大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教育大环境的国际化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应转变传统教育的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切实实施一系列信息素养的可行措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分析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广度和深度不足、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不完善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标准缺乏有效评价等三个方面困境,突出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从价值观引领、激发学生主体活力、打造名师课堂、健全评价体系四个维度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的具体对策,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个人媒体的兴起为主要特征的Web2.0技术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更加复杂和多样,对人们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对在校师范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这不仅是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突破口,也是培养媒介素养教育师资的重要途径,更是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鉴于Web2.0时代师范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大意义,各高校应在师范生教育中利用Web2.0技术实施混合式教学,针对师范生开设与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课程,并利用活动或讲座对师范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20.
网络媒介素养是公民在现代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也是构建和谐网络空间的基本前提。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整体水平亟待提高,高校应积极开设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家庭、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也应承担起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水平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