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瑞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63-67
在清代镇江府的文化版图上,金坛段玉裁氏族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段玉裁幼时跟随父亲读书,后师承著名考据学家戴震,在朴学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段玉裁及其子女均能文,段氏外孙龚自珍既是著名的今文学家,又是颇负盛名的诗人.段玉裁氏族在清代学术文化史上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2.
李传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能自觉地运用系统方法论来分析《说文解字》。他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来全面、科学地考察对象,分析《说文》时,首先把《说文》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因而能从整体上、从各部分的联系上去把握认识对象。然后才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上去分析研究许书。段氏在融会贯通许书的基础上,用系统论的观点,从整体上,各要素的层次上,从系统的相关性、有序性方面来阐发许慎的说解条例和全书的体系,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通读懂《说文》,而且教给了我们良好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前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3):117-120
段玉裁的方言研究与《说文》体例有关,他有关汉语方言学的观点散见于《说文解字注》。段氏认为,地域是产生方言的原因,方言中保存有古语,地名与方言密切相关,移民是影响方言的重要因素。段玉裁关于汉语方言的这些观点是其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资汉语史及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4.
段玉裁的古声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承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3)
现在谈起古音学的发展,不能不提到段玉裁。段玉裁的《六书音均表》,当时就被“海内说经之家奉为圭臬”。然而,这仅仅是就他的古韵分部而言。至于段玉裁的古声类观,不是无人提起,就是被人斥为“不憭古声之故”,而“闇于双声”。这都是对他的误解。段玉裁在《答江晋三论韵》书中曾经指出:“古之双声,非今三十六字母之声;古之叠韵,非今二百有六之韵。”可见他对古今声类的不同也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段氏生前并无专书专文论及古声类学,他对古音声类的看法,大都零星散见于《说文解字注》中。本文即是对这些材料的收集整理,冀图以此揭示段氏在古声类学上的一二用心。 相似文献
5.
6.
7.
徐前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6):108-111
段玉裁的方言调查伴随着他的游宦生活;段注引用方言材料并指出其具体属地,旨在说明字词的形、音、义及其关系;段玉裁的方言研究注重目验和历时、共时的比较,其材料及方法可供汉语史和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传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段玉裁完全把六书的转注和词义训释的互训等同起来,这种看法不一定合理,但段氏在《说文解字注》中,运用转注互训一体说,在汉语同义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第一,他利用转注与互训,系联了《说文》中的同义词,建立了同义系统。第二,在系联同义词的基础上,他又细致地辩析了很多同义词在意义和使用上的差异。因此,尽管段玉裁的转注论不一定科学合理,但他具体运用其转注论来研究汉语同义词时,却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9.
语源是事物或现象的“得名之由”,即命名的根据.有时为了弄清某些训诂上的疑难问题,需要从语源上求得彻底的解决,段玉裁在注释《说文解字》时正是如此,因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段玉裁的语源理论是在他的训诂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例如他的“声义同源’说。“声 相似文献
10.
李文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8,(2)
段玉裁的古音理论是个集大成的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古韵演变规律的认识,包括古韵分期论、音转说、音变说、古声调论等;一是对古韵分部基本前提的总结,包括古韵至谐说、合韵说、同声同部说等。该体系的建立,对清及后世的古音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复纲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6,(3)
作为上一代杰出的训诂大师,段玉裁不但有规模宏大的训诂实践,而且从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并进而归纳、抽绎出一套精湛的训诂理论。他的训诂实践业已流誉后世,而其训诂理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理论,对于指导训诂实践,对于完善训诂科学的理论体系,都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前师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3):115-117
段玉裁就《说文》一部分形声字、会意字及会意兼形声字的归部问题进行了讨论。字义所重和字有统属是《说文》一部分字归部的主要依据。段玉裁把《说文》的归部之例与词义问题结合起来考察,有助于我们认识《说文》体例和词义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传书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训诂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原因就在于段氏在训诂研究中建立和遵循了动态性原则、体系性原则和形音义互求的原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他采用了适合汉语特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以形体为依据,推许书每字之本义;以本义为核心,求词义引申之轨迹;以语音为枢纽,讨语义发展之源流;以经传为依据,辨语言实际之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杜恒联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1):94-97
段玉裁创立了古韵十七部,第三部是入声觉部和屋部相合以承阴声幽部,第四部是阴声侯部,也就是侯部没有与之相承的入声。段玉裁有他的押韵理据,但这个理据是片面的,而且不符合语音系统性的原则。用押韵和谐声可以证明以屋部承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段观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对于汉语词源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研究汉语词源,不仅对于考察汉语词汇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词义训诂,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王力先生在其《同源字论》一文中,认为汉语词源的研究可以说是一门“新训诂学”,这是很有见地的。而在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史上,最先对汉语词源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的,是清代小学大师段玉裁。段氏的《说文解字注》,不仅探明了大量语词意义的由来即词源,而且在将汉语词源利用于训诂实践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赵岩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3):73-77
段玉裁提出了假借理论的“三变说”,其所认同的假借包括字假借和部件假借、音同音近相假和形近相假、本无其字假借和本有字而代之的假借、引申假借和真假借、转移假借等类型,并在《(说文解字)注》中多有发挥。段氏的假借所包含的内容无疑过于宽泛,但他提出了大量假借事例,用假借为训诂,跳出了字形,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解读词义,这些做法无疑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钱慧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6)
清代江苏比较典型的经学世家有18家,主要集中在扬州、常州、苏州三地.它们的内部组成结构除了代代相传的纵向关系外,还有复杂的横向联系.<左传>、<周易>、<尚书>、<春秋>、"礼学"、"小学"等经学内容,在清代江苏均表现出了家学化倾向.经学世家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延伸,发展为以研究汉代经学为主体的地域性学派,江苏境内的吴派、扬州学派、常州学派均是以家族为中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刘成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本文就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表现出来的哲学观点和思想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段玉裁是一位具有进步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古代学者,他对宋明理学的唯心主义谬论的批驳,对朴素天道观的阐述,对语言文字理论的观点,以及重视实践,不迷信古人的态度,表现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他用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的观点来研究词义的演变发展,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方法解释词义的方法,以及他常用的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表现出他的辩证法思想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本文同时指出段玉裁思想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万文一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清代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重视同义词的辨析与比较,他辨析的重点是同义词在运用中的“同”和“异”。辨析时,他采用一定的程式,一定的术语,使同义词的分析程式化,一目了然,清楚明白。段玉裁是常常采用“浑言”与“析言”对举的方式来辨析同义词的。“浑言”是笼统地 相似文献
20.
杜恒联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5):110-114
段玉裁创立了古韵十七部。他的第七部是侵缉合部,第八部是谈盍合部,即第七第八两部闭口韵是阳入合部。但在他的《诗经韵分十七部表》和《群经韵分十七部表》中并没有阳入押韵的例子。这显然违反了从押韵事实出发归纳韵部的原则。但在谐声字里,却有大量的侵缉相谐和谈盍相谐现象。这种押韵和谐声的不平衡现象,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