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钰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我国的诗歌翻译理论起步很晚,至今尚属草创阶段,始终没有出现象文学翻译理论中严复所标的“信”、“达”、“雅”那样影响深远的理论。自1922年茅盾的第一篇讨论诗歌翻译的专文(《译诗的一些意见》)发表算起,我国的诗歌翻译理论也已经有着六十多年的历史了。但这六十多年来的进步堪称缓慢。诗歌翻译理论界讨论最多的无非是从文学翻译理论中借用来的术语,如“直译”、“意译”说,“传神”说等,诗歌翻译还缺乏自身的理论。只是到了七、八十年代,随着诗歌译本的大量涌现,又掀起了一股诗歌翻译理论的热潮。但这股热潮没有结出丰硕 相似文献
2.
方纲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金瓶梅》诗词漫评方纲一、云遮雾绕《安乐窝》研究《金瓶梅》的诗词难,一难是诗词用得杂而且乱,二难很少有名诗名词,三难不标作品出处和作者。例外总是有的。《金瓶梅》词话本中用诗三百余首,只有一首标出了作者,就是第79回的引话诗:仁者难逢思有常,闲居慎勿恃... 相似文献
3.
曹德和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6,(3)
《语言随笔精品》漫评曹德和何伟棠教授根据王希杰先生发表在《语文月刊》上的120多篇文章选编的《语言随笔精品》(以下简称《精品》,不久前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希杰先生以随笔形式写作分析语言的文章,是打1977年发表《阶级对立的社会 一视同仁的语言》(见... 相似文献
4.
梅俊道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评《李白诗歌艺术论》梅俊道李白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各种论著、论文,琳琅满目。其中房日晰的《李白诗歌艺术论》是一部有特色的力作。房先生的这部书,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从中可见作者治学严谨认真,研究深入周至。从宏观上看。房著对李白艺术研究已涉及各种体裁... 相似文献
5.
王堡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1 新疆,早以“丝绸之路”的腹心地段著名于世,它曾是中原文化、波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交关荟萃之地;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十三个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于此。每个民族,都有他诞生、发展的历史,而在其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语言特点,必然使他们拥有本民族自己创造和传承的、区别于他民族的文化艺术。“没有文学艺术,一个民族,乃至于全人类是难以生存和继续的。”文学艺术即是该民族存在的一个明 相似文献
6.
刘靖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33-134
明代诗歌研究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已有的研究成果要么集中于复古思潮所涉及的几个环节上,要么集中于个性解放思潮中的重要成员身上,而且大都是对理论的关注远远大于对诗歌创作本身的兴趣,因此,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 相似文献
7.
殷晋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开国之初,一九五○年,一支英勇的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弱御强,浴血奋战,一场正义战争的神圣烈火翻卷腾飞,在全世界激起极大的震动1 三年鏖战,艰苦卓绝.英勇的中华儿女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代价,终于协同兄弟友邦,击退了号称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猖狂进攻,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世界战争史上开创了惊天动地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王晓初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4):57-62
艾青的诗歌以土地和太阳两组意象群表达了中华民族抗争苦难与追求光明的精神,并融合现代主义的艺术探索把自由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进而还影响到七月诗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比较了《综合英语成语词典》与《英语成语词典》中英语谚语收入的数量、翻译的准确性及例句的多寡,肯定了《综合英语成语词典》英谚收译量较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修辞色彩鲜明、释义准确等优点。同时也指出了该书中英谚译注的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苏光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中国现代新诗在抗战时期,究竟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还是走入了歧途,呈现彷徨状态?这是长期以来,海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关于抗战诗歌评价的主要分歧之所在.我以为,艾青当年对抗战诗歌的评述是切合实际的.他说:“抗战时期是中国现代新诗果实累累的收获季节.”艾青这一简洁而生动的评述,表明了抗战诗歌成就显著,特点鲜明,为中国现代新诗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1.
翁长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
<正> 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短篇小说《人生的行列》虽然在艺术上并不是霍桑的代表作品,但是作者在这篇别具一格的小说中所表现的思想却是很有代表性的。严格地说,《人生的行列》不是小说,而是一篇哲理小品。它没有贯穿全篇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甚至没有主人公,中心内容是作者对社会、人生提出了自己的伦理观。如果它算作一篇小说的话,这真是一篇怪诞奇特的小说。作者把现实世界中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们比作在司仪长指挥下向归宿前进的队伍。为了避免“骚动”,必须对这个 相似文献
12.
世情小说之一派——《歧路灯》漫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国梁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梁启超曾把中国小说分为“理想派小说”和“写实派小说”两类,然而这“写实派小说”形成江河浸灌的局面,相对讲却比较晚。晋唐是怪幻题材占主导地位。至宋,由于市民阶层的壮大,产生了表现他们生活、适应他们趣味的口头文学。这种口头文学与明代盛行的时曲不同,它主要是由说书人讲述故事,有历史、神怪题材,也有恋情、公案、奇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周晓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113-123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拓展,学术界对于抗战文学乃至整个抗战文化研究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有关抗战文学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取得新的进展,但学术界对所谓“抗战诗歌”的理解仍有待进一步拓展.抗战时期的诗歌既具有主题风格的某种一致性,同时在时间上又因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不容忽视的区别,在空间上形成了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分割的政治地理格局,需要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并结合现代区域文学互动带来的变化认识抗战诗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李秉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严格说来,赵新已经不能算文学新人了。从一九六四年他专心从事小说创作,在《新港》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分家记》,到一九八三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张王李赵》,已经快到二十个年头。初期虽在《人民文学》、《萌芽》、《少年文艺》等全国性的文艺刊物上发表作品,受到县委宣传部与地区文联的重视,把他从中学调到县文化馆,出席过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但那时毕竟属于初学写作,作品的质量和数量都还是很有限的,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他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5.
袁兵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2)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贯穿一些简单的诗句、语段或篇章的仿写练习,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以走近诗歌、激发诗趣,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通过加强美读走进诗歌,感悟诗情。当学生以心灵去相会,以情感入诗后还要理智地出,上升到对诗歌理性领悟,从而真正享受到读诗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6.
赵德利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4)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宝鸡诗歌的鼎盛时期,以商子秦、渭水、秦巴子等人为代表的宝鸡诗人诗作,享誉全国.90年代中期以后,商、渭、秦三人东迁西安,宝鸡诗歌因种种原因(市场经济、文坛派系、自身修养等)影响,虽创作依然,但影响却不及以前.今天,当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2周年之际,在中国政府响亮地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之时,我们在此召开宝鸡诗歌创作研讨会,目的是再振宝鸡诗歌创作,为陕西、为宝鸡文艺创作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贡献我们应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丁怀轸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中国古代哲学典籍有关人生问题的论述,尤显灿然独秀。如果说西方思想家的兴奋点主要在于对自然奥妙的探究的话,那么中国古代哲人的着眼处则在于对社会人生的追索。本文论及的嵇康,便是较富有代表性的一例。现存《嵇康集》十卷之中,不仅专门研究人生问题的著述占其大部,就连那些探求政治、文学和音乐的篇章中,也透露出人生意蕴的消息。嵇康(公元224—263年),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淮北市)人。他活动于曹魏政权 相似文献
18.
沈彦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89,(4)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的江苏诗歌,作为以天安门诗歌为序曲的新时期诗歌的组成部分,取得了实绩。江苏诗人努力贴近时代,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呼唤,来呐喊,来鞭挞,来颂扬,为改革的大潮推波助澜,出现了一批力作。截止1989年底,诗的发表量不下于五万首。公开出版的诗集有近百种,其中有近十种是专题性的或综合性的选集,如1979年出版的《1949——1979江苏诗选》,展示了江苏建国三十年来的诗歌创作实绩。1983年出版了《江苏抒情诗选》,1987年出版了《江苏散文诗选》,还出版了陆阿妹等口述、张舫澜等搜集整理的长篇 相似文献
19.
徐志啸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中国古代诗歌,堪称一座丰富的宝库,开采这座宝库,从中提炼珍贵有益的瑰宝,是一件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袁行霈先生的论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在这方面作了可喜的探索,是近年来古典诗歌艺术研究领域鲜见的佳构。 通读袁著,我们感到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第一,构筑理论探索与具体研究纵横交织的诗歌艺术理论网络,线条清晰,经纬分明。 正如林庚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说:“本书上编盖由浅入深,沿波以探源;下编则青山历历,峰峦自见。仿佛两条坐标轴构成一幅坐标图,交辉映照,互为表里。”袁著的体例安排,其目的在于刻意构建诗歌艺术的理论体系,而中国传统的诗歌批评理论只重 相似文献
20.
刘伶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
七十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了二十八年血雨腥风的斗争,终于“一唱雄鸡天下白”,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这场“天翻地覆概而慷”的历史巨变,曾经是四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写不尽、描不完的重要题材内容,尤其是在长篇小说领域,五十年代以来,产生过不少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红旗谱》、《青春之歌》、《风云初记》、《红日》、《红岩》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有趣的是,这些作品的作者,大都是这场命令斗争的“过来人”。他们以这场伟大革命的亲历者的身份,回首当年,抒写怀抱,字字见真情,笔笔含深意,因而读来感天动地,沁人心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