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樵《通志·校雠略》"书有名亡实不亡论"云:"……李舟《切韵》乃取《说文》而分声,《天宝切韵》即《开元文字》而为韵,《内外转归字图》、《内外转钤指归图》、《切韵枢》之类无不见于《韵海镜源》。……"有的学者据此认为《韵海镜源》是比较可靠的早期韵图形式,把《韵镜》类韵图的产生时间上推到中唐时期。对此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郑樵《通志·校雠略》“书有名亡实不亡论”云:“……李舟《切韵》乃取《说文》而分声,《天宝切韵》即《开元文字》而为韵,《内外转归字图》、《内外转钤指归图》、《切韵枢》之类无不见于《韵海镜源》.……”有的学者据此认为《韵海镜源》是比较可靠的早期韵图形式,把《韵镜》类韵图的产生时间上推到中唐时期.对此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有的学者的观点,指出《切韵》去声的“祭,泰,夬、废”四韵无平上声相配是上古音发展到中古的结果,并不能暗示它们至《切韵》仍带辅音韵尾;相反,各种材料都证明它们在《切韵》中乃至《切韵》以前已是-i尾韵。  相似文献   

4.
孙吾与及其所著韵书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吾与为江西丰城人,经历元末明初两朝。所著韵书有两种,均已亡佚。现存《永乐大典》保存其部分内容。经对其考证,《韵会定正》为韵书,《韵会定正字切)或《字切》为韵图或为具有韵图性质的韵书。《韵会定正字切》的作用是直观反映《韵会定正》反切拼读成音的情况。二者的关系应相当于《韵镜》与《广韵》。  相似文献   

5.
宋跋本王仁《刊谬补缺切韵》是现今最为完整且最接近《切韵》原貌的修订本,简称《王三》。《王三》音注对考察陆法言《切韵》原书相当重要。文章参考不同版本及相同或相近时期的不同韵书,试图对音注中的疑难作出解释,并对漏注情况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6.
《韵镜》是中国最早的等韵图之一,也是研究中古音韵的重要资料和工具,因此,很受现代学者的重视。但此书曾久无传本,直到清末,黎庶昌在日访得一本,刻入《古逸丛书》之十八,《韵镜》才得以重返故国。黎刻即覆宋永禄本,是永禄七年(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重校本。此本商务印书馆曾景印收入《丛书集成》,1955年古籍出版社又景印单行。《韵镜》的另一个本子也是由日传回的,即日本景印宽水十八年(明崇恢十四年,公元1641年)刻本。此本则于1934年由北京大学景印出版。目前所能见到的《韵镜》,也就是永禄、宽水两个本子。《韵镜…  相似文献   

7.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是最能反映《礼部韵略》原貌的重要资料之一。据我们初步调查,传世的《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主要有七种不同的版本,它们都没有经过细致校勘,各有衍误讹夺,尤其是不同版本间若干小韵在反切、又音上的差异,给利用该书研究宋代语音史和宋代韵书史带来了很多不便。我们旨在校正学者们常用的南宋绍定本又音之误,共勘正错讹532处,限于篇幅,仅选取40个颇具代表性的例证,按韵逐条详证。  相似文献   

8.
《洪武正韵》是研究近代语音史的重要文献之一,以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洪武正韵》为底本,参照国内外不同版本及相关的字书、韵书等材料,用本校法、对校法、理校法等方法,对其小韵的韵字、反切等方面进行校勘补正。  相似文献   

9.
当前通行的等韵体系中,开合口的术语系统并非直接来自《韵镜》之类的早期韵图,而是以比较晚近的韵图为依据的。用反映宋元甚至明清时期语音实际的术语描述中古前期的《切韵》音系,要注意时代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韵补》引用《国语》共10处10例,这些用例和今传《国语》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反映了宋以前《国语》版本的一些文字异同。  相似文献   

11.
《韵法直图》音系杂糅性的各种表现反映,《韵法直图》音系杂糅的根源在于《韵法直图》并非原本,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据《韵法横图》列字对原本进行了改动;《韵法直图》的研究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还原其原貌,挖掘其蓝本。  相似文献   

12.
《五方元音》是尧山樊腾凤编撰的一部韵书,书成于清顺治十一年与康熙三年之间,即公元1654—1664年(参见龙庄伟《略说〈五方元音〉》)。《元韵谱》是内丘乔中和撰写的一部音韵学著作。现存的《元韵谱》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种刻于明万历年间,只有韵图;一种刻于清康熙年间,除韵图外,还有韵书。半个世纪以前,赵荫棠就指出樊腾凤十二韵的来源,是沿乔中和十二括而来(参见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笔者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参见龙庄伟《略说〈五方元音〉》)。学术界对《五方元音》音系的性质问题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拟通过《五方元音》与《元韵…  相似文献   

13.
一上面我们对变文的二十三个韵部作了一些粗略的分析,并同《唐五代西北方音》的二十三摄五十五韵和《汉语发展史》的晚唐韵部二十七韵作了一番比较。应当指出,唐五代说唱家写作变文,既不按照当时的《唐韵》或《切韵》的规定来押韵,当然更不会拿现在人所拟定的什么二十三摄五十五韵,或者二十七韵、二十三部来押韵,只是根据他们自己  相似文献   

14.
这本小书在美国至今没有引起注视,在中国以外看来也还很少为人了解。它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为它是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五年之间,中国出版的有关语音史方面寥寥无几的研究成果之一;同时,也因为这是一本代表了《切韵》光辉传统的最新的韵书。 《现代诗韵》是袖珍本,它的编写目的在于为当代的诗人提供标准的普通话诗韵。这本书与《切韵》、《广韵》不同,它没有字义注释,因此不同时具有字典的功能。采取了跟一九六五年上海出的那本韵书,以及古典的《中原诗韵》相类似的形式,《现代诗韵》按声调、韵、韵母,声母,有条不紊地列出各个韵部,内容一目了然。在这点上,它具有最早的音韵辞典及后来的韵表(《韵镜》、《切韵指掌图》等)的长处。 这本书的内容可划分如下:1)前言(共32页);2)体例说明(共3页);3)韵表(共235页)书的版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袖珍词典(《新华字典》《汉语成语小词  相似文献   

15.
《五方元音》韵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方元音》删并兰茂《韵略易通》二十韵而成十二韵,其韵部和韵母中留下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针对其中入声韵配阴声韵、“竹虫石”三母下小韵对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樊腾凤的乡音入声韵已读同阴声韵,中古知照组三等韵i介音尚未消失。又通过与《中原音韵》的比较,指出当时闭口韵消失、撮口呼产生、桓欢并入寒山合口呼等一系列语音变化,并进而探讨了近代汉语语音发展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三上面我们对变文的二十三个韵部作了一些粗略的分析,并同《唐五代西北方音》的二十三摄五十五韵和《汉语发展史》的晚唐韵部二十七韵作了一番比较。应当指出,唐五代说唱家写作变文,既不按照当时的《唐韵》或《切韵》的规定来押韵,当然更不会拿现在人所拟定的什么二十三摄五十五韵,或者二十七韵、二十三部来押韵,只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口语,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用作韵脚。韵母相同的字自然都属于同一韵部,韵母相  相似文献   

17.
《经律异相》是我国第一部佛学类书,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历来受到佛学研究者的重视。由于其版本众多,各种异文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各种佛经异;文可以帮助我们纠正《大正藏》所收《经律异相》的不足,对其各种异文相互比勘,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一个比较理想的版本。  相似文献   

18.
浊上变去论     
浊上变去,是不容易解释的。宋张麟之《韵镜·序例》就解释错了。他认为: 凡按平仄念字,至上声就清浊犯同音。如东清同浊,它们的上声都念成清声董字;刀清陶浊,它们的上声都念成清声祷字。上声无浊声,而《韵镜》上声浊位有字,又要念成去声,是由于古人制韵,间以去声字参入上声,以使清浊有所分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韵目和收字两个方面全面考察和比较了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二书之间的异同之处,揭示了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不仅对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对外体现出鲜明的独特性。这种现象表明,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一定具有某种极为密切的关系,二书当同出一源。同时,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所有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所无的内容主要为小篆字头和古、籀、秦刻石文字体;且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少误而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有误的情况在全书中比较普遍。黄奭辑《黄氏逸书考》所载李舟《切韵》乃是直接来自于徐铉改定的《说文解字篆韵谱》,并不能代表李舟《切韵》本身。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切韵》的性貭,顏之推的《音辞篇》是一种极重要的材料。陆法言《切韵·序》說:“蕭颜多所决定”,所以《音辞篇》可与《切韵·序》互相說明;尤其重要的是,《音辞篇》对各种音讀反切的意見和《切韵》的去取內容几乎完全符合。下面就談談我对《音辞篇》的理解。分几点来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