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现状,探讨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及其因子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2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较高,人际信任水平较好;2、大学生孤独感和人际信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人际信任怀疑性因子呈正相关,与权威信任、对他人的承诺信任和对他人的行为信任呈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具有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各因子中怀疑性因子对孤独感预测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孤独感量表(第三版)对4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大当代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和孤独感水平,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较高,孤独感水平较低;在人际信任水平上,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孤独感水平上,男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孤独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共情能力与人际信任的相关性研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友谊质量。基于共情能力与人际信任的内涵特征,以问卷调查为研究方法,对某高校大学生的共情能力与人际之间信任关系开展研究,发现大学生共情能力、人际信任与友谊质量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并且大学生共情能力极大地作用于人际信任对友谊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郝明亮 《现代交际》2010,(5):203-204
通过对高师不同专业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测量,了解各年级的人际信任度,分析人际信任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各变量对人际信任水平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师范大学学生的总体人际信任水平较量表的理论平均数偏高;2.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专业、家庭背景、家庭情况的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家庭背景与家庭情况变量在人际信任变量上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而专业与家庭背景变量在人际信任变量上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和人际信任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采用Fenigstein,Scheierbuss编制的《社交焦虑量表》(IAS)和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ITS)对西北民族大学205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社交焦虑和人际信任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人际信任是否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采用修订版成人依恋问卷、人际信任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沈阳某所大学的45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成人依恋中的亲近依赖维度负向预测其社交焦虑感,成人依恋中的依恋焦虑维度正向预测社交焦虑感,人际信任在成人依恋与社交焦虑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表明大学生依恋中亲近依赖感越强,人际信任感越强,社交焦虑感越低。大学生依恋中的依恋焦虑感越强,人际信任感越低,社交焦虑感越强。  相似文献   

7.
网络社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人类社交方式,这种虚拟的间接的社交网络带来了新的交往模式,离开了一定的社会情境线索(如外貌、空间特征和非语言线索等)也导致了传统的人际信任观发生了改变,而本研究就是从调查网络人际信任度、现实人际信任度、现实人际交往能力三个方向出发,研究网络社区人际信任与现实人际信任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从而找出较为合适的交际模式。  相似文献   

8.
求职信息渠道与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为研究样本(N=627),采用系统随机抽样和入户面访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集中探讨大学生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人际传播/互联网/传统媒体/组织传播)、求职渠道的满足需求程度、如何影响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信心和对总体就业形势的信心。研究发现,人际传播渠道和互联网若能满足大学生的求职信息需求.将增强他们对自身的就业信心。而传统媒体满足信息需求,将增强他们对宏观就业形势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题目作者  期号专题研究论抽象社会李 猛 (1)涂尔干的遗产:现代社会及其可能性渠敬东 (1)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杨中芳 彭泗清 (2)企业组织中上下属的信任关系郑伯壎 (2)“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杨宜音 (2)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彭泗清 (2)信任的中、日、美比较研究王飞雪 山岸俊男 (2)试析当代社会网研究的若干进展肖 鸿 (3)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张文宏 阮丹青 (3)社会网与基层经济生活 ———晋江市西滨镇跃进村案例研究张其仔 (3)在工厂…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   总被引:128,自引:0,他引:128  
本文主旨在于从文化的根源,去寻求一个理解现代中国人人际信任的研究架构,从而可以凭之来进行“有的放矢”的实证验证。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评述了西方人际信任研究,再对现有的有关中国人人际信任研究加以综述,然后在吸取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以人际关系的角度,提出一个以社会义务为基础的本土人际信任模式,最后,再依此一模式,简单地整合现有研究并建议一些新的研究人际信任之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不同规模地区居民的人际信任与社会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国内外社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际信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是,不同规模地区居民的人际信任,以及人际信任与社会交往的关联性,还有待阐释。本文通过实证考察中国的五个不同规模地区居民的人际信任,以及人际信任对社会交往的影响,明确了这一问题。研究发现:1.在中国,不同规模地区的居民,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有接触对象的总信任度,以及不同接触对象的信任度,并不是在每一个地区均呈现显著差异,而是在某些地区大致相同,而且具体的信任度介于一般信任和非常信任之间;2.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有接触对象的总信任度不同的居民,社会交往的取向和拥有的关系网络是不同的,总信任度高的居民与总信任度低的居民相比,社会交往的选择取向和表面取向弱,并且拥有丰富的关系网络。最后,本文从地区性质的角度对研究发现进行了解释,并指出了国外社会学者的理论在中国社会相关研究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   总被引:107,自引:0,他引:107  
本文首先从理论与现实的挑战两个方面说明了研究中国人信任行为的重要性,接下来讨论了过去研究中与中国人信任建立机制有关的主要观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报告了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调查发现:(1)作答者将关系运作当作建立和发展人际信任的主要方法,在长期合作关系中,情感性的关系运作方法较受重视,而在一次性交往中,工具性的关系运作方法较受重视。(2)在经济合作关系中,人们除了采用关系运作方法之外,还会采用法制手段来增强信任,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可以共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163名青年男性服刑人员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测试,探讨主客观因素对应对方式影响。结果表明:青年男性服刑人员与大、中学生在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测试中得分差异显著;高社会支持的服刑人员更多地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而较少自责;人际信任水平高的服刑人员更多地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  相似文献   

14.
正厚道,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底牌、最高级的聪明,才是被别人尊重、信赖的根本。我把李伟拉黑了。不是在微信和电话里拉黑名单,而是从心里把他除名了。李伟和我曾是同事,关系不错。去年,他开了一家机油专卖店,多次让我帮他宣传,并拍胸脯保证,质量绝对没有问题,只要是朋友介绍的,就给最低折扣。既然他提出来了,我自然义不容辞,出于对李伟的信任,当天就发了朋友圈。很快就有亲戚打电话来说,刚好车子要保养,既然你朋友有卖,就从他那拿吧。我跟李伟打了招呼,然后让亲戚直接去了他店里。事后亲戚说:"你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95后"女大学生人际适应的现状。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3所高校540名女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女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总体情况较好,呈现正向趋势;女大学生人际适应得分在学科、年级、学历层次、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待人接物方式上存在差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辅导员应根据女大学生的性别特点和情感需要,对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处于弱势的女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技术应用最广泛的人群,深受其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新媒体是他们获取信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本质是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城市社会组织及政治的互动与认同,这种互动与认同以信任为基础。其中人际信任、组织信任与政治信任分别构成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建构的基础、融入城市的社会资本与政治认同的基础。由于当前社会人际信任缺失、组织信任匮乏与政治信任偏低,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陷入身份建构与政治认同困境。因此只有通过修复新生代农民工的人际信任、增进其组织信任、重构政治信任方能构建起积极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8.
任朝科 《职业时空》2014,(12):120-122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 A T)和症状自评量表(S C L-9 0)对廊坊师范学院大学新生内隐自尊及心理健康进行研究,以期了解大学新生内隐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2)大学新生内隐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3)大学新生在人际敏感、焦虑、攻击等心理方面存在问题;(4)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水平中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攻击性等个别因子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目前的研究很少有人探究不同民族自我效能感的差异。但这种考察对于大学生教育,尤其是民族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借助专业量表随机对400名大学生展开调查,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人际交往效能感上均有显著差异。这对揭示民族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对高校培养优秀少数民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下民族大学生在校园适应过程中,极易产生思想矛盾和困惑,对完成学业能力和实现人生理想的信念不足。因此,高校应该深入分析个人经济状况、学习调适能力、民族团结程度、人际交流技能、职业决策能力等影响民族大学生校园适应的因素,并构建集价值认同体系、资源整合体系、生涯导航体系为一体的的长效调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