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文化利益保障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利益是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之一.保障民族文化利益,关系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少数民族在接受现代教育,享受现代文化成果等方面还处于落后状态.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嬗变,既要持宽容的态度,又要加强保护.国家要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现代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的历史渊源、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都不同程度地积淀在民族文化当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民俗性、凝聚性、独特性、交互性、变迁性的特点。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地区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动力源泉,它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文化的地位与价值,关系到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其构想及实施所依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具有千百年来民族文化交融和认同的深厚基础。民族文化通过影响相关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内容并最终对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既存在“异质性”,也存在“同质性”。民族文化“异质性”赋予产品的差异化促进国际贸易的产生并形成强大竞争力,民族文化“同质性”形成的民族文化禀赋优势有利于国际贸易“网络效应”的形成并强化国际贸易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族文化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力,是对经济方面“劣势”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文化的复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回族是我国境内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也是在西部广泛分布的少数民族,研究回族伊斯兰文化、挖掘回族伊斯兰文化的资源优势,对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和谐文化建设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转型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的转型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民族、民俗文化工作者应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加强其制度建设,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在校内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加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6.
大量的事实说明客家人与少数民族文化是多元共生的关系。少数民族文化对客家文化有深刻的影响,但客家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兼容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地兼容,择优、发展、重构,在兼容中保留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言研究中,对词的文化意义的判定与分析的理论探讨一直较为薄弱。判定一个词在共时层面是否具有文化意义的落脚点应为独特的民族文化对共时词义是否造成影响,而并非从词义探求民族文化。因此,根据独特的民族文化对共时词义是否造成显性/隐性影响,参照是否因社会文化因素造成语际间词义出现零对应关系,现代汉语中词的文化意义具体可以划分为词的概念独特义/特有国俗义两种基本类型。现代汉语中词的文化意义可以从文化义项与文化义素两个不同层面的词义单位进行分析。确立现代汉语词的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先锋小说后现代意味的生成,很大程度上是受"新小说"等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从共时的角度进一步观照了先锋小说在"新小说"等西方文艺思潮影响下后现代性审美特征生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原因,重点阐释了先锋小说在文本叙事层面的创新与变革,并考察了先锋小说与西方存在主义文学、黑色幽默、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在精神向度和文化渊源上的联系,从而把握先锋小说在西方语境影响下为开拓文化审美所做出的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作为民族群体代代相传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是其教育活动的社会人文基础,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进行反思:女性教育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中的弱势地位;少数民族传统教育文化中"人文"与"科技"的博弈;宗教观念对少数民族教育文化影响至深;"工具理性"价值取向在当前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中表现突出;和谐之道: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的必然选择。希望对当前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开展与实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现代文明和现代技术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尤为明显。但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大众传媒在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其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强势地位从理论上来说为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和可能。为此,只有全面地认识这种影响,客观地分析这种冲击,正确地认...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经济与民族生存、民族个体发展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民族传统经济既要立足本民族传统文化特点,还要走向现代化、多元化和市场化,才能有效促进民族成员形成多元文化素养与跨文化生存能力,成为民族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人才,从而促进民族经济、民族个体以及民族文化之间的良性循环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拥有代表自身特色和价值取向的文化模式。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创造、积累和发展等生活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然而,现代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新的考验,因此,非常有必重新解读、重新定位,以此适应文化全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些民族地区民族特征淡薄的状况,第一次提出了"亚民族地区"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对解决一些学术和现实问题有重大的意义.以重庆"亚民族地区"为例,探讨其经济发展道路与教育发展模式、重庆"亚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教育模式、重庆"亚民族地区"民族旅游资源保护与民族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归结起来,"亚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模式的选择有以下思路:加强"亚民族教育"研究、强化民族认同感、教育形式多样化、处理好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关系、职业教育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步、加强"亚民族地区"特殊民族教育立法等.  相似文献   

14.
江海漫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3):62-63,157
结合《朴通事谚解》这部作品时。去来”现象作共时研究.并对散见于其他作品或方言中的。去来”用例作历时研究。从中得出结论.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是一个固定下来的词语。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有三种用法。即实义动词、逆趋向动词和助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去来”用法基本消亡,仪在方言中还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5.
“书牍”考     
在中国,“书牍”,在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从来都不是以“现代文学观念”的单一面相存在的,而是以游走于礼乐艺术传统、政治文化体制、现代文学观念之间的复合品性面世的。在不同历史时段里,尽管推进书牍创作、深化书牍理论、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着眼点及效用不尽一致;但都形成了一股相对集中的发展态势,体现了一些共时性的特征。在以上两方面的影响下,围绕书牍的个体评论、专书研究、结集出版诸活动,必然是整个社会文化结构的有机构成,也是各时段书牍发展态势的自然产物。  相似文献   

16.
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所涉问题既具有西部大开发中文化遗产保护的共性,同时凸显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性。以法律的视角分析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有益于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完善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推动,同时也是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特别是老少边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河北科盟远程教育扶贫网"的建成,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在贫困地区的形成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研究"的一个丰硕成果."扶贫网"的意义决不仅仅限于教育,更不仅仅限于扶贫,而是建造了教育、科技、经济相互结盟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学及批评中的宗教意识的不同层次分析,认为目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中宗教意识的价值定位及阐释应注意宗教意识下的民族现代化、文化认同及超越等问题.文学批评中的宗教意识研究必须要同现代性的社会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过于强调少数民族文学中宗教意识的原始性和神圣价值是对当下少数民族文化及精神生活的简单化认同.  相似文献   

19.
文化变迁的规律——碎片化到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势不可挡,它不仅冲击着我们的经济,还冲击着我们的文化。在这种态势下,我们的文化变迁速度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速度尤快。我们关注文化变迁,更关注因何变迁、如何变迁。文化变迁,涉及一个文化模式的创新、发展和变化,是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若能找寻出一个文化变迁的规律或模式,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提出一个文化变迁的规律,即碎片化到重构。  相似文献   

20.
“生黎”与“熟黎”是宋代以后记载黎族史实的汉文史籍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两个词汇,它反映的是古代汉族文人士大夫对古代黎族内部不同族群的认识。论题从“生黎”与“熟黎”的出现、“生黎”与“熟黎”的特点、“生黎”向“熟黎”的转化、“生黎”与“熟黎”的分布四个方面对黎族历史上的“生黎”与“熟黎”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