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韩俊  何宇鹏  金三林 《决策》2011,(9):20-3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课题组,对重庆、武汉、合肥、郑州、东莞、嘉兴6个城市和全国20多个小城镇进行了调研,了解各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举措。测算农民工市民化需要支付的公共成本。课题组还对全国7个省市7000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232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市...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践行"以人为本"的必由之路。四川省作为人口大省、农民工大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任务艰巨。本文基于2015年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报告,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提出应切实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福利保障工作、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工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构建多元化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拓宽就业空间、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等路径推动四川省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户籍制度改革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拆除了制度障碍,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自身的文化程度和思想意识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首要因素,它决定着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整体水平,对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能否适应城市生活等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河南新生代农民市民化缺乏健全的组织体系保障。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须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投资;建立统一、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改变城市居民观念。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市民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我国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过程中,遭受如城乡二元户籍分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等制度性排斥,政府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使得农民工陷入了一种生存困境。改变当前相关制度不均衡的状态,是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杭州市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籍状况、是否举家迁移这两个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人数、留城时间次之;年龄对农民工市民化有低度影响;性别、职业技能、配偶(男女朋友)所在地、子女随迁、职业类型、住房情况、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对农民工市民化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占据农民工队伍中的大多数,他们是农民工队伍中最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一个群体。本人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的骨架、城市化率是城市的脸面、人的素质是城市的气质和内涵。农民工市民化是现实中国实现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做些探析,以构建指标体系,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探寻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根本在于全面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在缺乏良好的知识基础、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全日制学习的条件下,社区教育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目标,构建多种模式并存的社区教育模式,并提出实施路径与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是持续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长远之策,而在现有体制环境下影响和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主要有户籍制度、居住场所、就业保障和城市承载能力以及土地财产权等,正确分析和把握这些问题,积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地方政府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必须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步伐。  相似文献   

10.
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最重要且难度最大的是农民工在城镇的住房问题。当前房价远远超出农民工的购买能力,且通常人们认为城镇住房还受到耕地总量的硬性约束。我们通过对国外经验和对国内城乡居住用地的分析,发现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与保障耕地之间不仅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只要坚持农民工市民化的方针,实现生活空间置换,我国耕地总量会不降反增。以此为理论前提,我们建议通过扩大城镇居住用地供给、抑制投机、实行以宅基地抵偿部分房价、完善公租房等政策手段,解决现有2.6亿务工人口及未来更多进城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有着强烈的市民化愿望,然而现实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愿望与现实之间强烈的反差,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应该先从目前的与新生代农民工有关的制度入手。主要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保障制度和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市民化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持续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长远之策,而户籍制度、居住场所、就业保障、城市承载能力和土地财产处置问题是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推进人的城镇化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也是社会和谐发展,整体推进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推进过程中,无论是群体的数量,还是对社会的影响,农民工都是主体。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人的城镇化的质量,而在目前的环境状况下,农民工市民化还面临诸多困境。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切实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4.
以904名新生代农民工为样本,分析当前农民工城市心理适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从农民工内在心理调适与外在社会支持体制机制创新两个方面探讨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决策》2011,(9):32-34
农民工始终不能为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覆盖,问题不在于农民工不愿意参保,而在于政策设计的缺陷。农民工市民化,既与城市提供非农就业岗位能力有关,也与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财力有关。但农民工变市民,不是简单地改写户口本,而是确保进城农民在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既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又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而言,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可以大致按照需求的层次递进模式加以解释和进行理论演绎分析: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和愿望基本上是按照就业-定居-社会融入的三个层次递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定居和社会融入的实现,是人口城市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7.
<正>重视对农民工的培训户籍制度改革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一个户口本,拿到这个"本"还远远不够,如果相关公共服务没跟上,非农户口的意义并不大。要重视对农民工的培训,让他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而不是打几年工就回到农村。更重要的,"农民市民化"要有清晰的制度设计。深入推进"双就地"在积极推进就地城镇化、就地就业过程中,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还存在产业支撑不足、要素保障不足、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现状 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要适应城市生活,完成其市民化,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首先,在城市找到相对稳定的职业;其次,这种职业带来的经济收入及社会地位能够形成一种与当地人接近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其具备与当地人发生社会交往,并参与当地社会生活的条件;最后,由于受这种生活方式的影响及与当地社会的接触,使他可能接受并形成新的、与当地人相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CGE模型,模拟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转移支付水平越高,越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储蓄/支出结构是否一致,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这为进一步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41):30-31
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指离开本乡镇非农从业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为1.53亿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3.2%。要促进如此庞大的“民工大军”市民化。所需城镇化成本将非常巨大。 2010年发布的(2009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显示。农民工市民化的总社会成本为9.8万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