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普先生     
看他的信就知道,他是一个痛快人:周实先生:示悉。《书屋》亦到,谢谢!我写文章甚少。1993年以来努力写写短文,要感谢黄伟经兄(周实注:黄伟经,1932年生,广东梅县人,原《随笔》杂志主编)的"提拔",他是主要的组织者与鼓舞者。另一位是杨奇兄(周实注:杨奇,1922年生,广东中山人,曾任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香港《大公报》社长等职)。我太孤陋寡闻,最近才知道有个《书屋》,向李冰封兄(周实注:李冰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的宗教学术界正在争执着一个问题:道教的研究中心在哪里?法国人说,在巴黎;日本人说,在日本。一巴黎中心说的理由是,本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法兰西远东学院(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一位年青的法国研究生克利思托菲·舒博尔(Cristofer M.Schipper)在台湾从事道教研究八年之久,笃志求道,并且还为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姓名,叫施博安,别号舟人。他久居台湾,不断地从道观、黄冠、民家搜集古写本的道经、道书和道教文献,达数千卷之多,拟欲同明代正统和万历年刻印的《道藏》对比。以后他带了这批宝贵的中国道教文献回到了法国,法  相似文献   

3.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卢昂一个医生家庭,在巴黎攻读法律,因病退学。1845年父亲谢世,此后福楼拜迁至卢昂近郊,潜乙于文学创作,直至1880去世。福楼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1856)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品,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它与司汤达的《红与黑》和巴尔扎克的《幻灭》同视为法国的三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作。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本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在“我为什么写作”(Why I Write)  相似文献   

4.
此书即是中国学者所熟知的中华书局"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中法国学者戈岱司(George Coedès)编、耿昇汉译的《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①(下文简称《辑录》)一书的英译本.戈氏原书为Textesd’auteurs grecs et latins,relativesà l’Extreme-Orient,depuis le Ⅳe siècle av.J.C.jusqu’au XⅣe siecle,1910年由巴黎的Ernest Leroux出版社出版.戈岱司是20世纪法国著名东方学家,学识渊博,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像他同时代的伯希和(Paul Pelliot)一样,戈岱司也精通很多古代、现代的东西方语言,成为他一生从事东南亚碑铭、历史和语言文献研究的利器.《辑录》是其生平第一部著作,他从公元前4世纪至14世纪间卷帙浩繁的希腊、拉丁典籍中汇辑出有关中国、印度的近百种文献并加以翻译,极便学人利用,可谓名副其实的"名著",这一点尤其在东西方学界关于古代中外关系、丝绸之路研究领域论著中的高引用率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5.
欲望、死亡与承认:科耶夫式黑格尔哲学的三个关键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如许多论者已经指明的那样,他者问题是贯穿20世纪法国哲学的一条主线。在对他者问题进行思想史溯源的时候,我发现,萨特等法国当代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将这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解决,与胡塞尔之前的黑格尔、尤其是他的《精神现象学》中的自我意识论联系在了一起犤1犦。这种指认无疑是令人困惑的。因为就其原初意旨而言,《精神现象学》要确证的恰恰是个体的自我意识(“主人”与“奴隶”、这一个“我”与另一个“我”即“他者”)向着绝对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必然性犤2犦,而非任何一个个体的自我意识(“我”或“他者”)的持存性。这换言之,如果我们肯…  相似文献   

6.
(六) 恒河之流 《恒河之流》,原名《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史略恒河之流》(,/M,,/9 tl√娜√√、卟扣√3√bp 献),在学术文献上此书以《恒河之流》之名闻之于世。 [成书年代]清雍正三年即1725年。 [作者]漠南蒙古乌珠穆沁部人衮布扎布公。生卒年不详。他是著名的学者和翻译家,曾担任过清代北京唐古忒学校总管。主要著作有:《恒河之流》,《汉区佛教源流》(藏文),《海比忠乃辞典》(蒙藏对照)等。主要译著有:《造像量度经》(藏译汉),《金刚寿命陀罗尼经》,《金纲寿命陀罗尼修行法》,《秘密舍利陀罗尼经》,《时轮金刚顶胜经》,《道算前九能作经》等。此外还编写了几部医学名词术语辞典。  相似文献   

7.
裴成国 《西域研究》2024,(1):174-180
<正>敦煌和西域是荣新江先生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他不断推出文书资料的整理辑录著作,202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和田出土唐代于阗汉语文书》就是最新的一部。此前荣新江先生还主编出版了《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与李肖、孟宪实合编,中华书局,2008年)、《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汉文文献》(与王振芬、孟宪实合编,中华书局,2020年)、《龟兹石窟题记》(与赵莉合编,中西书局,2020年)、《吐鲁番出土文献散录》(与史睿合编,中华书局,2021年)。  相似文献   

8.
《晋阳学刊》去年第1期刊登了吴大英同志《三权分立与反封建斗争》,作者在第二节介绍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些主张三权分立的思想家时,把卢梭与洛克、孟德斯鸠等人相提并论,认为“法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的政治观念比孟德斯鸠更前进了一步。”我觉得这里关于卢梭政治思想的提法有几点不妥,在此提出来与吴大英同志商榷。其一,卢梭并不主张分权。卢梭是法国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家。他对封建专制制度嫉恶如仇。在许多著作中(如《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爱弥尔》等),他对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9.
彼得·伦吉尔自1963年起至1984年退休时为止任我刊总编辑,于1996年1月10日逝世,终年68岁。他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长于澳大利亚,一生主要在法国生活,致力科学与文化的国际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在教科文组织的社会科学部门、特别是在《国际社科》编辑部与他共事的同仁和朋友,将会长时间怀念他卓尔不凡的聪明才智、幽默感和百科全书式的文化修养;这种修养乃是中欧、英国和法国优秀文化传  相似文献   

10.
《工人调查表》是马克思应法国《社会主义评论》杂志出版人边·马隆的请求,于1880年4月编写的。它以调查工人阶级状况为中心,列出了99个有关的问题。《调查表》拟出后,很快被刊登在1880年4月20日的《社会主义评论》上,并印成单行本在法国全国发行。 1880年间,马克思的身体并不好,正如恩格斯所说:“他的病在1864年和1865年就显露出严重的症状,……”(《资本论》第3卷序言第7页)1880年前后,马克思曾不得不多次去治病和疗养。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工作。他一方面继续为  相似文献   

11.
1898年法国学者德维利亚(Mr.De—vier(?)a)首先考定西夏文字。这是几十年前的定论,也是我接受了的。其根据是:第一,中国权威是这样说的。最早论述这个问题的是著名的西夏学者罗福苌。他在1914年发表的《西夏国书略说》中说:“同治间,英人韦理博士,尚误以居庸关刻经中的西夏书为女真小字。至光绪丙申(1896),法儒戴物利亚(按:即德维利亚)及沙碗两博士,始定为西夏书。戴氏又考《感通塔  相似文献   

12.
池万兴同志的《〈管子〉研究》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2004年6月版)。这部专著是他对博士学位论文经过精心修改、补充后形成的。这是我国《管子》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作为最早读过他的博士论文手稿的人,我从内心感到由衷地喜悦!这部新作,融文献的考证、疏理、辨析、论证于一炉,发前人之未发,解决了一些《管子》研究方面的疑难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管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别具特色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在战国时广泛流传的政治教科书。20世纪以来,虽然有郭沫若等人的《管子集校》、罗根泽的《管子探…  相似文献   

13.
当我收到邹东涛教授的赠书《什么粘住了西部腾飞的翅膀》时 ,他在第二届《中国西部论坛》 (2 0 0 1年 9月西安会议 )上才华横溢、言辞犀利、却又饱含激情或者说恨铁不成钢的发言 ,又一次在我脑海里再现。那次会议上他可是称得上明星 ,他的发言不仅激发了广大听众 ,而且被媒体争  相似文献   

14.
田范芬 《学术研究》2007,(10):156-157
《沅湘耆旧集》(下文简称《耆旧集》)的编者邓显鹤(1777年—1851年),字子立,号湘皋,湖南新化人,晚清著名诗人,文献家,著名的《船山遗书》就是他收集、整理、刊刻的。《耆旧集》是邓显鹤数  相似文献   

15.
一 梁实秋(1903—1987)与散文结缘,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代初他在清华上学的时候,作于一九二三年的《南游杂感》、《清华的环境》等(均载于《清华周刊》),已初步显露出他的散文艺术才华;一九二七年他执编《时事新报》的《青光》副刊,有段期间几乎每天都要作一篇短小的散文,后经筛选编成一本集子《骂人的艺术》(新月书店出版)。据梁实秋晚年在《雅舍散文·副刊与我》中说,这本书曾有人盗印过,但它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一九二八年十月,梁实秋在《新月》杂志一卷八期上发表了《论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他相当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散文艺术主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对中国传统散文艺术的重视,同时又善于大胆地汲取西方散文长处的艺术见解;其中固然有个别观点有着贵族气的痕迹(如认为“引车卖  相似文献   

16.
福柯1977年3月12日回答法国《新观察》专访时曾经这样说:“我认为知识分子……正在抛弃他们过去的预言家功能。”他说自己梦想着,“会有那么一位摆脱了自明与全能的知识分子,他努力在时代的惯性和约束网中探查并指明弱点、出路与关键联系。他不断更换位置,既不...  相似文献   

17.
谢民是我区一位有才华、有个性、有自己执着的艺术追求的中年剧作家。六十年代中期,他以反映教育改革的优秀剧作《朝阳》而蜚声剧坛。一九七九年,他的悲喜剧《我为什么死了?》(载《剧本》月刊一九七九年第八期,以下简称《死了》)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8.
李健吾(1906-1982) 是著名的作家,又是戏剧家和戏剧评论家,还是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和法国文学专家。而最初奠定他的学术地位的作品,则是早期的《福楼拜评传》。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李健吾在福楼拜的故乡法国留学两年。其间,他即以福楼拜和现实主义为研究对象。归国后,由朱自清介绍,为胡适主持的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编译委员会译介《福楼拜短篇小说集》,同时撰写《福楼拜评传》,于一九三六年二月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也是迄今唯一的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评价法国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的研究专著。问世之初,即以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融合透露出批评大家的气魄,引起了文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冯.赖特(Gerog Henrikvon Wright,1916~2003),20世纪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于2003年6月4日去世。德国教授乔治.米格尔(Georg Meggle)主持编辑《冯.赖特纪念卷》,邀请我撰写一篇纪念文章,因为从1996年开始,直至冯.赖特去世之前,我与这位伟大人物发生了密切交往,甚至可以说,建立了某种私人友谊。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冯.赖特那里做访问学者一年;我接到他的最后一封信是2003年2月20日,这距他最后去世仅132天;我撰写了专著《冯.赖特》,1998年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我主持编译了他的中文版文选——《知识之树》,200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如此等等。在下面的文章中,我概述了与冯.赖特的交往,披露了他给我的27封信中的11封信,并把下述两者作为附录:一是1997年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对他的访问记,二是他为我主持编译的他的中文版文选《知识之树》所写的序言。我认为,这些东西具有文献价值,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冯.赖特的思想、学问与人格魅力;就我个人来说,写出这些也是为了寄托我对冯.赖特教授的缅怀与崇敬之情,并留作永远的纪念。  相似文献   

20.
<正> 1962年11月14日,茅盾在与笔者谈话时说:“我在年轻时也曾想做个革命家,革命家没做成,才做了作家。但即使做了作家,也没有写出多少真正成功的作品来。”(《“源泉艺术在民间”——茅盾谈自己的创作》,见《华东师大学报》1981年6期)后来他在与法国作家苏珊娜·贝尔纳谈话时又说:“因为我没有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所以才当了作家”(见《光明日报》1981年4月25日)。这些话除表现出茅盾的谦逊美德外,也说明茅盾在青年时代,确曾努力参加社会和革命活动,想做一个职业革命家。特别是从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时期,他的社会和革命活动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对茅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