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耻且格”与“免而无耻”——谈道德与法制的关系谢明慧1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十分关注道德和法制的关系问题,而它实质上是一个靠什么来治理国家的问题。先秦时期,在治国原则上,有依靠刑政还是依靠德教两种主张的争论。孔子崇尚“为政以德”,他认为:“道之以政,...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在私有制下的法制和道德本质上没有公正和正义价值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统治者皆在实践自己的治国方略。奴隶社会,这个社会形态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为了维护其私有制,统治者开始建立国家机器,实行暴力统治。但暴力统治的结果必然是遭到反抗。取而代之的是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者除了继续使用法制以外,开始实行所谓的“仁政”即封建礼教,实际上是“人治”。本质上同样是为了保护少数剥削者的私有利益和防止农民的反抗,而且开始从精神上奴役农民。从封建社会开始,统治者实行了“德主刑辅”的治国之道。但是无论是…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我们党在治国方略上的新发展。本文从理论、历史、现实国情三个方面论证了“德治”和“法治”的辨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才是治国之上策,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并从加强法制建设,促进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法制化;加强道德规范的研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道德建设,使“法治”和“德治”协调发展。对于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一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滑坡,道德沉沦却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时代课题,它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更为严重的是它导致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仅创新和完善了治国方略,也给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因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员干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是治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罗国杰先生是中国伦理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强调伦理道德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主张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的道德规范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整体思路。他推动伦理道德成为与法治并驾齐驱的治国方略,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备方案。  相似文献   

6.
傅晓华 《云梦学刊》2004,25(2):32-34
先秦时期,儒家主张“人治”,法家主张“法治”。他们的分岐是: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是道德还是法律?人治论者认为国家主要应由具有高尚道德的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来进行治理。法治论者则认为主要应由掌握国家权力的人通过强制性的法律(实际上指刑法)来治理。他们在政治制度设计上虽有分歧,但在维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根本问题上是完全一致的。他们的思想分歧并非现代“人治”与“法治”思想在治国方式上的根本对立。尤其是古代法家的“法治”并非现代中国人正在建设过程中的法治,现代“法治’,是根本否定“人治”即专制的,是以“人民主权”“法律至上”“依法行政”“权利平等”为基本原则的治国方略。而古代法家的“法治”是维护专制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7.
彭焕彬 《理论界》2005,(3):133-134
道德教化是统治阶级维持其统治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对广大人民群众实施道德灌输,坚持“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道德教化是道德理论内容的灌输,是实施道德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人性发展的需要,这就启示我们,道德教育需要灌输,灌输的内容必须尊重人性,符合科学性;道德教化是一项教育活动,成效的关键在于“化”,“化”的关键在于教育途径的多样性,这就启示我们,道德灌输的实效关键在于途径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的源和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桂连 《船山学刊》2002,(1):101-10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对我们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一、“以德治国”的源“以德治国”是对国内外治国传统,特别是对我国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在如何治理国家这个问题上,中外历史上都有不同见解,被史学家概括为“人治和法治”的争论。这种争论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儒法之争,在西方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不同主张。无论是柏拉图关于哲学王统治还是中国古代贤人治国的“德治”思想,最终都导向人治;而亚里士多德的“良法之道”与“普遍服从”的法治思想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讲话中提出了“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 ,在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把属于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以德治国” ,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古今中外一切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 ,对于推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 ,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构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一、“以德治国”的理论探源所谓以德治国 ,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反面是什么?──再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与一人之治的论述不是专门的治国 方略论,而是为说明全权君主政体的优劣服务的,行文中的“一人之治”指的是政体形式, 而非治国方法。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的反面是人治,而非一人之治。他的人治是不受法律约束 而受执政者个人情感左右的治国方法,它既可以存在于单个人统治的政体中,也可以为多人 统治的政体所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