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应用管理学的决策理论对癌症患者的就医行为进行系统性阐述,分析影响癌症患者就医行为的相关因素,从就医时机、医院选择、医疗决策、医患沟通和费用支付五个维度总结和归纳出癌症患者就医行为的主要特征。为提高临床决策的科学性,提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和基本要求。引导癌症患者科学就医,充分发挥卫生政策优势,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能,对促进医患沟通、改善就医体验和提高癌症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会诊中心,62岁的李大爷由大女儿陪着,从某市来到这里就诊:当李大爷的女儿向3位会诊的大夫询问如何治疗父亲的疾病时,会诊室里出现了长时间的沉默。 相似文献
3.
张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3):6-14
农民工作为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实现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医疗保障状况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群体的健康需求和医疗保障已成为一个突出的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医疗保障制度作为分散和转移社会所有成员因疾病而产生的收入风险的制度体系,对人们的健康需求与医疗需求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就医行为作为人们健康需求的引申需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健康需求理论为基础,采用实证研究对农民工医疗保障情况与就医行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农民工拥有医疗保险的情况因人而异,医疗保障对农民工的就医行为有显著影响,现行医疗保险对农民工的政策存在制约。 相似文献
4.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39-51
随着老年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难以适应流动人口现状。借助2015年度"流动老人医疗卫生服务专题调查"数据,对老年流动人口的异地就医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患病流动老人选择异地就医的比例达六成。目前老年流动人口的参保地路径依赖影响其就医流向,且门诊费用未能异地直接结算阻碍老人异地就医习惯形成,其"边际人"身份容易催生消极就医心态。本文认为,老年流动人口实现异地就医有赖于"家庭-社交网络"提供的支持体系与异地就医制度保障:家庭为流动老人提供情感支持、亲属照料与代际资源转移,社交网络则具有获取信息、病友共情与朋辈示范的效应;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解决了异地就医的技术难题,同时医保待遇整合使跨省结算成为可能。建议继续强化家庭支持,鼓励流动老人重建社交网络,扩大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知晓度,优化备案流程,逐步完善"住院+门诊"的全方位医疗费用结算体系,帮助流动老人更方便有效地实现异地就医。 相似文献
5.
6.
王关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6(2):1-8,24
自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以来,涌现出数以亿计的过剩劳动力,这股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及其在国内大范围的无序流动,引发出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本文在客观描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以工代赈、建立“国土开发改良基地”、设立“农业劳动追加基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宝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48-52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现状是总体比较滞后,管理低效,发展环境较差。地方政府不重视、发展战略严重偏差、自上而下的决策体制、公共事业发展主体和渠道的单一、约束监督机制缺失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必须坚持以科学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和完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新的投入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围绕着农村治理的新问题,青岛农村以村民自治为基本的制度框架,相继探索出了一些农村治理的新模式。目前我国的农村治理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向,对于农村治理的发展而言,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自上而下的权威推动作用,推进基层自治组织的服务职能,发展壮大农村内生力量。 相似文献
9.
社会化对农村人群个体和社会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现代农村人群社会化的内容在学习基本的生活生产技能、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培养社会角色四个方面都与传统农村人群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理因素、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因素的影响。现代农村人群通过学校教育、同辈群体的相互学习和大众传媒三种主要途径学习社会化的内容,完成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黄永军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123-12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湖南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湖南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严重缺乏,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重,教师专业结构也不合理.对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民流动是我国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刻反映,也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流动打破了农村原有的秩序,导致现有村庄的失序;给村治权力的运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变量因素。致使村治难度加大;农民流动还影响了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效果,加大了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关注农村返贫问题,对于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我国农村返贫问题的现状,分析了返贫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返贫问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陶国根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7):697-702
加强农村精神病患者的救治与监管,真正帮助精神病患者,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抚州市云山镇与河埠乡的实证调查,对农村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农村精神病患者救治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快精神卫生立法工作,使农村精神病患者的救治与监管有法可依;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农村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建立健全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减轻精神病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完善政府监管体系,预防农村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危害行为。 相似文献
15.
陈秋芸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15,42
目前农村公共产品呈现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机制不合理的现状;其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合理、政府权责配置不当及农村财政困难等,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必须采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投入,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渠道多元化等措施,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相似文献
16.
高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21
与城镇相比,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更快、程度更深。在实现老有所养上,农村老年人居住的空巢化问题加剧,养老金等转移性收入仍有增长空间;在实现老有所医上,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整体改善,但在医疗健康支出上的负担有所加重;对标老有所为的目标要求,农村在业老年人以在家务农为主,在本地参与非农就业的机会仍然较少。对此,中央和有关部门已有一些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但在涉及的内容与范围上还有优化空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在2021年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今后还应重点健全完善农村养老事业的制度政策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充分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7月22日,61岁的王云容一夜都没有睡着。此前,她接到李丽的通知,7年前她与其他几百名癌症患者在奥运申办成功后系起的生命之锁,将在第二天打开。李丽是沈阳市一家癌症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是7年前生命之锁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之一。记者8月5日前往该癌症治疗机构采访时,看到了这些系在一个五环铁架上的生命之锁,虽然过了7月23日的开锁日期已10多天,当地的媒体也对此作过报道,遗留在五环上的锁依然层层叠叠,被打开的,只是少部分。李丽告诉记者,这些锁的部分主人,可能已在过去的7年里掉了队。 相似文献
18.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但中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系统接受过农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目前中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农民素质,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有效保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措施.但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还存在着农民自身参加培训的愿望不强、培训机构工作不到位、管理机构机制不健全、服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培训工作的推进和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20.
于红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42-45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土地养老功能弱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广大农牧民老有所养,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强化土地养老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孝道教育、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养老意识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