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经过长期奋斗积淀形成的重要价值追求和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历程与伟大成就,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主动。以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高度统一性,其主要内核是以探寻演进规律为导向的理论主动、以把握发展大势为前提的战略主动、以发挥主体作用为特征的精神主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应当进一步增强历史主动,通过高扬理想信念、掌握行动要领、提升行动效能、根植人民群众和勇于自我革命,牢牢把握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动,进而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2.
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是历史主动精神科学内涵的核心要义,具体表现为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精神,精准把握历史发展机遇的实践精神,主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精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历史主动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精神密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时期,面对世界格局加速演进、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高质量发展正爬坡过坎等新的历史条件,深刻领悟、科学把握和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是确保党和国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推进党的建设、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3.
把握历史主动是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中主客体向度统一原理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原因。在唯物史观视域下,从规律与目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考察,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主动是三重逻辑的内在要求和规定性使然。就理论逻辑而言,把握历史主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掌握时代的基本方式;就历史逻辑而言,把握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自觉;就实践逻辑而言,把握历史主动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发扬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肩负起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持续伟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持续奋进的精神密钥在于始终坚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孕育于中华文明沃土,激发于社会主义蓬勃态势,实践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历史主动精神肯定了党践行初心使命的人民性,体现了党推动理论守正创新的科学性,表征着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发展性,确证了中国助力人类文明进步的创新性。新时代充分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坚定人民立场、强化理论武装、保持忧患意识、顺应历史规律,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品质,掌握时势发展的主动权,开创伟大事业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勇担历史重任、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主动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宝贵精神品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新形势与新任务所带来的诸多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来引领党和国家事业更好地前进。这主要体现在:基于对现实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组织全党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体趋势,并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分析和总结近代以来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方位,从而正确理解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实行的重要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始终高度重视深化历史认知,通过系统建构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不断获取推进事业发展的信心、智慧与力量。面对新征程新任务,中国共产党仍需在守正创新中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历史认知,有效筑牢历史记忆,把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真正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7.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百年历史经验提出的重大命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指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探索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历史主动精神内涵丰富,蕴涵了党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历史大势的精准把握、历史主体的自觉尊重、历史挑战的勇敢应对、历史重任的自觉承担等内在特质,可以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把握其内在结构。新时期,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需要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进行新的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最著名的早期作品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无产阶级把握历史和创造历史的理论资源。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把握历史主动是理论主动、实践主动、战略主动的“三位一体”,这同样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三重逻辑。把握理论主动的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古今中外各种思想理论进行批判性继承、创新性转化;把握实践主动的逻辑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构成的特定主体设定、特色客体择决和特殊方式安排;把握战略主动的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在更大时空尺度内对发展战略的前沿定位、治理方略的顶层协同、历史导向的清晰控制。这三重逻辑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理论指导实践、战略引领实践的螺旋递进中把理论主动的领导力、实践主动的竞争力、战略主动的创造力嵌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形成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其内在逻辑在于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坚持和发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史智慧的合理汲取,是对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接续传承。其核心要义包括将党的奋斗史作为自信的源泉,在党波澜壮阔的成长历程中争取主动;把握历史潮流和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增强历史自觉,强化历史担当,做人类历史发展的推进者和实践者。其现实意义在于为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提供理论依据,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为新时代新征程把握前进方向、做好现实工作提供思想指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能够在史学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与他有着良好的史才是密不可分的。他既把史学研究作为一种职业,更是当成一种责任,积极求是,敢于求真;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他有着出众的理论素养和对历史问题的洞察力;他具有较强的驾驭史料与表述史实的能力和才智。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小说擅长制造某种虚拟性甚至是荒谬的历史故事情节,把某类特定人群的"关系"的演变指定为社会形态变迁的标志以表现文化、人性与生存范畴中的"历史",用欲望化、偶然化、神秘化的历史去重构为个体所认可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和阶级意识》当中,卢卡奇一直存在着恢复黑格尔主义传统的主张,并怀有强烈的黑格尔情结,卢卡奇一生的思想始终没有与黑格尔哲学彻底决裂,他从对辩证法的历史化角度,重新理解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概括为“历史辩证法”,卢卡奇虽然超越了黑格尔主义传统,但没有在根本上超出黑格尔主义的影响。对马克思哲学的最好的解释也仅仅是一种“解释”,这种解释无论如何也不能超出马克思而向前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围绕作者的田野调查经历,阐述了作为研究方法的历史人类学。从中国情况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说明,中国人类学者将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的方法相结合,是对世界人类学的贡献。而近二三十年来历史研究的人类学走向,也使其在深入研究汉人社会的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4月 ,日本“新教科书编撰会”的《新历史教科书》通过了日本文部省的审定 ,激起曾经饱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义愤。该教科书随心所欲地涂改历史、美化侵略 ,企图通过所谓的民族精神的教育 ,来重新建立军国主义的野心。该教科书的诞生和出笼 ,既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又折射出了日本近年来的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哲学中 ,卡尔·波普尔针对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提出了“反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波普尔认为 ,社会历史不存在客观发展规律。波普尔试图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差异性 ,社会现象非重复性、人为性特点入手来否定社会历史规律的存在 ,这是片面地、机械地来理解规律性。波普尔把科学知识视为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 ,颠倒了社会实践与科学知识的关系。波普尔的历史规律虚无论和科技决定论的错误根源在于它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惩恶扬善"的撰史旨趣,塔西佗善于通过对场景、人物等细节性雕凿发掘隐于其间的道德意蕴。在此意义上,诸如此类的深度刻画彰显了塔西佗作为伟大文学家与史学家的双重内涵,有利于全方位多视角展示纷繁复杂的历史人事及其丰富面相,读者亦可从中强烈体味史家著史意图。塔西佗细节化处涉具有深刻复杂的历史背景与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18.
史表作为史学著作体例之一而被确立下来,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后代史家追踪马迁,或编纂史表,或研究史表,使史表的内涵和功能有了多方面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运用史表、研读史表的传统,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关于史表编纂和应用的理论。这一点在清代史家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读表、研表和作表用力之勤为前代史家所少见,说明史表在清代已臻于成熟。他们对史表编纂的经验总结和理论阐述,对今天的史书编纂仍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学和历史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文学中的历史维度有两层含义,狭义的历史维度要求文学中描写的历史必须和历史一致,追求一种"实录"精神;广义的文学历史维度要求文学的内容具有一种历史理性、历史精神,允许作家虚构,用艺术典型化的方法反映历史内容。历史内容进入文学作品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历史的艺术化,历史的理性,美学的和历史的相统一。  相似文献   

20.
《史记》和以往史书的一个很大不同就在于作者在叙事时体现出的民间视角,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个人行为的关注,二是用民间道德评价人物事件,三是"爱奇"的民间趣味。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和作者时代下层社会人士进入到政治决策层的社会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