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和区域经济的总体协调发展.本文结合区域非合作与合作的两种动力机制分析,使用联盟博弈分析工具,探讨了如何安排财政支出协调机制来实现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问题的解决路径,从而通过区域合作达到推动总量TFP增长的目标,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保险公司投入要素产出贡献率计算模型,采用中国90家保险公司2008—2015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资本投入对保险公司产出贡献率最高,创新次之,最后为劳动投入;第二,不同规模保险公司的投入要素产出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为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保险公司应注重优化投入要素结构,以促进保险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土地、劳动力、资本与技术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四大要素。如今,劳动力对农业经济的贡献体现在“量”与“质”两方面,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在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生产要素——人力资本,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台湾1986-2007年农业发展进行定量测度,探寻台湾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影响因素及源泉。最后,从实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提高的目标出发,提出推动台湾农业持续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阿布拉莫雏茨核算美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方法,对皖北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进行分析,认为皖北经济需要防止无效资本的积累,其经济增长不能只依靠资本投入的增加,需要更加注重效率的提高,不应单纯依靠大机器的生产,要走出不同于传统的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了农业全要素生产函数,并利用1978—2007年甘肃省农业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诸要素对甘肃农业增长的影响程度;通过对索洛余值法的扩展应用就不同发展阶段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甘肃农业增长的核心动力;以生物技术进步为主、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机械技术的使用,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发展基于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效率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其中,技术进步是唯一动力,年均进步2.9%;综合技术效率则是退步的,年均下降0.8%。省际比较显示:东部沿海地区转型绩效较高,进步最大;西部地区的转型绩效也较高,进步较快;河南所在的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绩效最低,进步也相对迟缓,且与全国的差距日趋扩大。因此,要针对阻滞转型的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大力推进转型。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理论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生产要素投入的持续增加.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资本要素在上海经济增长中投入过少,表现为人均资本装备水平过低,进一步导致资本要素产出效率水平低于处于相同经济增长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因此,为有效提高生产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上海必须增加资本要素投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10.
为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本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力,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统计长三角地区4省1市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改进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该区域各省市人力资本贡献率的大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人力资本还存在着投资力度不够、投资主体有限、投资结构不合理以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健全人力资本市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及增强区域人力资本吸纳能力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工业集聚度、基础设施、制度变迁、城市化水平等区域特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城市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两部门C—D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估算1996-2007年间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同一区域不同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因素的深入分析表明,区域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层次、投入水平是影响我国现阶段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的核心性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保险业的规模经济分析——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保险业的规模经济作出有效分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通过采用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而采取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对深圳保险业规模经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深圳保险业存在规模不经济、狭义技术进步贡献低、全要素贡献不显著等问题。因此建议保监会要力争完善政策;决策部门应积极推进混业经营,促进保险公司间的合作;社会应加强保险人员的培养等,以实现保险业的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4.
全要素生产率单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研究。指出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价值在于它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一维数据说明经济增长的效率,但当经济增长中出现结构性问题时,全要素生产率概念无法对现实经济问题给出有价值的指引。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回到单要素生产率,通过研究单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规律说明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经验一直是国际经济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东亚经济增长源的组成因子抑或生产函数,被广泛运用到探析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奥秘"的研究之中.由于经济学家对TFP这一概念内涵的认知存在着差异,在考察和估算东亚经济增长源TFP时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因此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差距悬殊,甚至相悖.TFP因子生产函数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它对东亚经济增长的贡献尚待更为缜密的测算,方法亦需创新,以期得到较为科学的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6—2020年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研究创新绩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度数中心性)与该城市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城市创新能力正向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区位异质性分析发现,度数中心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倒“U”型影响只存在于下游地区,度数中心性正向影响中游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增强能有效提升下游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不同节点强度城市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对称性,在度数中心性排名前14%的城市,创新能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强;当度数中心性低于门槛值时,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度数中心性高于门槛值时,则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同分位点上创新绩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对皖江区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各要素贡献率进行测算,并进一步研究其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来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物质要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贡献份额较大,劳动力以及耕地要素投入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从地区分布来看,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多数地区物质消耗投入量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基于此,从资源优势利用、降低物质消耗以及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技术进步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高校科技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必然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文章在选择适当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就辽宁省高校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校的研发支出效率远高于其他科研机构的平均水平,高校科技对地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应加大对高等院校科技投入,提高研发投入效率,以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综合指数法和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距离函数,分别测算了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县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基于19992015年数据和SysGMM估计方法,研究了民族地区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样本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但乌江中下游民族地区优于上游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6%,下游地区好于上中游地区。进一步实证研究表明,民族地区金融发展的技术进步效应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技术效率改进效应还没有得到体现;不同区域有所不同,上中游地区金融发展阻碍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下游地区却相反;分时期的估计显示,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尽管差异不大,但对绿色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却是2007年前高于2007年后。  相似文献   

20.
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原因有多个视角的解释,人力资本是其中的一个角度。理论上,根据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可将人力资本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企业家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和普通人力资本,三种人力资本以不同的方式进入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运用2003—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对不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企业家人力资本和专业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更强。地区水平上,中部地区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最强,东部地区专业人力资本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最大,西部地区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于生产的直接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