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大力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对解决我国面临的严重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正逐渐超越传统服务业.本文从就业比重、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四个方面对重庆市现代服务业的总体就业效应和内部各行业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区别发展服务业,在大力发展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优化传统服务业结构,从而切实有效的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3.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区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其对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秦皇岛市现代服务业及就业发展现状入手,实证分析了现代服务业各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对于秦皇岛市建设现代服务发展先行区、改善民生服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人口沿着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方向历史性的转移是一个经济规律,而吉林省服务业发展与就业问题之间的关系虽然亦有关注和努力,但是却停留在被动适用规律的层面上,即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吸纳大量劳动人口.然而我们应该进一步从服务业与就业的互动去关注促进问题,应该以积极的政策和制度去实现吉林省服务业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5.
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现状及其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现状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经济实力弱,投资收益滞后,接受教育、享受医疗保健的机会不均等,使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绝对值虽然逐年提高,但增长幅度较小,这影响农村人力资本含量的提高,制约其就业能力的增强.因此,必须在制度安排与政策取向层面上进行创新,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含量,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的贸易和就业格局发现,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就业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协调。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从多视角实证分析了我国1997—2007年间的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导向率和工资水平与服务业总体就业呈负相关,而进口渗透率和产出与总体就业呈正相关,不同经济类型的服务贸易的就业效应存在差异,集中表现为对国有经济单位和城镇集体经济单位的影响相似,而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影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是新常态下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其快速发展对农民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服务业既给农民工提供了充足的务工岗位,也提供了宽松的创业环境。本文基于河南农民工监测调查个体数据利用Probit模型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会显著增加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概率,尤其是批发零售业。由于农民工务工领域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行业为主,提升职业层次的难度较大。因此,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咨询和技能培训,既有助于农民工跟上服务业发展步伐,也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8.
从外包服务来源国的角度出发,对服务业外包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从现状和特点的层面对 中国和印度服务业外包情况进行定性的比较研究;同时针对中国和印度,运用模型实证研究 IT外包对服务来源国就业的影响,得出IT外包受工资、外包系数、外国投资和外包利润四个 变量的影响;最后对中国外包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类社会注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且对就业市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2—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国际研究概况、热点进行了多维探索。结果发现:国际学术界已对人工智能的就业替代、就业极化、收入分配、就业创造和人机协作效应进行了深度剖析,但仍存在微观视角缺乏、研究范围和内容受限、学科融合与合作不足等问题。未来应拓宽研究视角、丰富研究内容和范围、加强学科交融与合作,推动研究向高层次宽领域迈进。于我国而言,未来在深耕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领域的同时,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并积极谋划、推出更多创新举措,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10.
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服务业就业增长和服务业就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三个方面概述了服务业就业理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服务业对就业有较大贡献的结论都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我们针对我国的国情及服务业就业现状,对我国未来服务业就业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现代服务业集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三庚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42-45
城市,特别是大都市是现代服务业的聚集之地。目前,研究生产型聚集理论比较多,而研究现代服务业聚集以及现代服务业聚集经济不是很多。该文对现代服务业的聚集理论、现代服务业与制作业聚集区位选择差异及集聚经济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从服务产品差异化垄断的角度对CBD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四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垄断理论进行了梳理。服务产品的差异化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体验和互动变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产品差异化程度达到完全不可替代时,企业将对市场产生一定的支配力和控制力,此时垄断产生。现代服务业集聚模式不同,在CBD中实现服务产品差异化垄断的可能性和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是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基于2020年残疾人互联网就业质量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残疾人互联网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人力资本对残疾人互联网就业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提升显著提高了残疾人的互联网就业质量。机制分析表明,社会资本和数字素养是人力资本影响残疾人互联网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积累对就业质量的提升作用存在异质性,即对外部环境为东部和中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个体特征为男性、40岁及以下的残疾人起到了更大的提升作用。因此,应建立健全以康复、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周期人力资本开发体系,培育残疾人数字素养和社会资本,持续构建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增加互联网就业岗位供给,促进残疾人全方位深层次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4.
王兆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91-95
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人力资本投资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入手,以东部地区为参照标准,通过对比实证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对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完善人力资本市场机制和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的产生机理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瑞丹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50-54
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基础上,根据产业创新理论和思想提出了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这一新的产业形态并对其产生的内在机理、界定标准和分类进行了深入研究.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应密切关注这一新的产业形态,以知识、技术含量为核算标准,依据知识和技术的投入修订现行统计制度和统计口径. 相似文献
16.
长期雇佣、异质型人力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雇佣是异质型人力资本形成的前提,异质型人力资本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由于异质型人力资本具有非竞争性、难以模仿性、价值性、稀缺性等特点,以及异质型人力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着路径依赖性、社会复杂性、因果关系模糊性,导致企业形成内化和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持久、稳定的竞争优势。长期雇佣、异质型人力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合、匹配,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总部经济促进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4):87-90
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之间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从一方面说,城市的总部集群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公司、企业总部成为现代服务企业的重要客户和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驱动力。总部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一个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总部密集的地区则会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为强烈的需求。从另一方面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总部经济赖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总部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总部经济的生存环境要求必须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的配套。 相似文献
18.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个部分,外部动力主要为消费拉动力、市场导向力、政府引导力,内部动力主要为企业利益向心力、融合要素渗透力、技术创新推动力。在上述动力影响下,企业层面,以单双向视角,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两类企业协同化的融合模式;集群层面,以内外视角,构建点对点、点对群、群对群的融合模式;区域层面,以区域协同视角,构建区域产业联盟的融合模式。基于此,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