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本文介绍了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讨论的一波三折的过程,主要内容和应吸取的历史教训。此文认为这场讨论分三个阶段进行,围绕着如何理解和运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这个术语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在这场讨论中所吸取的历史教训是不要把弄贵理论是非的学术之争,搞成敌我之间的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其基本问题的不断转向,即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和自我创造.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为何物的问题,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把握存在的客观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把握存在的方法论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向,必须立足于实践,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常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出发把握人的本质,是把握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但不是人的本质本身。通过揭示并论证人是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存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进而论证了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展开着的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存在,并初步揭示了“人的本质新论”的哲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前人哲学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哲学的新看法 ,即哲学是人类把握存在的一种抽象而浪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牢笼--西方哲学根本传统的一种阐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哲学的全部历史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标准的三段式关系推理因为思维是存在之家(古代哲学),语言是思维之家(近代哲学),所以语言是存在之家(现代哲学).当今西方哲学的困惑是什么是语言之家?  相似文献   

7.
由于绝对知识的不可能,世界的绝对可知是不可能的;在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中,思维与存在之间永远只存在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和近似的同一,世界可知的阐释是历史的;思维与存在之间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问题通过实践来获得解决,也通过实践来获得证明;世界可知性阐释需要以实践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存在与反思     
存在问题就是本体论问题,不管我们如何定义这一问题,首先的一个前提就是人的存在,就是人对自身所处的世界以及周围的世界思考。人的思维所思及之处,就是人的理性所透视出来的根本前提———存在,也即思维之对象。人首先是一种存在,而且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人在与对象的关系中思维着自身即反思自身。思想一旦对想象的依赖,它就会转而提出只属于自己、有自己产生的问题,也就是对存在问题的追问,就是追问那有待解释的世界之"何以可能",追问就是反思现实的世界的存在,存在是反思的前提,存在靠人的反思才能成为存在。  相似文献   

9.
10.
思维的逻辑构成哲学.哲学由相互联系的如下分支内容组成活动论、观察论、本体论、意识论、主体论、观念论、语言论、文化论等.  相似文献   

11.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 ,是基于他对思想的“确然性”理想的追求而提出的 ,因此 ,其中之“在” ,并非指“有” ,而是指“真” ,即“确然性”。他力图解决“什么是确然的”和“如何确然”的问题。但是 ,他的“确然性”追求却存在着将哲学的“确然性”与科学的“确然性”简单等同的方向性错误。  相似文献   

12.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是基于他对思想的"确然性"理想的追求而提出的,因此,其中之"在",并非指"有",而是指"真",即"确然性".他力图解决"什么是确然的"和"如何确然"的问题.因此,笛卡尔并不是从思维推到存在,思维与存在是同时出场、直接同一的,但这最终使笛卡尔在本体论上陷入"二元论".  相似文献   

13.
理解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的关键,在于从思维入手,从认识论的视觉出发。思维和存在在总体上是一种认识关系。其第一方面所回答的是关于思维认识的前提,第二方面所回答的则是思维的认知与否,它们分别回答了思维在认识中的两个方面。我们只有坚持哲学基本问题这两方面的统一,才能正确回答人类认识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虚拟存在特征的分析,比较了它与思维、意识和精神的区别,旨在说明虚拟存在这一新生事物并不神秘,仍然是客观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系统地考察了如何把思想理解为客观思想,也就是说我们如何理解思想不仅仅是为主体所具有的,而且是客观事物的规定、存在的规定。达到这样一个理解的关键在于思想如何把握客观对象,把握存在。以此为前提,黑格尔考察了以往有关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理论,将其归结为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然而.黑格尔认为,这三种态度都不能正确地把握思维和存在之间的关系,不能达到思想和事物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系统不仅是世界的一种存在方式,可能还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而且系统可能具有存在与思维的存思二象性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
按亚里士多德的本意,"形而上学"恰恰是要扬弃存在的分离或者分裂,因而它本身是拒绝抽象的。可是,千百年来,形而上学却作为一种抽象形态扎根于人的头脑之中。其根源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脱离形下的形上诉求,这是形而上学走向抽象形态的思维根源。以追求世界终极解释为旨趣的本体思维犹如一个蒸馏装置,会把一切现实的内容都过滤掉。二是人的矛盾性存在方式,这是形而上学走向抽象形态的生存论根源。人本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存在,人的灵魂总不满足于有限性的束缚,企图超越肉体、"小我"以及有限性的约束而实现永恒。  相似文献   

18.
朱熹教育哲学思想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其整个思想体系是密切相关的。认为朱熹教育思想的主要根据是自然的天人之学,教育的出发点是差异性原则,教育目标是习俗伦理的习得,其教育观念也因此显示出整个思想体系方面非存在思维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其著名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海德格尔另辟蹊径对艺术问题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一、实践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思维态度,运用了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改变了追问的路线--从"物到作品"返回到"作品到物";二、基于对其"存在的真理"之哲学主题的关怀,从"真理的本质"方面思考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在关于"作品与真理"和"真理与艺术"的讨论中,阐明了艺术作品本源的追问对理解"存在的真理"问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指示.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读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对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一古老哲学问题作过系统的阐述。他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不是简单的等同,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现两者的同一,必须要有实践观念这个中间环节,这是两者同一的桥梁。由于"同一"的复杂性,这个过程无不具有两重性,它是有限性与无限性、阶段性与连续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