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科技革命影响下,等级制森严的传统社会性别劳动分工也发生了变化,劳动分工中的性别壁垒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而逐步瓦解,女性更多、更广泛地参与到了劳动分工中去.  相似文献   

2.
流散文学在新世纪的世界文学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体现了本土与异国之间的一种文化张力:相互对抗又相互渗透。从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视角来看,西方主流社会对流散作家的种族歧视和偏见是以一种性别的形式将其女性别化、边缘化和文化他者化,使其一直以来都在经历着文化变形的生存体验。因此,流散文学文化身份的建构,首先应该是性别身份的建构,获得平等的国家身份和广泛的社会认同,这也是流散文学改变不平等的社会政治处境,获得平等权利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4.
女性主义致力于对男权文化下旧的秩序的颠覆,包括对男权知识体系的颠覆,其中也包括教学方法上的革命.女性主义教学法主张建立师生间民主与平等的关系,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反对教师领导和控制学生的课堂权力现状.以女性主义的上述教学理念为指导原则,设计了一次独特的社会性别参与教学让学生走进与社会性别有关的特定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自我感知与觉悟来完成社会性别角色意识的成长.通过对这次教学实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体会女性主义教学的原则反对权威,强调平等,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在理论建构层面试图通过摆脱那种由男性所确立的秩序与等级模式而重塑新的伦理自我,重写一种能够兼顾女性声音、凸显女性关怀的伦理话语.关怀伦理表明,男女两性无论在道德价值取向,还是在道德思维方式上,抑或在道德判断发展模式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别.就道德价值取向而言,男性更偏好公平与公正,女性则更偏向关怀和责任;就道德思维方式而言,男性更多地指向个体性与逻辑性思维,女性则更多地指涉关系性和情境性思维;就道德判断发展模式而言,男性遵从个体化、分离与自主性的发展模式,女性则遵循自我保存的、自我牺牲的与非暴力化的发展模式.既然道德本身有性别之殊,那么道德哲学的探究自然就应消解“性别盲视”的态势,实现自身从膜拜同一性到凸显差异性的嬗变.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人口发展问题,有利于揭示人口问题的根源;社会性别理论提倡性别公正,有利于促进妇女发展,实现两性和谐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是人口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人口发展得益于社会发展;人口发展中蕴含着错综复杂的社会性别关系,调整社会性别关系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隋少杰 《河北学刊》2007,27(1):233-237
弗洛伊德思想在为女性主义所解读并利用之时,经历了从对之简单否定到逐渐肯定的过程。作为父权性别文化建制的形象阐释,它使得“社会性别”成为女性研究的核心范畴和理论基础,并开启了对父权制成因以及性别主体性文化生成的关注与探索。但“社会性别”的确立也因此抽离了两性自然差异对其得以形成的重大影响,致使女性主义的思想误入父权制话语实现的歧途。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再次证明了其思想的复杂性和前瞻性,他对人类“双性人格”潜力的发掘,揭示了人性的超越本质,为女性主义精神走向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电视相亲类节目在提供“相亲交友机会”和“娱乐消费”的同时,也从栏目设置和剪辑上传递出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性别理念。采用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对舞台影像设置和节目流程的分析,探析电视相亲类节目的性别关系定位和对女性形象的媒介塑造,指出相亲类电视节目在看似女性把握话语权和选择权的背后,传递的依旧是对传统“男权中心”观念的妥协和依附。以男性为话语权力中心,对女性的窥看、“筛选”与“刻板印象”塑造,以及女性群体以展示容貌身体来吸引或等候“白马王子”救赎的心态,通过娱乐至上的节目方式传递出来,在包括众多女性在内的收视群体中得以潜移默化,形成女性主体意识的集体“陷落”。  相似文献   

9.
刘丽珍  朱立言 《兰州学刊》2007,(8):121-124,137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审视现行公共政策,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是当今一个热门话题.文章从社会性别理论及相应的政策模式入手,对性别中性政策、性别平等政策、性别差异政策和社会性别意识政策一一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社会性别意识下我国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社会性别理论与主流社会学理论相融合的路径考察社会性别理论的逻辑,从政治权力、社会地位、功能和财富以及文化三条线索展开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旨在揭示社会性别理论视野中的现代性图景。  相似文献   

11.
面对《寒夜》:一种性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性别的视角对巴金的杰作《寒夜》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汪文宣悲剧性命运的直接原因不仅仅是社会制度和政治形势,更重要的是他承担着不能承受的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压力。汪文宣这一形象随着社会发展而具有当代性意义,有必要在一个客观的性别关系中进行研究,这种性别研究以女性主义为参照,并超越了女性主义的某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可分为行业间、行业内的社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劳动分工。宋代手工业生产中已经形成了细密的行业间和行业内社会分工体系,但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劳动分工并不发达。因此,宋代手工业分工的发展对商品供给的增进作用主要是表现在商品种类的扩大而不是同一种商品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类性别文化转型的重要潮流之一,女性主义在世界各国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并在其广泛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呈现出开放多元的理论建构面向。本文对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女性主义三次浪潮的发展脉络加以梳理与剖析,表达女性主义思潮本身的发展历程、内在逻辑和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夕阳》,女主人公南茜的悲剧命运根源于其低下的经济地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经济基础的制约下也发挥着作用,白人贵族和黑人丈夫的双重压迫以及传统的贞操观念最终使南茜走向毁灭。南茜的悲惨命运代表了她那个时代的黑人女性的命运,生活在腐朽的资产阶级制度中,她的毁灭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反应预算是指在公共预算决策中,对预算政策产生的社会性别影响作出反应,力求以更趋公平的方式分配资源,从而进一步促进性别平等。自1984年澳大利亚开始尝试以来,社会性别反应预算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呈现为:以实践推动理论,侧重宣传而较少触及预算过程的实质改变,从关注预算支出转向全面考虑预算收支等。  相似文献   

16.
王欢 《兰州学刊》2009,(7):109-112
女性、社会性别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女性主义者关心的话题。经济全球化是与就业结构的深远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此期间女性就业的转变同样复杂和多样。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男女就业参与度、男女失业率、男女收入以及性别分工的变化,这对分析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女性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看云南少数民族女性禁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以女性禁忌的具体实例为依据分析了具有负面价值的女性禁忌的文化意义,指出其实质是社会性别论在少数民族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折射与再现,其象征着男性的尊贵与女性的卑贱,是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在现实中的反映,并对女性禁忌与妇女的发展以及如何改革女性禁忌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出生婴儿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根深蒂固的传统社会性别意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生活中两性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社会性别意识差异源于性别角色分工所导致的收入水平的性别差异以及制度设计和实施中的性别差异.要降低出生婴儿性别比,不仅要努力形成实现男女平等的经济基础,还应倡导现代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别视角与大众媒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假如留意,不难发现许多大众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都在打女性的牌。就总体而言传统文化的定式仍然束缚着大众媒体。无可否认,没有谁会生活在真空之中,在新的价值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众多大众媒介,当然也包括电视节目还在不断地强化着性别的陈规定型,这并不鲜见。大众媒体的制媒者们往往受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制约,在封建文化、媒介市场化和媒介产品的商业化共同构成一种压力,一不留神就把妇女当成潜在的消费者,把女性栏目变成性别歧视的载体。大众传媒商品化后,往往把女性性魅力当成炒点,把妇女设为卖点。而这种结…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女性主义开始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两次高潮,产生了诸多流派,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时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的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语篇对比,而是扩展到了方方面面。翻译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而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父权语言,女人的解放首先要从语言开始,所以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