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拓跋鲜卑向往汉族文化,然而又惧怕全面汉化;崇尚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又猜忌与压制汉族文人。在这样的文化政策指引下,北魏前期的文人隐藏起自己高超的汉族文化与文学,向低级的拓跋鲜卑文化与文学靠拢,导致北魏前期文坛的萧条。拓跋鲜卑民族文学的原始朴拙、简单质朴、流利顺畅、口语化的特点,正是北魏前期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民族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北魏前期和后期对汉族士人的政策有很大差别.北魏前期,"位尽王公"者乃拓跋鲜卑贵族.拓跋鲜卑对北方世族不得不用,却又心存疑忌,乃至于有意识的打击.民族矛盾是解读北魏前期政治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5,(4):22-27
北魏王朝先后以盛乐、平城和洛阳为都,都城及周边王朝核心区域墓葬分布密集,文化特征有显著的区域性和阶段性,其内涵变化反映了拓跋鲜卑的汉化过程。盛乐时代,以和林格尔为中心的盛乐地区墓葬属于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平城时代,大同地区墓葬文化因素表现出汉文化与鲜卑文化相互交融、杂乱相糅的面貌;洛阳时代,洛阳地区墓葬文化反映出拓跋鲜卑完成了对本民族文化的改造,融入以华夏/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原地区社会。  相似文献   

4.
拓跋鲜卑诗歌的起源为史诗。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延续“乐操土风”的传统流行“歌”“歌谣”,表达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北魏孝文帝改革,定“国语”“正音”,拓跋鲜卑朝堂上由歌而“诗”,其诗体先是结合楚骚体、柏梁体,又创制出“三、五”句式新体。北魏乐府汲取与整合各地、各民族乐歌,从而生成《木兰诗》。拓跋鲜卑诗歌,走过了坚持民族传统、学习、创造、整合、融合之路,为北朝诗歌“词义贞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其经济关系、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乃至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于秦汉社会的新内容。本文就《魏书》所记载,拓跋鲜卑妇女的婚姻关系做些探讨,以从一个侧面展现拓跋鲜卑的社会风貌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北魏平城经济结构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平城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游牧经济向农牧经济的转化。拓跋鲜卑入主中原,保留传统游牧经济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经济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这些活动不仅适应政权的发展需要,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北魏政府在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六国时代,社会环境复杂纷乱,能最终完成北方统一的政权都应该是一个具有绝对实力和非凡政治手段的政权,在激烈的争夺北方统治权的斗争中,最终拓跋鲜卑脱颖而出,历史选择了它,有必然性也有合理性.本文通过展开拓跋鲜卑和同时代有类似经历的鲜卑各部的比较,让大家以另一种角度来理解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着重探讨北魏门阀士族历史命运的变化及其与皇权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北魏门阀的基本特征。由于北魏门阀是由北方汉族高门大姓与拓跋鲜卑贵族官僚集团组成,所以将从两方面进行论述。(一)北方汉族门阀的历史命运自永嘉以降至北魏在中原崛起这段时期中,先是腐朽、反动的西晋门阀士族,遭到西晋  相似文献   

9.
北魏学校教育与鲜卑族的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后 ,没有强制推行本民族的文化 ,而是自觉的被汉文化征服。借教育来推行汉化 ,是北魏统治者奉行的重要的治国方针 ,它在促成鲜卑拓跋氏成员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汉化 ,加快民族一体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魏前期法律制度的特征及其实质要瑞芬南北朝时期拓跋鲜卑的法律制度,在建立北魏之前和北魏前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律文几经修订,最后随孝文帝全面汉化政策的实施而彻底封建化,并被纳入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体系之中。由于北魏前期的法律制度具有很大的随意...  相似文献   

11.
鲜卑族在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是曾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多重角色的民族,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部落集团。自东胡被匈奴打败之后,东胡各部落四散而去,其中的一支在大鲜卑山(大兴岭北段)定居下来,这就是后来建立北魏政权的拓跋鲜卑的始祖。从后来发现在嘎仙洞鲜卑人居住的遗址得知,他们还处于原始氏族末期阶段,后来,终于走出了世代穴居的大山,开始了南迁西进的艰苦历程。本文着重探究南迁西进后诸部鲜卑人的发展状况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公元5世纪拓跋鲜卑族统治中心的平城,是农业经济欠发达地区。拓跋鲜卑定都平城后,从物力、人力、技术等各方面都对平城地区的农业经济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使平城的农业经济不仅得以开发,并呈现出相当程度的繁荣。平城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使鲜卑族实现了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也是北魏政权能够武力统一北方,实现稳定统治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一北魏统治的前期,自道武帝拓跋珪皇始二年(397)至孝文帝改制开始的太和九年(485)的八十九年间,见于史书记载的各族人民反抗斗争,以及某些虽是由各族上层人物发动但有人民群众反抗斗争为社会基础的也计算在内,大约有九十七次之多.这样频繁的斗争,是发生在北魏统治时期复杂的社会矛盾基础上的. 鲜卑拓跋部贵族建立的北魏,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从而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与混战,有利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但北魏的统治也给北方的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消极因素.鲜卑拓跋部是鲜卑族中比较落后的一支,在它向中原发展势力时,刚刚进入奴隶社会,它不但不会因为进入中原而立即改变其原有经济形态,而且由于奴隶制对它来说还处在上升阶段,与其自身的生产力是相适应的,因此对中原先进的经济形态,还有顽  相似文献   

14.
<正>鲜卑这个民族,东汉以前和中原王朝是没有过接触的,《史记》、《汉书》中都不曾提到它,东汉初年才开始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东汉的鲜卑主要有两个系统:起源于蒙古草原东北角的拓跋鲜卑,东汉时向南、向西进行过两次大迁移,后来建立北魏王朝,历史学上称为“北部鲜卑”。在蒙古草原东南部发展起来的鲜卑人,东汉桓灵时曾建立以檀石槐为首的部落大联盟,习惯上称为“东部鲜卑”。下面我们探讨的即是东部鲜卑的起源问题,文字上一般仍使用魏晋以来汉文传记中“鲜卑”这个名称。 一、关于鲜卑起源的各种说法  相似文献   

15.
鲜卑代国的成长与拓跋鲜卑初期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拓跋鲜卑建立过中国历史上的北魏王朝,此前近一个世纪中,鲜卑拓跋部在幽并边地汉族士人的影响下,改变其旧的部落形态,向中原传统的专制政权体制转变,经历了相当曲折的过程。鲜卑代国时期的历史进步是拓跋鲜卑接受汉文化影响的结果,并为后来北魏的历史过程定下了发展的基调。  相似文献   

16.
北魏祭天礼中的夷礼内容主要源于拓跋鲜卑的原始祭天。祭天地点与时间的选择、祭祀的对象与主持者、祭拜的方向与骑驰仪式等方面 ,显示拓跋鲜卑原始祭天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点。匈奴游牧特点的祭祀文化给拓跋鲜卑原始祭天习俗的形成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魏的俸禄制是随着鲜卑拓跋部对中原地区的征服与封建制的逐步实现而不断完善的。北魏前期官员的俸禄主要来源于政府的班赐,而随着拓跋魏不断地与中原文化接触,汉化逐渐深入,北魏也不得不实行中原的俸禄制度。查阅有关史料,可以看出自太和八年(484)之前北魏已经尝试实行俸禄制度了。  相似文献   

18.
[摘要]五胡乱华时期,由冀州、并州、豫州、青州等地迁往辽东一带的世家大族及其学者,对北朝汉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一群体在接受慕容氏政权庇护的同时,也加速了以鲜卑为典型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北魏建国之后,这批士族人物又为拓跋氏所留意和重用,参与礼乐、典章制度之建设,推动北魏汉化和儒学复兴。或者说,北魏前期的各项汉化举措,乃是继承慕容氏政权固有国策及其人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在入主中原之后,大力推行"孝治天下"的统治政策,以稳定社会、巩固统治。因此,统治者对《孝经》格外重视,从自身到国家政策都向"孝"倾斜,促使其在北魏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一方面,帝王大力推崇并亲讲《孝经》;另一方面,士人研究注疏《孝经》出现高潮。整个北魏社会上行下效,促使北魏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孝经》传播的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英明神武的拓跋力微是鲜卑历史上的杰出领袖,他结束了始自圣武帝晚期的内乱,团结部盟成员,巩固王权,开创了具有转折意义的盛乐时代,积极推进本部族的文明进程,为日后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鉴于他的丰功伟绩,北魏开国后追尊始祖神元帝的称号,使其稳坐太庙之首,接受臣民的朝拜。神化力微是拓跋祖先崇拜的高度概括,具体表现在宗教信仰、族群建构、身份归属和政治认同诸方面,深刻地影响北魏政坛与社会。拓跋鲜卑的神元崇拜具有本民族鲜明的特色,有别于其他东北亚种群,是研究拓跋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