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义利观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孟都重视仁义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但在面对"利"时,两人却有着不同:孔子很少谈利,凡事只问合义与否;孟子常立足于现实的考虑,肯定并追求一种对百姓、国君都有利的大利、公利.这种分野影响了后世儒者,为儒学的理想追求与功利考虑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
所谓儒家伦理.就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关广社会秩序与道德观念的学说。象今天人们常说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人际关系准则等,用儒家的本语表达.都叮归于伦理这个范畴。孔孟伦理思想曾经作为主要的道德力量指导了华夏民族的行动,创造厂灿烂的封建文明。不论是在本上的中国人,还是遍布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是或多或少地带着这种传统的积淀步入现代社会的。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永恒不变的道德伦理规范是人存在的。全盘否定孔孟伦理思想或不加选择地宣扬孔孟伦理思想的作法都不是科学的态度。通过分析,审视孔孟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3.
孔孟与亚里士多德同为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大思想家,分别在中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孔孟与亚里士多德生活在不同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他们的思想虽有不同,但对某些重大社会问题的思考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强调个人内心的修养,一是强调外来的教化。二者虽是交互并用,但主要是前者,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罢了。先秦时期,儒家道德教育侧重于个人内心修养方面。尽管孔孟等人的修养论有许多闪光的地方,但是,总的来讲这种内心修养还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内省、自讼、反省内求。囿于封  相似文献   

5.
关于义利关系 ,孔孟提出了“重义兼利”的主张 ,他们“重义而不轻利”、“尚义而不排利”。后世之所以误解为“孔孟主张义利对立 ,尚义排利” ,主要是因为孔孟义利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蜕变 ,造成了后人的误解。现在我国社会转型中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偏差 ,为了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义利观 ,必须区分儒家义利观的精华与糟粕 ,继承孔孟义利观中的合理因素 ,树立“重义兼利”的新观念 ,继承“尚义”的传统美德 ,倡导“见利思义”的儒商风范  相似文献   

6.
严复的儒学观是丰富而又辩证的,他认为孔孟等人的思想含有许多不易之精华,应好好继承与发扬,但对后世儒家之弊端持坚决否定态度,并对近代的孔教以一种理性批判的态度,既蕴结着他对儒家文化的深厚情感,又反映了他饱览西学后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吾敬东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苟子与孔子和孟子虽都属于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但其伦理思想与孔子和孟子相比实在有着不小的差别。以往的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也注意到了孔孟与苟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别,但这主要是指人性的善恶问题。应当说这一认识是合理的,但同样也应当说这尚未抓住孔孟伦理思想与苟子伦理思想区别的真正要点。孔孟伦理思想与苟子伦理思想的区别的要点在于,苟子更注重大众伦理而非仅仅是精英道德。孔子和孟子的伦理思想之所以说比较一致,就在于都定位于“德”的层面,而苟子的伦理思想之所以说与孔孟有所区别,便在于其更关注“伦”的层面。也就是说,苟子更关心的是社会的伦理问题,而有别于孔孟的主要关注个人修养问题。具体说来,两者的不同大致可以包括或展开为如下方面:孔子和孟子主要偏重于个人、精英层面、德性层面、修养层面、理想层面、思想层面,而苟子则更注重大众、社会层面、伦理层面、规范层面、现实层面、实践层面。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文化讨论中,流行着一种“语录”对比式的研究倾向。当然,这种研究关键在于“语录”的选择。吃过“语录”对比苦头的中国人应当很清楚,通过主观的语录选择,可以证明一切想要证明的东西。举两个时下的例子。同是孔子的言论,不少论者认为是束缚中国人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和观念渊源,但若这些论者有机会翻阅一下新加坡中学的伦理学课本的话,就会吃惊地发现孔孟的论述多么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恰是新加坡后来居上的伦理价值渊源。同是老子、庄周的著述,一些论者认为它们与现代科学精神背道而驰,但又有不少有名望者断言规范场论的理论来源恰在于此。论爭双方均言之有据,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不  相似文献   

10.
镌刻图章,书写条幅,都可用来抒情咏志,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场。鲁迅早年刻过“文章误我”、“嘎剑生”两枚图章,表示对孔孟粃糠的深恶痛绝,决心拔剑而起,誓与旧世界战斗,其志浩若长虹,其情何等高洁。叛徒江青不学无术,却自命风雅,也剽章窃句地镌刻图章,来发泄其反党之情。一九七一年四月一日,江青窜入故宫,窃取了国家大量文物,从中精选了三块玉石,命人刻了三方图章:一曰,“制怒”;二曰,“君向潇湘我向秦”;三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于连和拉斯蒂涅的家庭出身、性格特点、奋斗手段、奋斗历程指出:两人都是聪明而有才干、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功名的野心家.但他们又有着不同之处:人生道路不同,精神价值不同.  相似文献   

12.
儒家孔孟和法家虽然都正视刑罚对治国治民的作用,但两家的"刑罚"观却存在很大分歧。从三个方面分析儒法两家"刑罚"论存在的分歧,并探讨法家韩非子是如何在抨击儒家"刑罚"论的基础上建立法家绝对的"严刑重罚"论。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高校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本文对孔孟儒家道德修养学说,进行了粗浅概括的分析、研究、整理,分别阐述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孔孟儒家道德修养理论的主要内容。二是论述了如何正确评价孔孟儒家道德修养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的《可以吃的女人》和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有很多可比之处:两个文本涉及了“吃”人主题,却有不同表现;都运用象征手法,但承载的内涵不一样;主人公都是迫害狂精神病患者,但又有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和萧红的抒情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独立新帜,又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抒情小说,他们的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淡化冲突和情节,并且放慢了叙事节奏。但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人性美好的一面,而萧红笔下的世界则让人触目惊心,这点也表现在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沈从文的显得平和、从容、含蓄,而萧红作品中的情感则激烈、外露一些,他们对笔下世界的不同情感关照同时也表现在景物的描写上。虽然有这许多不同,但两人的作品都贯穿着现代乡村的“常”与“变”。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孔孟的“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的基本思想进行了分析和阐释,这一思想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为人之道;二是待人之道;三是治人之道。这三个方面表明了孔孟对人格修养、人的需要、能力和责任的认识,以及对主体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人性观的历史作用就在于把主体的思想放在变化过程中来考察,突出了主体性的功能,尤其是重义轻利的思想对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其缺陷就在于他们鼓吹剥削阶级的人性观,反过来又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柳素平 《南都学坛》2002,22(2):20-25
孔子的治史态度是严谨的、科学的 ,孟子在治史方面却过于主观化、片面化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不同的修史原则 ,对待史料的不同态度 ,历史评价的不同标准。孔孟不同的历史观、身份和经历 ,是二人治史态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个礼仪之邦,人与人交往时都使用寒暄语,而且寒暄语在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日语学习者来说学好日语寒暄语是更好地与日本人交往的必备条件之一。日语寒暄语虽有一些固定用法,但在同一场合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寒暄语,此外,同一寒暄语又可以用在多种场合。所以要想掌握并正确运用日语寒暄语并不容易。以日本人与陌生人初次见面和与熟人间见面时常用的寒暄语为例,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所使用的寒暄语,粗略地分析了日语寒暄语的一些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义利关系与社会财富分配直接相关,在社会生产关系转型时期总是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我国学术界多认为“孔孟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这是对孔孟极大的误解。从孔孟的言论和行动看,他们“重义而不轻利”,“尚义而不排利”。儒家义利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了两次蜕变,这是孔孟义利观被误解的主要原因。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义利观,必须区分儒家义利观的精华和糟粕,批判地继承孔孟义利观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赫钦斯和克尔都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实践家和思想家.相似的社会历史背景使得他们对大学产生了一些共同的思考,但相异的思想基础又使两人在大学观、职能观、人才观及目的观和实现途径等问题的看法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