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由于年代久远,世间沧桑巨变,扬州明代以前的地方志书早已散失殆尽,而今要窥其概貌,只能从一些旧典籍的注录中去探寻。又由于历史上行政区域统隶分合多变,政区名称亦屡屡更易,历史上的地域概念与现今的扬州往往名实不符,加之我国早期志书有多种表现形式,因此,我们不能以今天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志演变发展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对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的反映。由于我国社会经历了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不同的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我国地方志也经历了古代地方志、近世地方志和现代新方志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古代地方志是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社会形态下产生的地方志;近世地方志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下产生的地方志,现代新方志是新中国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后期,灾害频发,自然科学家通过测量与研究将其界定为“明清宇宙期”。晋东南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其自然灾害既具有普遍性,也表现出与其它地域不同的特色。本文运用大量的地方志文献对此作了论述,并对地方志在灾害记载中表现出来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对地方志的书写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扬州明代书院的兴建和发展,与全国明代书院的兴衰是密切相关的。明初,朝廷提倡科举,比较重视官学的发展,因而,一般人士对创建书院也不太热心。自洪武以后100多年之中,书院沉寂,即使宋代已负盛名的白鹿洞书院也毫无声息。到了明中期,科举渐趋腐败,官学亦逐步变为科举的附庸。教育的颓废,促使当时一些理学家起而建立书院,进行讲学,以救治时弊。王守仁、湛若水就是当时对创建书院最热心的两位理学大师,他们积极讲学于书院,推动了明代书院的发展。直至成化(1465-1487)以后,书院才渐渐兴起。白鹿洞书院也到成化元年才得以复兴讲学。扬州的资政书院就  相似文献   

5.
3、万历《朔方新志》五卷 杨寿篆修 本书完成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最先发起纂修本书的是宁夏巡抚崔振,时在万历四十二年。第二年书定稿,同时怀远(今陕西横山)人杨应聘接任巡抚,他作序付印,定名为《朔方新志》。本书最初的纂修者杨寿,宁夏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曾任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代非常重视地方志工作,自东汉起两千年来不断篡修、累积。据最近统计,国内现存地方志达8,500部以上,而流散国外的和己失传的尚未计算在内。这大量的地方志无疑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以地区为中心,丰富地保存了乡土各种资料,不但可供国家建设和科学研究参考,而且足以激发人民爱国爱乡的精神。五十年代,许多知名人士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上呼吁过“进一步开展地方志工作”。这一意见是很正确的。在  相似文献   

7.
明代实行海禁,这在以前历代王朝是不曾有过的。它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拟对明代海禁的原因、实施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翰林作为一种官制,始创于唐代中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明代它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在洪武年间废除丞相制度,永乐年间建立内阁制度后。而自内阁形成之初,翰林院与其关系一直非常密切,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对明代政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代扬州学者在扬州地方史的研究领域成果显著 ,其主要工作包括广搜史料、考辨史实、贯通古今、提供借鉴等等。他们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扬州历代政区沿革及运河变迁的探讨、扬州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研究、扬州历史遗迹的考证与保护、扬州地方志书与地方通史的编撰等方面。在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中 ,汪中、焦循、阮元等人对扬州地方史的研究又各有重点和特色。这对于我们从事区域史研究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明代对纂修地方志书极为重视,遍及各州郡县,所修方志数量极为可观,但散佚很多。通过对日本现存明代地方志与中国大陆地区相比较,发现有许多是中国大陆缺藏或残存的,因此显得弥足珍贵,而且对目前所见有关地方志目录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明代督抚制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了督抚制的特点和督抚的职责。作者指出,虽然明代督抚始终是以中央特遣官的身份出现,而不是正式的地方官,但明代督抚制的演变却为清代正式把督抚设立为地方官提供了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扬州评话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评话继承宋元平话,造成清代评话繁荣,印证了鲁迅提出但长期无人论证的平民文学再兴现象;还在创作方面跨越"五四"前后,对文学史分野和分期很有研究价值。扬州评话小说主要包括市井小说、武侠小说、名著新编。其审美特点是平民色彩和阳刚精神,与当代大众文化一脉相承。扬州评话历史久,价值高,涉及众多学科,须要建立"扬州评话学",加强全面研究,争取申报非物质性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整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14.
当代新编地方志形成一方古今之胜览,但在编创中也存在种种弊病,只有按照实用性原则去检验,才能辨别长短得失,纠正和预防偏差。  相似文献   

15.
宦官,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阶层,弄权害政,擢发难数,尤其是“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而明代宦官除了插手军政之外,还纷纷广置田庄,役占军民。其数量之多,危害之大,又非汉、唐宦官所能比。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明初,宦官只是“百计索取金银财物”,尚未涉及土地。  相似文献   

16.
一、官田来源与重赋区的形成杭嘉湖与苏松常等六府,是明代官田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国的重赋区。由官田额大所引起的重赋问题,成为有明一代该地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代。明代杭嘉湖官田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所特有的一个文艺理论范畴,通常被用来评诗、论画。意象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经先秦、唐宋之后,到明代才迎来了意象论的真正成熟。明代人在讨论意象时提出了明确的理论观点,认为意象要衡当、意象要含蓄、意象要虚构等。这些理论观点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把握关学在明代的发展脉络,采用历时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明代关学进行了梳理整合,认为会通朱陆、敦本尚实、躬行践履、教化为本是明代关学的显著特征.但有明一代,在不同时期、不同代表人物身上这些特征也有些许差异和变化.  相似文献   

19.
明代以降,关学发展至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概括来说,明代关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继承了张载勇于创造、兼收并蓄的学术传统,以振兴关学为精神指引和责任担当,积极传承张载关学学脉;二是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程朱理学,融合周程张朱于一体,思想上时有新见,开创关中学术新局面;三是晚明关学出现心学化的倾向,但就思想特质而言,此时关中学者仍不失关学原有的精神传统和学术立场。因此,关学在明代的新发展,既不可简单等同于一般意义上"关中理学",更不能否定其在整个关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荒诞剧并非西方的产物 ,中国荒诞戏剧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对明代荒诞戏剧形成的社会风俗背景、作品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结构类型的探讨 ,勾勒了明代荒诞戏剧的盛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