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骆帆 《社会福利》2005,(11):48-50
求索:收容遣送时期,建 立救助与管理并举的模式。 2000年上命伊始,荣道清站 长就提出了“以作为求地位,以 形象求发展”的理念。当时正值 收容遣送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开 展,收容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荣站长保持着清 醒的头脑,告诉全站职工对弱势  相似文献   

2.
达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本情况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拥有630万人口的地级市,因地处川、陕、鄂交界,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大巴山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心,流动人口历来较多。据统计,近5年来,该市收容遣送站年均收容、中转各类外流人员3500人次,其中,流浪少年儿童占20%左右。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流浪儿童较多的城市试办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文件精神,1997年达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收容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02,(12):25-27
大连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创建于2000年3月。几年来,中心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工作的新路子,用“教育好一个流浪儿,挽救一个人的一生,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化社会救助的内涵,分析研究流浪儿童的特点,把流浪儿童作为收容遣送对象中的特殊群体来管理,取得  相似文献   

4.
启动制约流浪儿童救助瓶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鞠青 《社会福利》2004,(2):32-37
制约救助瓶颈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究竟是强强制还是自愿存在争议。 按照1982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流浪儿童的收容和遣送可以带有行政强制色彩;而按照新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救助流浪儿童方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02,(10):21-22
在冰城东郊的阿什河畔,绿树掩映着一幢欧式4层楼房,这就是哈尔滨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1999年,在救助中心开办之初,身兼首任主任的市收容遣送站长王国荣就提出了以下工作指导思想:“将救助中心办成一所融社会、学校、家庭于一体,解决流浪儿童生存、生活、学习的特殊学校,让这里的每一个流浪儿童都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使他们的身体得到康复,思想得到净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11,(4):61-61
为进一步做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交流探讨各地典型经验做法,推动救助管理事业深入发展,由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湖北省民政厅指导,全国救助管理站站长交流会组委会主办,武汉市民政局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救助管理站站长交流会将于2011年9月在湖北武汉市举行,本届交流会主题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会福利和救助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民政事业单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做好社会福利和救助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在国家发改委的重视支持下,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项目己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并于今年开始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17-18日,全国救助管理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现场会在河南省郑州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民政厅局领导、救助管理业务处长、部分救助管理站站长参加了此次会议。河南省民政厅、北京市民政局、上海市民政局等18个典型单位介绍了各自开展救助管理工作的经验,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郑州市在救助管理工作和流浪  相似文献   

9.
张齐安 《社会福利》2002,(12):23-24
近几年来,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终于扭转了几十年来所形成的思维定势,跳出了传统收容遣送模式的窠臼,在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发展历程之后,实现了向社会福利属性的回归。今天,重温这一发展历程及其每一转折,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包括流浪儿童在内的困境儿童的救助工作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执行单位,自2001年合作项目开展以来,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基本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受流浪儿童欢迎和喜爱的"郑州模式":以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为依托,以"全天候街头救助点"(固定点和流动车)为纽带,以"类家庭"和"家庭寄养"为途径,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坚持跟踪回访,注重调查研究,开展与高校社工师生合作,强化社区预防,提供网络服务,定期总结评估,构筑综合性、功能全的全方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网络。以达到救助一名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一个健康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项目建设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救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救助服务网络体系,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救助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未保中心")建设项目,是民政事、比"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救助管理工作条件的改善、救助对象权益的保护和民政为民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未保中心"建设项目,也是近年来全国民政系统使用国债资金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建设经验和效果对于今后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其完成情况对于民政基础设施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各地要站在民政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把"未保中心"项目组织好、实施好、建设好.  相似文献   

12.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04,(5):52-52
截至2003年底,由民政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在全国各地兴建了130个专门为流浪儿童提供紧急庇护的救助保护中心。2004年民政部还将拿出3000万元部本级福利金,资助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会议上,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表示,做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能够预防和减少流浪儿童违法犯罪,保护流浪儿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2009年5月31日上午,在郑州市中牟县九龙镇,由比利时晨露国际出资、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建设的"晨露国际郑州爱童园"正在举行盛大的开园仪式,政府领导、民政同行、国际友人纷纷到会祝贺,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又一次先行,一个熟悉的面孔再一次进入大家的视野--这不是救助保护流浪儿童"郑州模式"的创立者、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王万民吗?  相似文献   

15.
高招之一:建立政府及其各部门的高效运作协调机制《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后,四川省各级领导多次来到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视察工作,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5年3月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31号文件出台后,即成立了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民政、公安等11个部门的职责。此外,市政府还成立了救助管理工作专门协调小组,使该市形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协调机制,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高招之二:搭建全方位救助保护工作平台(一)建立与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1.坚实的政策、资金、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确保了全市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正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日前,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建立领导和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救助保护机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救助服务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29日,重庆市民政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6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市政府144号文件精神和民政部最近颁布的《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各区县(自治县、市)民政局负责救助管理工作的科长、救助管理站站长,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参加了会议。重庆市民政局袁天长副局长与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8.
论流浪儿童的监护委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流浪儿童的问题。在现行立法并无关于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的 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民政 部门在流浪儿童的救助 问题上做了大量的探索 性工作。这种有益的尝试 虽然卓有成效,但在工作 中也遇到了不少法律上 的难题,有关流浪儿童的 监护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途径之一:建立全天候开放式的"流浪儿童之家".充分尊重儿童意愿,对流浪街头暂时不愿意进入"救护保护中心"的流浪儿童,采取完全开放式的救助保护方式,在有条件的单位或团体内建立"流浪儿童之家",工作人员由本单位志愿者组成.  相似文献   

20.
赵长贵 《社会福利》2002,(12):28-28,29
近年来,由于受打工潮的影响,流入社会的少年儿童呈直线上升趋势。据吉林省桦甸市收容遣送站的统计,1998年救助流浪少年儿童7人,1999年增至10人,2000年救助12人,2001年救助24人,今年1至6月份已救助7人。因此,对流入社会的少年儿童搞好救助、教育、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因人因地制宜 开展救助疏导工作 对需救助、保护的流浪少年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