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生态和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成 《学术论坛》2007,30(11):167-171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生态文明的价值指向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人及其社会的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观的理论本质就是在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协调发展中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共进.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生态和谐的构建要求,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和谐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明 《理论界》2009,(1):44-45
构建和谐社会,其根本着眼点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所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互动共进、和谐统一的历史过程.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过程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理想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个重大的基本事实是:我国已进入一个差异性社会.与阶级对抗性社会、同质性社会相比,差异性社会是一个性质和类型完全不同的社会.人民在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上趋于一致,而在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方面不断分化,人群分为不同阶层.把握这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差异特点,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对象,更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规范理论构建的主要根据.治理差异性社会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差异的正义".这一原则既是"差异问题的正义思考",更是"社会正义的中国思考".坚持"差异的正义"逻辑既需要基于我国物质生产水平和经济结构状况来真切地认识差异的性质、类型、结构和程度,反思和分析差异的根源,更需要坚守差异的合理性、合法性与历史性,以良序治理差异性社会.  相似文献   

4.
王斌  李康平 《东岳论丛》2006,27(6):125-128
从政治学的理论视角,阐述构建和谐社会是政治指导思想与政治目标的高度统一和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与政治建设本质要求的有机统一;坚持“五个统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的有机统一;提高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与政治建设能力的有机统一;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与政府管理与建设新任务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论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司空 《江淮论坛》2008,(3):118-121
总体性在卢卡奇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对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总体性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整体决定部分,它关乎和谐社会的出发点.2.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理论的指导作用.3.总体性方法的现实载体是无产阶级及其组织形式--共产党.4.总体性作为方法坚持中介性思维,它的核心就在于,将直接性作为它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简单地抛弃直接性.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充满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社会理念.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努力解决我国社会人的发展不均衡现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展开人的全面发展由理想到现实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总体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现代教育方法则渴望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间性的有效转换,改变以往对教育主体的单向认识,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真实的活动关系,强调形成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尊重的教育"的理念,重视培养有能力获得、形成知识的人,而不是教育本身的客体化走向,与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构建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曹延莉 《理论界》2009,(8):32-33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二者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地、合理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了人、依靠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利益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利益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奠定了人的生存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人们追求本真利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生活场域,完整、准确地理解利益内涵才能引导人们合理地追求本真利益,并为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本文从总体性维度、批判性维度、价值性维度和历史性维度对利益内涵进行多维解读,鼓励人们追求精神性与物质性、自然性与社会性、意义性与实在性、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统一的利益,引导人们形成自觉的利益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创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以及居民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纽带,是实现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多样性的良好平台.针对所列举的吉林省社区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对问题的成因做出了分析.这些问题需要在政府统一协调下,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泉民 《江淮论坛》2007,6(4):10-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存论哲学标志着对传统哲学的逆反和新的哲学范式的萌动.现代生存论哲学对近代主体哲学和道德观念进行批判呈现出两条理论轨迹一是从个人主义走向新个体主义;一是从个人主义走向共同交往.生存论哲学在主体间性问题的理论误区,在于割裂了个人与社会、理性与非理性、理想性与历史性的统一.要走出生存论哲学的理论误区,必须确立人的存在的总体性视野和历史性视野.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一个相对完备的社会政策体系,是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功能要求和逻辑结果,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社会政策时代的标志.改革开放后,在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下,我国出台经济政策较多而少有社会政策.中共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指导下,我国实现了"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跨越",初步建立起一个"广覆盖、多层次、保基本、低水平"的社会政策体系雏型,但这一体系的应急性、二元化和碎片化特征严重影响了发展的可持续性.根据普遍性、制度统一和系统性原则,加快构建发展型社会政策体系,是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构建发展型社会政策体系的首要目标或主要困难,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5.
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事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当前,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面临的主要难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思想观念落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及境外政治意识的渗透四个方面.为此,应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素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统一、增强抵御政治意识渗透的能力等方面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  相似文献   

16.
邱仁富  黄骏 《学术论坛》2007,30(9):61-64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样性文化共生发展的社会.多样性文化共生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然而多元文化是一把双刃剑,给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注入新的血液的同时也黏附着一些不确定因素;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推进多样性文化与主导性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冉文伟 《兰州学刊》2007,2(12):106-108
公民正义感和正义感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强化公民正义感和正义感能力是化解冲突、实现人际和谐,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公平正义的需要,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要明确公民的正义职责和义务,建构和弘扬为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主义正义观;要把正义感能力作为现代公民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和要求;要在教育过程中贯彻正义原则,坚持正义教育的纵向性和横向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复杂性科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复杂世界的一种新的思维范式,这种新的思维范式就是以一种整体思维、关联思维、非线性思维来思考和把握复杂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复杂性思维范式为指导,使我国的和谐社会体现出整体协调性、开放性、人本性,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以及发展的有序调控性等系统特征。  相似文献   

19.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奠基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首次提出"总体性"基本范畴,总体性思想在卢卡奇哲学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全面准确理解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对于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奠基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首次提出“总体性”基本范畴,总体性思想在卢卡奇哲学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全面准确理解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对于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