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 ,如何看待稳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怎样从容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新挑战 ,采取哪些措施来开拓经营 ,是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就此作些初步探讨。一、加深对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认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被列入我国“十五”计划 ,国务院和中央银行对此态度非常明朗。为什么要“稳步推进” ?对其重要性和实际意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是巩固和发展利率改革成果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 ,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利率杠杆…  相似文献   

2.
吴琼  王国钰 《兰州学刊》2009,(1):188-192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也是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实行利率市场化,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利率市场化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文章以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切入点,实证分析了典型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认为根据我国国情,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走渐进式的改革道路,重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安排。  相似文献   

3.
一、改革利率制度的必要性 近几年,在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对利率制度也作了一些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行利率制度,还大大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率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它还远未成为调节经济的杠杆。现行利率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也是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实行利率市场化,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利率市场化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根据我国国情,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走渐进式的改革道路,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率市场化、储蓄与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涛 《东岳论丛》2004,25(1):75-78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的目的就是通过放松或解除政府对利率的各种限制措施,充分发挥利率的市场杠杆作用,增加储蓄和投资,提高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但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能盲从。目前我国利率杠杆还无法发挥对储蓄和投资有效调节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前提不完善。因此,建立和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制度条件是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我国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逐渐转变为了负效应,并且利率政策的效果也在逐渐减弱;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观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利率政策在实施时必须配合以货币政策等其他手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国债利率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邦驰  王勇 《天府新论》2001,(2):14-17,21
国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国债市场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国债利率则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采取循序渐进方式推动国债利率市场化,对于引导社会资源配置,调节社会流通,控制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利率的负面影响吴高峰,李惠,潘学锋,严江华1995年央行为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曾两次提高贷款利率,并已达到预期的,抑制了物价过快增长。这足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众所周知,利率水平的波动都有正、反两方面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正>利率的功能是指利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职能作用.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则主要是通过利息的支付及调整(包括利息率的高低、变动时机和结构等方面的调整)所引起的经济利益关系变化来实现的.为了合理配置资金资源,并使所有者和使用者都能从经济利益上关心借贷资金的集聚与运用及其经济效益,就需要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功能.一、利率功能作用的一般内容利率及其机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率作为资本的价格,其进行市场化可以优化资本配置,促进实体经济转型,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和"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的金融领域改革重点任务。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下一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应逐步放开银行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直到最后完全放开。在此背景下,研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大庆市金融机构的影响,对于深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预防潜在风险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适时渐进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体制改革变得日益重要。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应双管齐下: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健全货币市场,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积极、慎重、稳妥地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迈出重大步伐。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完全市场化的重要标志。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对黄山市农村信用社目前的定价机制、定价能力进行了调查,着重了解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效果。并研究分析其在利率完全放开后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遵循价值规律,运用价格、工资、成本、利润、税收、信贷、利率等价值范畴上。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运用价格杠杆搞活经济,繁荣市场,促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价格管理体制上进行初步改革,也具有一些特点,因而,对内地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某些方面很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来看,虽然各经济体面临的国内金融环境各自不同,但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都面对着相同的问题,不同的是各国针对同一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就过去的历史经验来看,主要分为激进式和温和渐进式两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模式。从各国的利率管制到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各国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政策中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启示,从而更好地指导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结合国内的实际民间借贷市场的畸形发展与正规金融市场协调发展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提出民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提升各类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渐进式模式,其带来的利率变化也对商业银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各类型商业银行均面临利差收窄、盈利下降及坏账增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利率的现状。 利率(利息率的简称,以下同)是借货双方在一定时间发生的借贷行为或其他信用形式所形成的本金与利息的比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利率杠杆已被纳入金融体制改革的轨道,被称为实施间接控的经济杠杆之一。1979年以来,银行先后八九次调整了存款和贷款利率,增加了不同利率的存款种类,扩大了存款计息的范围,开办了单位定期存款;实行了按不同期限的贷款差别利率,规定了加收利息、优惠利率、浮动利率的办法;变实偿拨款的许多基建项目为有偿有息的贷款,随着资金拆借市场的建立与债券、股票市场的开放,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温州地区,利率已作为一种有力的经济杠杆推动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改革决策。从企业外部来说,需要有关政策、法规的配套实施,需要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银行作为国民经济调节的杠杆,应当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信贷、利率、结算、债券、资金市场等经济手段,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因此,研究分析经济、金融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适应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要求,增强金融改革意识,制定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改革办法,无疑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敏 《学术探索》2004,(7):29-32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但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和制约因素 ,因此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循序渐进 ,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改革被称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最后一道堡垒”,虽然我国已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坚实步伐,但是,离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还很远。从产权经济学的观点看,价格是产权的标价,产权也是定价的制度基础。由于利率是一种价格,所以利率的决定问题实质上是产权的确定及交易的问题,因此,要改变目前利率形成机制,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其根本措施是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保证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必由之路。重新确立新的基准利率体系成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为重要的内容。当前中国基准利率的形成方式需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中国金融问题的根本是价格形成机制扭曲。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次重大改革,其思路、方式、政策有必要作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