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泽  于士元 《城市》2011,(9):44-48
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难题。随着城市中心区的日臻成熟,通过新建和改造道路来缓解交通压力,在空间上已经基本没有潜力可挖掘,即使有空间,也需要在经济上付出巨大代价。引起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交通的需求和供给之间不平衡,因此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交通职业教育层次齐全、布局合理,已经形成了以高职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和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于一体的交通职业教育体系。这些年来,交通职业院校在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办学模式,创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办学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激活了交通职业院校内在的办学活力。  相似文献   

3.
李泽新  管杰  李小寒 《城市》2016,(4):60-64
新旧城区交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以四川阆中为例,在分析阆中城市交通问题的基础上,对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交通的协调关系进行探讨,提出新老城区交通衔接的发展策略,并从协调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关系、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道路设施建设以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撑,传统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TOD发展模式出发,分析"BOT+TOD"投融资模式的特点及其总体方案,并且以佛山市地铁二号线为例,提出"BOT+TOD"的具体实施路径与操作方法,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通过此创新投融资模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成功运用,改善融资困难局面,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红军 《城市》2011,(12):71-73
目前,我国已经迎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潮,全国范围内每年有数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成并投入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由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预计"十二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将达2万亿元。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有工程规模大、施工技术难度高、工程风险源多、社会关注度高、投资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陈荻莹 《职业》2011,(27):107-107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AutoCAD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交通工程、机械工程等行业应用更为普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力发展CAD教学已刻不容缓。因此,许多中职院校已把AutoCAD作为交通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政治、 经济的一个重要议题,而交通领域作为能耗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交通低碳化转变对于低碳城市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笔者对常州市低碳交通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目前常州市低碳交通存在以下问题:公共交通利用率低;交通能源消耗结构单一;交通需求不断增大导致私家车保有量增长.通过对常州市低碳交通现状的研究,提出常州市低碳交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常州市低碳交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瑞典哥德堡早在1984年已经在有轨电车线路上设置实时信息系统。随着研究开发计划的进展,现在已在全市范围建立了一个新的、先进的实时信息系统,所有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在所有车站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这个实时信息系统称为KomFram,是欧洲规模最大的系统。除了为乘客服务以外,还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规划部门,公交经营者和司机,交通控制中心,交通信息  相似文献   

9.
白国宁 《现代交际》2008,(11):54-54
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父亲从乡里的中学调到镇上教书。当时交通不太方便,每天唯一一辆途经村子的中巴通常都在父亲没有下班之前就回村了。赶不上回村的车,为了解决交通困难,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几天下来,我骑摩托车的技艺已经很纯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汽车数量不断攀升,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就为我们解决现代社会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文章主要介绍了蚁群算法,并分析了蚁群算法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汽车已经逐渐成为每个家庭的生活必需品。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高校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本研究对西南大学北区存在的交通问题进行识别,运用城市规划的相关原理,以缓解西大校园内的交通问题为目的,并针对各个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下班开车过中山",在某位南昌网友所编的"南昌四大傻"之中位于第一,由此可想象中山路的拥堵情况。对于城区范围不算大的南昌而言,繁华地段的交通窘境已经显现出来。以八一广场为中心,周边纵横交错的道路是南昌交通最为繁忙的地区。而这一区域也是南昌的商业区集中之地。庞大的人流和车流造成的压力与日俱增。此外,在象山路和抚河路,交通拥堵的状况也显得日益严重。在南昌市公安交管局的一份内部资料上,有这样的文字,"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城市规划不合理,交通设施、交通工程难以适应现代交通需要。"毫无疑问,对于三年后将举办的城运会而言,交通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4月9日,是北京市对行人闯红灯实施处罚一周年。昨天记者随机在几个路口观察行人过马路是否"红灯停",发现部分行人依旧习惯"中国式过马路",仅一个路口16分钟就有近180名行人"闯红灯"。当天,百余位志愿者在朝阳区大望路四个路口举办公益宣传活动,提示人们不要闯红灯(4月8日《新京报》)。行人闯红灯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的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城市交通总体上不尽如人意,交通问题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城市病之一。随着我国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和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燃油紧缺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王冉 《职业》2015,(10):129
铁路交通的发达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铁路事业的繁荣不仅使居民生活出行更加便捷,也带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铁道部为了提高我国铁路事业的运营质量,不断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HXN5是由国内机车制造工厂生产的先进车型代表。这种机车车型的问世,一方面体现出铁路交通对于全世界来说都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更加体现出我国对于铁路事业的重视力度,不仅在理论中意识到交通的重要性,更在实践中通过吸取国内外更为先进的技术,融合国内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已经大大提高了我国铁路运输的性能,这种机车在我国的使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提高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周榕 《安家》2006,(9):245-246
在北京,堵车似乎是一个令所有人头疼又绕不开的难题.北京的交通主管部门已经声明:北京的堵车问题不再是交通部门所可以解决的,因为北京的堵车问题源于北京城市规划结构性失衡所导致,也就是说,北京城的堵车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7.
在工业时代以前,幸运者和不幸运者交通速度的差别也就是马和人的平均速度的差别。今天,穷人仍然以大约和以往一样的速度在走路,但是富裕者却已经从时速为10公里的一匹马的速度,增加到时速为1000公里的喷气式飞机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的超常增长已经为世人熟知。如今,中国已经有160座城市的居民超过百万,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居住在城市,这个增长速度是西方城市的两到三倍。这种空前的人口移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中感受最明显的部门之一就是交通。中国汽车数量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加,因此,城市规划者和交通管理部门必须有创新性的技术才能解决道路拥堵。尽管北京等城市都已经建立了好几个专门播报最新路况信息的广播电台,但仍然无法防止拥堵的出现,如  相似文献   

19.
刘凤华 《城市》2014,(9):32-35
正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沟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途径4个省市,不仅对我国南北方的经济发展、物资交流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它的带动下,运河沿线城市根据自身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周边环境,发展出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产业。天津静海独流老醋、天津杨柳青年画以及山东临清贡砖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些运河沿线城市的特色产业多创立于明朝,至清朝时已经颇具规模,成为当时进献皇家的贡品。但是随着近代化的推进和近代交通  相似文献   

20.
阴炳成 《城市》2004,(4):28-31
一、引言 公共汽车作为一种大容量的交通工具,在对有限的道路资源的利用率和安全性上,有私人交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优先发展公共汽车交通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出路.路中型公交专用道通过在一定路段设置必要的物理设施和管理措施,明确各类交通流(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公共汽车等)的通行空间,尽量减少相互的干扰,从而提高公共汽车在路段的行驶车速,在各种专用道形式中被认为是较优方案.然而,目前对路中型公交专用道停靠站的布设方法缺少相关的分析,本文首先通过建立以公交车车均延误为目标的分析模型和交通仿真分析手段论证了其停靠站的最佳位置;进而对停靠站进行了详细的交通设计,保证乘客进出公交站台的安全与便捷.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考虑,达到减少公交车在停靠站的延误和乘客进出站台的延误,最大限度发挥出公交专用道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