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基本公共服务的功用是调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及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保障社会和谐发展。义务教育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之一,是各级政府应最优先保障经费的内容,当前我国对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主要以中央转移支付为主,经省级统筹,由县级人民政府具体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均等化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公共服务的水平。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分析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等化保障水平存在的问题困难,旨在探讨如何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缪小林  张蓉 《管理世界》2022,38(2):129-149
基于公式化分配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不断推进各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均等化,但还不能保障居民感知层面的均等,均衡性转移支付需要迈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制度化治理.本文从充分性和平衡性两个视角刻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构建均衡性转移支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治理逻辑,主要围绕"转移支付→支出行为→均等化感知"主线,重点考察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和绩效激励产生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强了居民充分性感知,但对平衡性感知的影响不显著;(2)民生服务支出有利于提升居民充分性感知,交通运输支出有利于提升居民平衡性感知,但均衡性转移支付对这两类支出占比提升存在显著抑制;(3)适度的公众参与能够改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的积极影响,但社会监督和绩效激励两类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结果 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提升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感知水平,引导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行为是关键,激发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和完善绩效激励是重点.  相似文献   

3.
王建中 《决策》2006,(12):57-58
近十年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重心主要向中两部地区倾斜,2004年全部转移支付中,中两部占用86%,东部占14%,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中西部占91%,专项转移支付中西部占82%。2004年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47.5%,含税收返还等在内的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1.3%,实施财力性转移支付后,中西部地区财力比重由41.3%提高到48.5%,上升了7.2个百分点。由于中央财政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较多,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了53.7%。实践证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调节和缩小地区间财力差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拟自然实验,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可有效校正选择偏差问题的 PSM-DID 方法构造“反事实”状态,估计改革对县级财力水平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显示: 改革增加了人均本级财政收入,却减少了人均转移支付水平,且下降幅度较大,致使人均财政总收入减少,表明“省直管县”改革不但无法提升,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县级财政状况。东、中部地区的平均处理效应与全国类似,上述结论具有比较好的稳健性。此外,还进行了影响机制检验,地级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的财政竞争以及省对各市、县的协调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体制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作为拟自然实验,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利用可有效校正选择偏差问题的PSM-DID方法构造"反事实"状态,估计改革对县级财力水平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显示:改革增加了人均本级财政收入,却减少了人均转移支付水平,且下降幅度较大,致使人均财政总收入减少,表明"省直管县"改革不但无法提升,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县级财政状况.东、中部地区的平均处理效应与全国类似,上述结论具有比较好的稳健性.此外,还进行了影响机制检验,地级市与县、县与县之间的财政竞争以及省对各市、县的协调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体制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改革以来,金额巨大的财政转移支付是否是地方政府支出规模持续扩张的重要推手,国内研究对此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国外经典文献提出了"财政幻觉"等4种假说,来解释转移支付对政府规模的影响,但这些理论解释是否适用于中国,有待检验。通过引入"价格效应"——转移支付导致公共服务的价格下降,本文从微观视角揭示了一般性转移支付产生"粘蝇纸效应"的独特机制,即"价格效应"是转移支付促使地方政府支出较快增长的关键因素,这印证了税收成本假说。基于2000~2007年中国县级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以及多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证实了上述发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建设地方税系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汤平 《决策导刊》2010,(6):22-25
县级财政作为国家行政体制的重要层级。它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贫富差距悬殊,地区间财力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财政困难比较突出,在国家转移支付补助财力的情况下.县级财政仍人不敷出,“保吃饭、保运转、保民生”成为中西部地区财政的主要任务。为此,如何探索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石柱县为例,分析现状,剖析原因,寻找对策,旨在为县级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完善作思索。  相似文献   

8.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在均等化模式的构建中,我国面临的困境有: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地方政府利益"二重性";中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政府间财力和事权的不对等。克服这些困境,主要方略有:转变政府职能,确立服务型政府理念;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规范转移支付,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公共服务领域投资体制,构建多中心体制;健全均等化模式的法制体系,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要制度,对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是与财政体制改革交织在一起的,它既要努力实现财政均等化,又要照顾在原体制下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这也就决定了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必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缩小地区差距,然而学者们对于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差距中的目标定位存在分歧。本文利用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表明,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短期内可以缩小政府间的财力差距,在长期内能够通过影响各地的公共支出水平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世纪新要求,如何做大财政蛋糕,增强县级可用财力,一直是一道困扰各级财政部门的头痛难题。自199年实行分税制以后,由于分税制明确划分了各级财政收入的具体项目,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县级财政的财力状况困难重重,可用财力相对减少,组织收入难度增大,历史包袱难以消化,县级财政资金调度异常困难,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削弱,地方政府利用税收框杆调节经济手段力度疲软。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财政部门怎能肩负起新世纪“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任?怎能身体力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为尽快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切实增强县级财政的可用财力,使县级财政迅速从困境中走出来,应当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进新近发展起来的新财政集权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以财政集权和转移支付为双内核的旨在解释非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内收入之比的理论框架,并设计了4个研究假说。通过构造1999~2009年间财政集权的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并使用系统GMM方法,本文证实了所提的假说。基于这些实证结果,本文重新评估了财政集权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财政集权将激励净流出地区的地方政府伸出援助之手行为,而在净流入地区,虽然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对财政集权的这一效应有所抑制,但总体上还不足以改变其援助之手的性质。本文的这一发现支持了新财政集权理论而证伪了陈抗等至今仍被广泛接受的一个攫取之手之观点。  相似文献   

13.
关洁  冯睿琪 《经营管理者》2013,(26):145-145
上级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会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产生"挤出效应",即上级财政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增加,挤出了下级政府用于教育的财政资金,其部分抵消了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政策所应有的效果。本文通过理论图形对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挤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在其基础上探讨了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八省,民族地区的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距,使民族地区在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的同时,获得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财政转移支付的角度,用历史与实证的方法,结合区域统筹发展模式,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制度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沈殿英 《经营管理者》2013,(28):140-140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促进落后区域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税和转移支付是联结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两个重要纽带,本文研究当上级政府的目标是均衡地区经济和民生发展时,分税会如何影响转移支付的结构。理论研究表明:从上级政府角度看,当税收分成上升后,如果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会让发达地区的发展积极性比欠发达地区降低得更多,这可称之为"消极均衡策略";如果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会让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积极性比发达地区提高得更多,这可称之为"积极均衡策略"。因此,上级政府为均衡地区发展,倾向采取积极均衡策略,即提高专项转移支付占比。利用县级和省级财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上述研究发现从财政分权的视角解释了中国专项转移支付占比居高不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4,(45):15-15
正如何有效解决制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资金问题?对此,山东日前首次将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将2014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增量资金42.45亿元,全部拨付到市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8类基本支出需求改为按常住人口测算。今年起,山东财政完善了县级基本支出需求测算办法,对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的农业人口流入县,将计划生育、公共就业等8类基本支出需求的测算口径改为按常住人口测算,鼓励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地区环保投入具有策略互动特征的基础上,模型分析了禀赋和财政能力差异对地方政府政策目标的影响,并讨论了平衡地区资源禀赋的生态转移支付政策对地区间环保联合产出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环保投入策略互动特征的引入,使得环保联合产出最大化对应于适度的地方政府资源禀赋差异程度,差异程度过大或者过于平均,都不利于激发地方政府活力,为高质量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稳定条件。此外,专项转移支付政策相比于总量转移支付政策,能够更有效地激励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方面投入努力;而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在实践中的信息对称要求,建立市场化运作资金池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安排是进一步加大地区环保投入水平的可行政策。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确保环保投入发挥成效,测度地区生态外溢效应、优化专项转移支付政策,建立市场化运作资金池、提升横向转移支付占比等方面,提出提升我国环保投入资金使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这当中,转移支付是重要的手段。随着财力的增强,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各地不断加大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力度,着力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为各地多办惠及群众的实事提供了财力保障,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区财力差异很大,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区财力极不均衡且差额较大。转移支付是减小地区经济水平差异的主要办法之一。通过比较韩德两国和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异同给我国今后的转移支付制度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