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认为,研究科技进步法的配套立法问题,首先应对科技的主体性有相当的认识,从而才能确立科技进步法的基本原则或价值取向;而只有在此基础价值层面上,科技进步法才能与其他基本法形成互动关系。文章认为,我国科技进步法应确立三大基本原则,即促进科技进步原则、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原则、科学研究自由原则。在这三大价值目标的基础之上,科技进步法与其他基本法形成互动关系:一方面,传统部门法需要科技进步法来应对现代科技对它们的冲击;另一方面,科技进步法的配套和完善需要其他部门法综合调整,即价值同构、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2.
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而科技进步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探讨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评判科技进步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根据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了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进行了例证分析。证明该模型在评判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方面是可行的,并且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而科技进步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探讨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评判科技进步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根据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了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进行了例证分析。证明该模型在评判县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方面是可行的,并且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价值论出发,建立起一个包括科技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在内的经济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科技进步贡献率、规模报酬、知识资产价值的评估以及经济增长集约化等有关知识经济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主体的价值创新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明农业产业化主体价值创新丰富内涵的基础上 ,指出农业产业化主体价值创新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发展理念 ,探讨了农业产业化主体价值创新与农业科技进步的关系 ;指出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奠定了农业产业化主体价值创新的物质基础 ,推动了农业产业化主体价值创新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与技术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寻找对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的途径中,对它们保持价值理性和批判理性,努力做到:坚持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关注人文视野中的技术;坚持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从而破除迷信而崇尚真理,实现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是网络文学走向成熟的表现.网络文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它的审美价值的时代性,快乐性、大众化、自由性取向,已为人们所认知.正确地认识网络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条件下价值创造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进步使劳动的具体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引起了二重社会后果一方面,劳动内容的质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价值创造的源泉仍然是抽象的活劳动;另一方面,劳动内容的量却大大增长,从而使价值创造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产品责任制度是近代科技进步以及工业化的产物,这一制度的价值取向经历了以下诸阶段:资本主义早期契约责任所体现的效率优先;20世纪早期过失责任、担保责任及推定过错责任所体现的公平价值开始被重视;20世纪后半期严格责任所体现的公平优先;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严格责任的改革所体现的公平与效率妥协。促成产品责任制度及其价值取向如此演变的原因不外乎科技进步、现代化大生产造成的产品极大丰富、消费者安全意识逐渐增强等因素。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改革应更加关注社会公平,从而使效率获得一个稳定长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一个开放系统 ,它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拓展。科技进步条件下具体劳动形式的变化 ,虽然没有改变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本质性内容 ,但却引起商品生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 ,从而拓宽了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的范围 ,使它由狭义的物质生产领域跨越到了广义的非物质生产领域 ,实现了劳动价值理论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创新型社会,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四大作用:动力作用、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协调作用。在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中,可以通过下述五大途径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创新型社会中的作用:以观念创新引导制度创新;以社科理论创新促进社会进步;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以文化创新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活动,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具有显著的传播学特征。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的传播者包括科技论文的作者、期刊编辑群体、期刊编辑部或杂志社等;科技信息是科技期刊的主要传播内容,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之一;科技论文作者在科技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传播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日益扩展。在科技信息的采编、审读、刊发等各个环节上,科技期刊编辑主体具有“守门人”功能,编辑取舍稿件的决断就是最值得关注的“守门”行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期刊的出版形态由纸质印刷向数字化电子出版物不断演进,这个过程是计算机领域的数字技术向科技信息传播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是科技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在学术评价中,“期刊级别”和“核心期刊热”等现象影响着科技期刊的媒介威望,作为学术传媒的科技期刊必须摒弃偏见,打造特色,发挥优势,树立良好的媒介威望。  相似文献   

13.
科技伦理研究应该实行人文转向,这是科技伦理研究的一个新提法。不仅科技伦理评价的本质要求科技伦理实行人文转向,而且从科技伦理的人文价值中,能够更深层次地让人们认识到科技伦理研究实行人文转向的迫切性。同时,对当代科技发展作人文思考,会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对科技伦理研究实行人文转向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立足世界汽车发展史,阐述技术进步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现状,并同世界水平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文化发展过程,一个科技文化价值观发生作用的过程,科技文化的价值观已广泛渗透到技术创新过程中。但科技文化价值观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对技术创新中科技文化价值观冲突的有效调适,因为科技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时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制约技术创新的发展。科技文化价值观冲突集中表现为传统社会意识与现代社会意识的对抗、本土观念与外来观念之争,在理性与非理性、宽容与制约等方面存在矛盾,我们必须对科技文化价值观冲突进行有效调适。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科学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我国的科学道德建设,以促进科学的健康发展。现阶段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必须做到:明确科学家的道德责任;加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自律;建立科学研究的伦理约束机制;弘扬科学精神,营造有利于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科学管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加强科技法制建设,提供科学道德建设的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进步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农业科研投资是实现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条件。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以农业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从总量、结构和强度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农业科研投资的变化趋势,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结果发现:第一,长三角地区农业科研投资总量和投资强度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从长期来看,农业科研投资中的财政补助收入与农业GDP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农业GDP是承担政府科研项目收入和技术性收入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发展具有技术传统和精神传统,而且形成了社会建制。技术也是社会地建构起来的。科学技术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科技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它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尺。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要注重人文关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进步中的阈值是企业研发效率、企业的市场需求规模所必需达到的最小值。企业研发投资具有的规模经济特点,导致企业技术进步时存在市场需求规模阈值。当企业市场需求规模既定时,则存在企业研发效率的阀值,企业研发效率阀值与企业市场需求规模成反比。寡头垄断或完全垄断可以降低企业研发效率阈值。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适当的企业外部环境如知识产权制度、税收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和扩大技术进步的收入规模,从而有利于企业克服技术进步的阈值障碍。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生产力系统的重大变革。推进技术创新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迫切需要社会制度提供有效的支持。一个社会技术创新的程度,取决于该社会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