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晚清民初传统教育转型之际,众多文话以教科书的身份步入学堂讲授活动.文话在思想倾向、著述体式与内容偏尚方面的变化,无一不与教育近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经学影响的日益式微促使文话叙事由经学传统转向文学话语,推动了主体性文学观念的流通,从而使文话具有了面向现代文论的转型特征.作为教科书的文话,映射出当时社会对中国文学科目设置、内容安排、教材选择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其书写策略的转变成为观察学堂章程影响下的国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泰西科学观念的传入,加上传统学问自身统系的渐趋严密,使得文话呈现出学理性的提升,而学堂讲授在特定的情境下又使技法重提成为文话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提醒我们,作为转型时期的文化现象,文话之走向近代具有学理层面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文略》是一部辑录汇编式文话,为晚清吴荫培所撰,最初名作《文征》,定位为家塾课本,采取桐城派“格律声色”之说架构全书。后因经历清末教育改革受“癸卯学制”影响,增加了大量的文学教育相关内容,从而创建了集史、论、选于一体的文话体例。《文略》以新的体例,通过剪辑拼接,系统性地构建了作者理想中的文章教育和文法传授模式,并生动地诠释了文章格律多样的技法与风格,实现了对传统文章学资源的重新阐释与再造。从《文略》捍卫传统的著述姿态,可一窥传统文话面对清末民初历史风潮的应对策略与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作为批评文体的明清文集凡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时期,图书编纂中撰写凡例之风日盛,集部著作也不例外.从文学学术看,明清文集凡例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批评内容,集中体现了编纂者对许多文学根本问题的看法,是研究特定时代文学观念、文学批评的重要史料.形式上,凡例以排比科条为主要特征,长短不拘,结构自由而近于松散,与诗话、文话等比较接近,而迥异于序跋类批评文体.入清以后,文集凡例篇幅趋长,在结构、层次、逻辑上都呈现出精心结撰的倾向,并逐渐摆脱对成部著作的依附,衍变为一种独立而活跃的文学批评文体.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文章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定义演变、历史发展、核心问题和学术特点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论证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及其批评在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及第三世界文学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5.
清末最后几年,自觉地引“文话”入“白话”的现象开始在报章白话文中大量出现,并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至民初,报章白话语言的“文话化”趋势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报章白话的“文话化”做到了使白话高雅化和书面化,提高了白话书写的表达能力,提升了其社会文化地位,同时也促进了报章“文话”的白话化,发挥了“使文言白话的距离比较接近”的历史作用.然而,这一清末白话文运动和近现代语言文学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白话书写现象,迄今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文学研究中,思考学术何为、学者何为等学术精神生态问题,已经日益迫切而无法回避了.在大师之后的历史境况中,学者强烈的主体意识极为重要.在当代创新话语中,创新之路在于将创新与生命多样性紧密结合.意识形态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语境,文学研究不是脱离政治,而是去思考政治语境中的文学研究何为问题.学术声誉是文学研究学术生态的思想氛围,对学术发展和学者精神提升具有不可忽略的独特作用.文学研究还需清醒地认识到学术国际化处境和确立本国文化立场的紧迫性.文学研究者具有多重身份,作为科研人员、文学教师、人文知识分子和本国文化代言者,在维护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生态上,他们的身份意识和职业精神将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7.
朱寿桐 《学术研究》2022,(6):164-17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两方面的学术基础,第一是中国文学的学术基础,第二是西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学术基础。鲁迅是将西方的文学研究传统引入中国文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学术开拓者。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开辟了以西方文学学术体制的文体研究为主导的研究方法,他还是比较文学研究和勃兰兑斯式文学批评的首倡者和卓越的实践者。鲁迅自己的文学实践也为瞿秋白开创社会政治学研究的学术传统准备了基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新文学发生十数年后,在鲁迅等文学家和文学研究者的开辟下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创建了自己的学术基础,只有在全面继承和发展新文学研究学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才有可能建立起这个学科的学术辉煌。  相似文献   

8.
朱国华 《社会科学》2005,(12):96-104
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布迪厄文学场理论在当代文论语境中有其重要的意义。布迪厄的文学场概念,为超越对长期以来盛行的文学的内部与外部研究的二元对立,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思路。文章讨论了布迪厄与当代西方文学社会学家的学术互动关系,尤其对戈德曼的发生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与布迪厄的文学场社会学进行了一个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9.
近期以来,我国文学研究中学术创新性的严重匮乏已引起广泛关注,学界提出了各种解释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失语症”论和“学术失范”论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本文认为,我国文学研究与相邻一级学科及文学研究自身各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彼此分隔,是造成我们文学研究中学术创新性匮乏的重要原因。跨学科研究是我们的文学研究实现学术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当今国内外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亦是著名文学家,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百年来学界对朱熹理学与其文学每一类别及文学著述的关系基本都有研究,并且不乏重要的见解,但也存在着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有所不足,因而缺乏从总体上打通理学与文学关系的深刻见解。这就要求我们跳出单一的视角和范围,从整个中国学术文、史、哲贯通联系的视域出发,结合时代与历史的发展来系统研究、深入探讨朱熹理学与文学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意义,以推动未来朱子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