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后殖民批评的主要话语之一,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因此,文章考察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践特征和理论特征,揭示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实质,分析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自身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曾经在西方产生重大的影响,而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日趋广泛,中国也同样面临着来自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威胁。在当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其发达的传媒体系和文化产业对中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文化入侵,这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并非像“魔弹”那样能够对受众一击即中,它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本文通过对文化帝国主义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传播学理论和社会实际分析了文化帝国主义主义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确指出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论是新的帝国主义批判的话语,在考察了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特征之后,分析了后殖民文化批判对传统帝国主义批判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主义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关系变幻莫测,具有东方血统和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进入西方学术界,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重新崛起,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对民族文化独立性的追寻.后殖民主义借用的思想资源主要是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和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就其基本特征来说,后殖民主义从文本解读入手,着重分析东西方间的文化关系,并表现出超越民族主义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英国新左翼思想家将二战后形成的帝国主义称为新帝国主义。新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用"援助"和跨国公司取代旧帝国主义的直接剥削,政治上以间接操纵代替直接统治,文化上以消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殖民。新帝国主义"援助"的本质是保证前殖民地区的新兴国家始终保持在新帝国主义国家为其设定的轨道和路线内,使其企业和投资利益在这些国家得以保障,从而更好地攫取利益。新帝国主义用"不发达"理论来为战后的新殖民主义提供借口,但"不发达"本身就是被殖民剥削的结果。新帝国主义与冷战相互依存,在冷战框架内新帝国主义得以发展壮大,新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则保障了共产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在冷战期间的发展。在冷战格局和新帝国主义框架内,新兴民族国家无法得到实质性的发展,要打破这种局面必须跳出原来的旧框架,建立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思想内容进行梳理,深化了对两种理论的认识。前者主要是一种文化批评理论,后者则主要是一种翻译实践理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对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的揭示及其对抗上,不同点在于翻译作为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践行的一个场所,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大都注重描写人物情感纠葛 ,似乎从不涉足社会思想政治意识。其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情节简洁 ,主要展示了女主人公范妮·普莱斯的情感成长历程———由一个庄园上被人忽视的小女孩到后来与自己一直喜欢的庄园二少爷埃德蒙·贝特伦结婚 ,最终成为庄园上的精神主人。然而 ,以后殖民文化理论的视角对其进行剖析 ,就会发现 ,在这些美丽的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着简·奥斯汀强烈的文化帝国主义思想。生长于英帝国殖民扩张时期的简·奥斯汀 ,具有显著的资本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文化观和价值观 ,其作品中流露出对英国帝国主义扩张政策的支持和赞扬。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新回顾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文化的理论论述,结合全球化和当代中国语境,再次提出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理论的当代指导意义。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理论的精髓,在于其对经济发展水平对民族文化状态的根本影响的洞见,在于其发展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对人类解放的不懈追求和坚贞信仰。后殖民主义以及文化民族主义对民族文化身份的焦虑和对民族文化发扬的追求,在根子上仍然是民族间社会经济的落差所致,但其偏重民族文化身份的理论倾向,造成了文化民族主义文化权利诉求与社会经济权利诉求的明显分离。相应地,文化民族主义者在鼓吹保护民族文化身份时,对民族文化内部之经济和阶级因素也有失察之嫌。  相似文献   

9.
西方有关文化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理论,其形态与立场都比较复杂,本文所考察的有关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中,萨伊德的东方学理论与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论对文化帝国主义是持批判与否定态度的,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以及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都暗中支持了一种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观。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与殖民地存在联系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贵族成员,伍尔夫有着根深蒂固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立场;作为一位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和深刻文化批判精神的西方知识精英,伍尔夫又不乏反殖民主义意识。由此,在后殖民理论的观照下,伍尔夫小说充满了殖民与反殖民的双重话语,既支持大英帝国的海外扩张活动、鄙视殖民地"他者",又批判为争夺殖民地而兴起的帝国主义战争,呈现出矛盾复杂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