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壁鸩鲁把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视为最高的善,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建立了一个完备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但是,人们往往把他的伦理学等同为享乐主义,导致对他的误读。实际上,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应该遵从德性的指导,这样他就把生理学的快乐提升为道德的快乐,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2.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是以他的感觉论和原子论为哲学基础的。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和获得快乐,快乐是人间最高的善。他所追求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伊壁鸠鲁强调,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应该遵循德性的指导,这样他就把快乐主义与享乐主义区别开来,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思想成为后世功利主义的滥觞。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应当有什么样的追求?这些古老的人生课题,至今仍是人们争论的热门话题。李秀筠副教授主编的《新编伦理学》(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总结近年来人民群众道德实践、吸取伦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生问题作了系统地回答。该书可说是一部激励人们追求高尚人生的启示录。 《新编伦理学》探究了人生的真谛,弘扬了科学的道德观。所谓人生问题,概括起来不过是讲人是什么?人生如何?人应当怎样生活?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对人的本质和  相似文献   

4.
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时期著名哲学家之一,他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常常被误解为享乐主义,但事实并非如此。倘若我们以积极批判的哲学态度来审视其伦理学,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当代价值。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思想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人们获得幸福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对当代人们追求幸福和快乐具有启发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理查德·道博是世界著名的伦理学家、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不久前,他在全美著名的《美国哲学季刊》上发表了一篇引起轰动的文章,标题是:《道德、公平以及我们可以要求人们什么?》。此文可被视为美国伦理学从群体伦理学转向个人伦理学、从关注道德原则转向关注道德实践的重要信号。 理查德·道博论述的问题是:我们能否按一般的公正和道德原则对每个人提出同样的要求?他认为显然不行。他把两个不同的道德问题区分开来,一个是“什么是道德责任?”一个是“我们自己能向人们和我们自己要求什么样的道德?”前者是一个道德原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道德与幸福这两大伦理学问题上,一些伦理学家强调道德,把道德作为个人和社会的终极追求目标。本文认为,道德不是幸福,不能把道德作为个人和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个人和社会的终极目标只能是幸福。以幸福为终极目标,更符合人的本性,更符合人的整体需要,更符合社会的使命。道德是人们追求幸福的社会条件,对于幸福来说只具有工具意义。  相似文献   

7.
快乐处方     
彭怀仁 《社区》2002,(18):1-1
曾有一位少年问一位智者:“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智者送少年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少年依智者之言走过他的人生历程之后,也成了一位智者,他是一个愉快的人,也给每个见过他的人带来快乐。 智者的四句箴言好比一帖快乐处方。  相似文献   

8.
功利主义幸福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生、形成于18世纪下半叶的古典功利主义学派所主张的功利主义幸福观,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宗旨。功利主义学派把一切关系归结为功利关系,把道德的善恶与快乐幸福相联系。幸福意味着快乐的获得,痛苦的避免,不幸意味着快乐的减少,痛苦的增加。行为的善恶不仅取决于行为所带来的快乐与痛苦的量,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所产生的快乐的质。功利主义幸福观提倡精神快乐高于物质快乐,最终谋求精神快乐与物质享受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刘元举 《社区》2008,(5):60-60
快乐,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祝福性词汇,也成了许多人渴望达到或努力寻找的一种生存状态,甚至成了人们的终极追求。比如,那天看到电视采访范曾时,他就说,他并不是为了别人活着,他是为自己活着,为快乐而生,为快乐而死!  相似文献   

10.
功利主义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利主义的首要特征是:将快乐、安康、福利看成是唯一的善,因此功利主义被视为享乐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形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和相应的主要代表人物,功利主义有其致命弱点,但它的产生也有社会历史意义,它所提供的以整体和未来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快乐原则和感受性标准为内容的道德智慧,在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