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谬误分类学说──柯比的谬误分类,分析了它的影响、变体与历史渊源,指出了它的三个主要缺陷,认为这种分类对谬误研究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谬误模式是谬误论证的型式 ,并不是严格的语法学意义上的纯形式结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 ,谬误模式的分类已提出很多种。被分析的有专名的谬误已有百余种。但是 ,它们分散于学者们的不同著述里 ,迄今很难窥其全貌。对百余种谬误模式进行梳理 ,依据其来源和被提及的频率分组 ,并给出简短的定义 ,对于进一步剖析谬误模式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谬误分析工具的发展,分析了形式分析与非形式分析的优劣和互补关系,指出一种适用的谬误分析工具是形式分析与非形式分析的综合。 相似文献
4.
5.
唐红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174-178
理性心理学是独断形而上学的理论形态之一,是理性自然而然地追求超验的灵魂之必然结果。当理性心理学用范畴这样的纯粹概念去认识灵魂时,就意味着在逻辑推理上混淆了范畴的先验运用和经验性运用。在《纯粹理性批判》A版“谬误推理”中,康德对理性心理学的批判锋芒直指对“我”的本性的理解。谬误推理的小前提成立的根据是“我思”,也正是出于对同一个“我”的本性的误解导致了先验幻相的产生。在先验观念下,康德对理性心理学的灵魂学说的最终解决方案可视为,对灵魂的“我”进行现象—自在之物的二分。 相似文献
6.
蔡广超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16-20
自怀特莱以来,谬误研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进路,即“标准谬误论”,但汉布林对其予以全方位的批评。对于汉布林的批评,后来学者评价不一,但公允评价汉布林批评的关键在于其批评之目的的准确把握。不管怎样,汉布林的批评对当代谬误研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容否认。 相似文献
7.
武宏志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5-11
诸多学者追随汉布林,对标准谬误论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批评。这些批评无疑大大促进了谬误研究。但是,不仅这些批评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而且也存在从新的视界重新解读标准谬误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9.
李校利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63-66
本文提出并初步分析了谬误的客观性问题。认为谬误的产生有客观的根源 ,确立谬误的客观性能够解决有关哲学难题 ,保持哲学原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从谬误与真理的关系也可以得出谬误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0.
在认识论中谬误是与真理相对的范畴。对这一范畴进行深入地研究 ,将有助于我们对真理的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然而 ,长期以来人们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对谬误的辩证性这一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认为谬误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难免性和可免性的统一。理解这一点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相对真理与谬误之间有严格的界线,即相互区别,彼此独立,这与绝对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真理是过程等都指认识和理论的发展,而不是指真与假的相互转化,不是指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严格界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谬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谬误定义。在考察以往4种主要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界定谬误的一些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谬误定义,并作了若干说明。 相似文献
13.
刘邦凡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38-41
在当代中国的悖论研究与谬误分析领域,黄展骥先生不仅是一个最热心的参与者而且也是取得杰出成绩的人。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分析,并希望由此让更多的人理解和认识黄展骥先生及其所从事的事业,参与到悖论研究与谬误分析中来,从而进一步繁荣和推动我国的悖论研究与谬误分析事业。 相似文献
14.
李丽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234-236
为研究加拿大著名学者沃尔顿的谬误理论,从沃尔顿谬误理论的基础——对话理论即对话类型和对话的构成两个方面出发,阐述了谬误是产生于论证或论辩的对话情景之下的。以此为基础,沃尔顿阐述了对话中的谬误是如何产生的,实际上是由于对话规则的违背和对话的论辩技术的误用导致的。认为沃尔顿的谬误理论是语用的和辩证的,这种研究方向为逻辑学的发展,尤其是非形式逻辑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刘熔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3):73-75
我国现行法律对大众媒介的广告审查义务及违法责任的规定明显不足。强化大众媒介的广告审查义务、构建合理的大众媒介广告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大众媒介发布虚假广告行为的处罚力度是扼制虚假广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商业广告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能否达到预期的诉求效果是检验其成功与否的标准。而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是广告创意及其效果的重要前提。为此,需要明晰广告效果的实际内涵及其区分,并且通过科学测评对广告效果进行深入探究。在广告创意中,针对不同的消费心理采取不同的创意方案以达到所预期的广告效果。随着广告效果测评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测评模型中,Barry所提出的“影响层级模型”最具科学性和实际的应用价值。这一模型把广告心理效果分为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意动效果三个层面,通过这三个层面的相互结合,使广告创意的实际效果得到彰显,从而尽可能使广告创意实现其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马永侠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4):5-9
违反论证一般规范的谬误主要有偏离论证目标的谬误、转移举证责任的谬误、误解听众的谬误、理由不当的谬误、推不出谬误和语言谬误。分析这些谬误对进一步阐明论证一般规范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歧义谬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评述了黄展骥教授关于“歧义”和“歧义谬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大量有关人类归因判断的研究表明,人类经常违反理性概率(贝叶斯)推断.Tversky和Kahneman(1983)的试验说明,当要求试验参与者对一些单个事件及由它们组成的合取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时,他们倾向于认为合取事件的概率大于其中一个组成事件的概率,该现象被称之为"合取谬误(the conjunction fallacy)".本文着重介绍了合取谬误现象的发现、解释模型,以及德国适应性研究中心Gigerenzer所提出的频率启发式观点.此外,合取谬误现象对于避免在医疗诊断等推断任务过程中产生推断错误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统计推理是一种应用相当广泛的推理,在进行统计推理时出现谬误也是常有的现象。这些谬误或者是由于前提不真实,即收集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总体的属性;或者是由于分析不合理,即对统计数据的整理不能合理地推出一般结论。其产生的原因,有的来自于外界干扰,但更主要的则来自于主观偏见──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认识方法。统计谬误妨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因此,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