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11月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新闻: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广告,从而成为令人眩目的“标王”。十年后,2006年11月18日,被喻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第13届央视广告招标会在上演了13个小时的激战后,创下67.96亿元的最新纪录,宝洁公司则以4.2亿元的中标额成为“标王”。  相似文献   

2.
快读     
2015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季已经启动 中央电视台2015节目资源推介会(北京)将于10月16日(星期四)在中央电视台新址E01演播室举行。届时.新闻、综艺,体育、文化、电视剧、新媒体六大节目资源板块的内容逐一揭晓.并重磅推出2015年中央电视台招标预售广告资源。  相似文献   

3.
对擦边球广告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指出应从加强广告界自律,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广告市场,刊播单位严格把关,消费者和广告受众提高法律意识等几个方面,加强对“擦边球”广告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ERP沙盘对抗赛比赛初期的高广告投入困境,提出比赛初期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指出为了争取市场领导地位而盲目投放广告费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根据博弈论中“美女困惑”现象和“囚徒困境”问题对陷入高广告投入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了三种策略下的二人博弈模型,并将双方投放的广告费和对未来收益的心理预期x引入模型中。最终得出结论:最小的广告投放才是最优的选择。同时也对支付矩阵的格式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5.
论广告传播学的人文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区分了广告传播研究的两种主要模式,即“技术操作型研究”与“文化批判研究”。文章提出,从人文视点出发的文化批判研究是拓宽和深化广告传播研究视野,从而提高广告学术水平的一条重要路径。文章对国内外文化层面的广告学研究的态势及其基本特点作了具体的描述,最后寄希望于集广告传播效益和人文反思于一体的“第三种”研究模式,即“广告符号学”或“广告阐释学”  相似文献   

6.
公平是广告伦理的核心概念。在理论上,公平源自“不伤害”的先验公理,能够与广告的信息共享和价值共创的关系本质相契合,并发展出结构化的广告伦理价值体系;公平的“等利害交换”原则蕴含着直觉正义和理性博弈,奠定了广告主和消费者之间“得所当得”的积极伦理关系;消费者因具有“劝服知识”(Persuasion Knowledge)和“道德性广告素养”(Moral Advertising Literacy)而能够成为公平原则的道德行为主体。在实践中,广告行业组织将公平视为重要的自律原则,包含广义公平、竞争公平和对消费者的公平三层含义,同时,公平与其他伦理原则一起形成无结构的共现关系;媒体对广告失范行为的舆论监督聚焦于司法惩戒和单向的消费者关护;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和评判则表现出对抗性的“等害交换”特征。综上,在理论和实践这两个范畴中,广告公平的属性、伦理学取径、地位、含义以及公平关系背后的主体这五个认识维度都存在着分歧,笔者尝试开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对话,旨在消除成见,为广告伦理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现代形态的广告表现为欲望、技术与智慧之间的游戏。在游戏中,欲望扮演着“欲”的角色,符号扮演着“技”的角色,美则充当着“道”的角色。以此为线索,阐述了广告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欲望、使用的技术、智慧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广告随着战略的转移,也开始注意“消费者”的问题,注意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非行销类的、人性化的新广告。中国广告教育面对这种“人性化”趋势,也要进行某种人性化的教育战略转移,注重培养更加富有健康人情味的广告人,这将影响我国未来的广告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蔡放 《国际公关》2009,(6):80-80
由国家广电总局在今年9月发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61号令).即将在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对于各级电视台的广告播放时间进行了规定,如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一些电视频道广告时间过长、频次过多的行为将会受到严格限制。媒介专家袁方博士表示,“61号令”有可能导致电视广告市场损失100亿元收入。  相似文献   

10.
在采访一些广告公司的过程中.笔者常常会听到他们对于广告人才的渴望,以及对于广告专业毕业生的失望.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广告教育把学生教坏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广告业因而也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但广告教育似乎并未跟上市场的需求.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树人 《今日南国》2014,(11):22-22
揭短广告:瑞士一家表店门庭冷落,很不景气时,店主贴出的广告是:“本店的一批手表,走时不太精确,24小时慢24秒,望君看准择表.”感谢“救命”广告:一个姑娘在洗澡时煤气中毒了。第二天,报纸上登出一则表示感谢的广告:“住在利兹大饭店的布鲁斯小姐感谢该饭店电梯工的救命之恩。他无时不在的窥视使她摆脱了死神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符号学理论和市场传通理论为依据,对600则中美印刷广告进行定量分析,从而验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事实+渲染”的讯息框架在中美广告中普遍存在,但“事实”与“渲染”的比率因文化差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2月16日,凯迪拉克《一触即发》预告片,号称“首部微电影先锋巨制“,第一次正式提出“微电影”的概念,并在网络上引起激烈反响,2010年亦被命名为微电影元年。凯迪拉克《一触即发》就是一个广告,但这种微电影广告与传统植入式广告相比较,观众并不反感。  相似文献   

14.
商业催眠术     
王开林 《今日南国》2013,(10):55-55
你听说过潜意识的广告吗? 1957年9月,“潜意识广告”首次登场。当时的调研专家维卡瑞认为,“意识”实际上看见的只是眼睛呈现的一部分,而广告实际上是利用消费者的潜意识知觉进行广告刺激。于是,他做了一次实验,在电影放映过程中,用很弱的强度在银幕上不时映出“请喝可口可乐”以及“请吃爆米花”的字样。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的图像世界中,有一类发放渠道独特、形式内容新颖的免费广告册往往不为人所注意,由于它的审美旨趣与“广告一族”的精神状态两相契合的原因,使得它同时具备着反映(“镜子”)和导向(“罗盘”)的双重功能。我们可从这些广告图像(尤其是“派对”图像)中看到“广告一族”的生命个体所呈现的一种“High”态和且拿美女来“养眼”的颓废心理,这其实是个体在现代都市生活中重压之下的无奈和必然之举。另外,这些“广告一族”所呈现的那种“不便宜,但谁也不会说贵”式的生活理想使得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脆弱,以至于不吝用财富来筑构一个虚假的高贵身份来自我陶醉,并赢得一个心理的暂时慰安。  相似文献   

16.
广告诉求与广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效果分为“传播——记忆——态度——行动”四个阶段。广告诉求中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情谊,容易打开人们的记忆之门。商业广告不仅应告知人们有关商品的信息,更应告知商品本身对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告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争渊源有自,世人对奥格威和伯恩巴克存在的误读是这一争论产生的根本原因。广告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争直接关涉到广告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确认与整个广告理论体系的建构。在“现代广告”概念的观照下,科学与艺术是广告的两翼:科学性是广告的本质属性,而艺术性则是其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18.
商标广告的兴起,是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以爱国为内容的商标广告又是当时的重要特色。无论是政府还是商家,不管是厂矿还是企业,大多以“爱国”、“国货”为题材来做商标广告。这样的主题选择是所处时代特点所使然,用爱国主义来衬托商标广告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爱国商标广告的广泛传播又为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的发展提供了载体与平台。商标广告与爱国思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重点以天津《大公报》上所刊商标广告为载体,以现有研究和相关理论为基础,简略论述近代商标广告与爱国思想的共生与互动。  相似文献   

19.
乐翻天     
皓明 《新少年》2010,(4):20-20
猫没醒 邻居:“昨天晚上,您的酒又喝多了吧?”老王:“您怎么知道?”邻居:“我家的猫吃了您吐的东西,到现在还没醒来呢!” 广告 外国某城市的大街上贴着一张广告:“如果你给我寄来100美元,那么我就告诉你得到1000美元的办法……”有人寄去了100美元和一封信后,得到的回答是:“你找10个像你这样的傻瓜!”  相似文献   

20.
广告作为一门艺术,具有自己的美学特征。在当今“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广告对商业销售、社会经济、文化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则成功的广告,能唤醒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这种“广告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告中艺术载体的美学特征所产生的“美学效应”。本文试从中国古典美学、实用美学与情感的角度,结合广告实例,探讨广告的美学特征(意境美、简单朴素美、情感美)及由此产生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