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新闻领域对于新闻姓新还是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还是“传播”.影响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还是“硬新闻”的问题,通过对新闻本体的思辨.得出新闻姓“需”.新闻媒体的主体任务是宣传,决定新闻价值的关键因素是“软新闻”的结论.提出无论在新闻理论还是在新闻实践中都应特别重视新闻受众的需要性和新闻媒体的新闻宣传任务.重视“软新闸”对新闻价值的关键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扩大广告收入来源已成为媒体生存与发展的不二法门,由此传媒界展开了争夺广告市场份额的激烈竞争,方法层出不穷.“广告性新闻”便是近年来备受追捧的一种营销策略,在都市报的经济新闻部门表现尤为明显.它将经济新闻与软文广告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实际上将广告改头换面当作新闻出售给读者.它往往以资讯、通讯、特别策划、专刊等形式出现在相关版面上.从理论上看,此现象可归因于媒体将受众当作一击就中的“靶子”,并设置相关议程,同时满足各种受众心理;从实践上分析,根本原因就在于媒体受利益驱动而进行新闻寻租;另外,企业的青睐、公关事业的渗透以及法律制度存在漏洞等也在推波助澜.该策略让媒体坐收利益的同时也在丧失公信力,让受众获得服务的同时也在沦为广告的“奴仆”.因此,必须在法律法规、媒体自律、受众监督等的共同作用和引导下,促其扬长避短,以健康的方式发展,从而进一步规范媒体发布新闻信息的方式方法,切实保障受众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3.
在“慢新闻”(slow journalism)被正式提出至今的15年里,其不仅没有如学界预期成为趋势和主流,反而正在退潮,国内业界对“慢新闻”的热情和信心更日趋减退。“慢新闻”自西方提出,就只是搭上了21世纪反全球化和可持续运动背景下“慢文化”的便车,本质上是对文学新闻、调查性报道、沉浸式报道、新新闻主义、民族志新闻学等“传统审美品位”的怀旧与重提,理论创新相对有限。“慢新闻”是对加速的信息社会之中新闻生产的文化批判,放在当代社会思潮中看,是“西方加速主义批判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也恰恰因此表现出经验论、非理性、乌托邦和极端主义色彩。“慢新闻”运动从踌躇满志到逐渐衰落,提示新闻界应谨慎地以“加速的学术生产”应对加速社会。  相似文献   

4.
使用文献检索的方法,通过对报纸新闻广告化危害及原因的分析,得出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引起更多人对报纸新闻广告化这一问题的关注,以丰富目前我国报纸新闻广告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舞动的精灵     
1.Infortainment 它是由information和entertainment两个单词组合并拼作而成,意为“新闻娱乐化”。“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功能的异化。在当今“新闻娱乐化”的潮流中,新闻的首要功能已经从“重要性”变成了娱乐,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报业经济运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产业,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报业有比较独特而复杂的经济运作方式。在常态下,报纸与其读者之间的交换关系往往不遵守等价交换规律。报业乃至整个新闻传播业,当其以产业化方式运作时,都是出售其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产业,是以广告服务为最终产品的产业。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报业的主产品之一——新闻的“公共物品”性质。正是新闻的这一特性,使新闻传媒具有公共事业性质,而广告服务的商品性,则构成了新闻传媒产业化运作的基础,从而使新闻传媒具有产业性质。  相似文献   

7.
会议是当前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是记者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来源,是产生新闻的“富矿”。如何在会议这座“富矿”中淘出新闻“真金”,需要记者既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更要有好的“挖掘”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闻、新闻策划和新闻报道策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本质的区别,新闻报道是可以策划的,而新闻是不能策划的。策划的所谓新闻,其实不是新闻,而是广告活动或公共关系活动;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又完全不同,新闻炒作属于新闻报道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有它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及注重传播技巧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新闻策划”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策划”之我见董天策关键词:新闻策划报道策划事件策划公关新闻“新闻策划”是近年来令人注目而又引起争议的现象与问题。新闻界和学术界已就此发表了许多文章,并且围绕着新闻能不能策划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但是,由于论者往往根据各自的理解来使用“新闻策...  相似文献   

10.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新闻受众”地位提高的原因:其一,“新闻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受众最终决定了“新闻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其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体的选择呈主动性,形成了“新闻消费自觉”的特殊心理;其三,关注受众心理选择,是新闻传播由“纯意识形态行为”转入“市场行为”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领域历经多年的思辩,认为“历史事实”不是“历史事件”本身,而是历史学家选择和构建的结果,并存在于过去的遗留物或文献中。借鉴这一理论,“新闻事实”并非“新闻事件”,而是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描述和认知,是超越了“新闻事件”的一个象征和事象。  相似文献   

12.
红乐 《国际公关》2013,(6):44-44
2013年10月4日至5日,“第六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创办30周年纪念活动的组成部分,该论坛与2013年中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捆绑式进行。作为第六届公关与广告国际学术论坛的支持机构之一,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全程参与、全面关注、全力指导,副秘书长同享出席,并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13.
在整合营销观念和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新闻策划是企业营销的新“利器”。文章在分析企业新闻策划的内涵和优势的基础上,指出企业与媒体的“双赢”是开展新闻策划的理论依据,并对企业的基本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指的画面图像信息,是指以视觉形象为主要特征、以再现“正在发生”事实的客观具象为目的新闻信息,包括影视新闻信息和图片新闻信息。作为以再现“正在发生”事实客观具象的画面信息,不仅直接记录“何人”、“何地”、“何事”,“何果”等新闻要素,还能客观地反映新闻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受众而言,画面信息就是一种“新近发生的事实”。这就是画面信息的新闻属性。  相似文献   

15.
广告学课程目前是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因该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再加上上广告事业的日新月异,广告学作为一门课程而言需要不断发展建设,教学内容、方法、目标都需要不断改革。本人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广告课程任课老师,将以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现代课程论结合,谈谈新闻专业广告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陈邵桂教授著作《新闻发现例话》,围绕“新闻发现”这一范畴,引用大量实例,由浅入深、生动细致地对相关新闻理论进行了深入阐述,其间更贯穿着作者对新闻记者如何做人与读书的深刻认识,确确实实将“新闻发现”这样一个“小题目”做成了“大文章”。  相似文献   

17.
论毛泽东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认为新闻具有阶级性、真实性,新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新闻写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他重视新闻的宣传功能,强调新闻队伍素质的“红”与“专”,主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反对党八股,倡导新文风。毛泽东新闻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观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南。毛泽东新闻思想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建设和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日来,“烂尾新闻”一词在网络上不断升温,有网友将过去一年的“烂尾新闻”一一罗列,在微博上风传一时。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烂尾新闻”的出现跟新媒体又有什么关系,它又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文章试图以“烂尾新闻”为出发点,从以上几个角度对新媒体与新闻的关系进行解读,并试图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实用新闻广告英语》评介刘道瞻国内学者探讨新闻和广告英语规律的著述虽已有几部,但读罢谭卫国副教授的《实用新闻广告英语》,我觉得该书写出了新意,写出了特色。l、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实用新闻英语”。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做了许多实际的...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前,中国大学新闻教育存在严重的“两脱离”现象,一是与新闻实践严重脱离,二是与信息时代严重脱离,既不能令学生满意,又不能令新闻业界满意。本文在对此进行检视的基础上提出,要真正解决中国新闻教育目前存在的“两脱离”问题,必须对新闻学及新闻教育性质进行再认识,加大新闻教育改革的力度,从以往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进入到招生制度改革与办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