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7,(5):14-14
“三人成虎”出自史书《韩非子》,用来比喻谣言或讹传广为散播,就会使人相信。据记载,庞恭和太子一起到邯郸做人质,庞恭深知许多大臣嫉妒自己的才能,一心想要排挤他,在临行前,他对魏王说:“一个人说城里有虎您信吗?”魏王说:“不信。”“两个说呢?”魏王说:“不信。”庞恭接着问:“那么三人说有呢?”魏王说:“信。”城里本没有虎,但三个人都说有虎,听的人也就信以为真了。这故事发生在古代,当时封建统治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往往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致残害忠良。然而,“三人成虎”的故事在当今社会不也是屡见不鲜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梦之亭     
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窝里。有一天,窝破了一个洞。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大乌鸦想:“这一下老二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小乌鸦想:“这一下老大一定会去修了,难道窝这样破了,它还能住吗?”  相似文献   

3.
金融海啸中,船沉了,你成了登上救生艇的少数幸存者之一。虽然暂时安全,却始终会被一些念头所折磨:“下一个会是我吗?”“我的未来,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胥子 《社区》2010,(12):7-8
邻里间也会发生“好心不得好报”的事吗?当然会。邻里关系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因此。与《社区》一起来看看,邻里间的那些善始却未善终的事吧——  相似文献   

5.
李鹏 《阅读与作文》2009,(10):24-26
一个星期六,家里来了客人,爸爸跟客人聊天时,方小华跑过来,缠住爸爸说:“爸爸,我要去公园。”爸爸笑着说:“你没看家里有客人吗?明天……”“不嘛,不嘛,我就要去。”  相似文献   

6.
仁斌  洪峰 《新少年》2009,(4):6-7
董一蒙是彰武县西六家子乡九年制学校女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因此,她和这里的许多孩子一样,成了“留守儿童”。在西六,贫困孩子多,留守儿童多,这些特殊孩子是否感到了孤单和艰难?不过,董一蒙说:“我们身边有许多朋友。”是这样吗?还是让我们到西六去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7.
李跃 《百姓生活》2010,(6):23-23
20多年前老公和我谈恋爱时,曾多次很认真地问我:“跃,你会织毛衣吗?”我脱口而出:“会呀!我知道有的男人还会织呢!”他满意地笑了,我却心生疑团:他为何如此在乎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新少年》2011,(1):5-5
你去过西藏吗?有没有接受过热情的西藏人为你围上一条洁白的“围巾”?知道吗,在西藏,这个礼节叫“献哈达”。  相似文献   

9.
乔志峰 《社区》2010,(27):5-5
成都锦江区新桂巷23号“枫雅阁茶庄”,一名70岁左右的老人在打麻将的过程中突发疾病倒在地上,旁边牌桌上的人仍然继续酣战。“我们去时,老人已经死了,但旁边那桌人,从始至终一直在打麻将,我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当时在现场的医院护工老彭说。许多网友也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声讨:“那桌继续打麻将的人完全没有正义感,严重谴责!要是他们的亲人,他们会不管吗?”(《华西都市报》7月5日)  相似文献   

10.
“小峰,你今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闹矛盾了,是吗?”妈妈和蔼的望着我。 我知错地点了点头,接着惊讶地问道:“妈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有望远镜啊!” “望远镜?”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08,(4):18-20
你想体验一下“上坡轻松、下坡费劲”的奇妙感觉吗? 你想目睹一下“车往坡上滑、水往高处流”的奇异景观吗? 那么,不妨到世界各地的“怪坡”去“潇洒走一回”,看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相似文献   

12.
晓明才26岁,这几年就渐渐出现了秃顶倾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十来岁。听说植发可以让头发“起死回生”,于是他来到医院,迫不及待地追着医生问:“为什么我这么年轻就会脱发?我这头发还有治吗?”  相似文献   

13.
那毅 《山西老年》2011,(4):59-59
问:我的父亲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医生说要采用“无抽搐”的治疗方法。接受这种治疗,患者会痛苦吗? 答:电抽搐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短暂且适量的电流刺激患者的大脑,引起脑细胞的同步放电,产生一次癫痫发作,使脑内的化学物质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艰难的选择 2005年9月14日,在联合国60周年全球首脑峰会上,美国总统布什端坐在安理会的席位上。谁也不知道,他此时正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坐着,还是离开。在思索良久后,他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下:“我想上洗手间一会儿,可以吗?”很显然,布什先生有些“内急”。但是,当众离席会不会引起外交误会?会不会给人留下“美国人对联合国不满”的印象?这是布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随后,布什将写好的纸条递给身后的国务卿赖斯女士。  相似文献   

15.
某电视台出了一道别开生面的智力测试题。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儿,问在座的各位:“请问大家这是什么?”一位观众说:“是足球。”主持人摇摇头示意他坐下。又一位观众回答:“是某歌星唱歌时的嘴巴”。众哄笑,主持人也示意他坐下。另一位观众接着又回答:“是零。”主持人还是摇摇头让她坐下。此时现场开始变得安静,没有人再次举手。主持人直接走下台去,到某大学学生组成的方阵中间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有人说是西瓜,有人说是鸡蛋……,众说不一,但始终没有人答对。主持人又走到某行政机关干部组成的方阵中间…  相似文献   

16.
孙欣 《社区》2010,(24):63-63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  相似文献   

17.
周一海 《社区》2013,(24):53-53
微信中有一则转载的小故事。说有一次林肯亲自面试一位应聘者,后来他没录用那个人。幕僚问他原因,他说:“我不喜欢他的长相!”幕僚非常不解地问道:“难道一个人天生长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错吗?”林肯回答说:“一个人40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40岁以后的脸却是自己决定的。一个人要为自己40岁以后的长相负责。”俗话谢‘相由心生”,是不是心情不好,脸部肌肉就会僵硬,长期下来变得脸色阴暗,而乐观的人看上去脸部更柔和?如果希望自己不要老得太快太难看,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天天像个开心果,说不定将来就会更好看昵,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这种认识有道理吗?  相似文献   

18.
王力  吕林青  余丽丽 《社区》2009,(28):23-24
有事找社区?以往,这可是一个通行的道理。可是,你知道社区办公室在哪里吗?现在,在浙江省杭州市采荷街道,你不用上门找社区,社区工作者会在社区里“走”着去找你。  相似文献   

19.
主管:“把读完100本书做为你今年自我成长的目标,你觉得如何?”部属:“100本吗?老板您怎么会突然有这个想法呢?有什么原因或用意吗?”主管:“啊?我应该先跟你解释—下原因,不过也没什么特别意思,就是读完100本书啊!你觉得我会有什么目的吗?”  相似文献   

20.
看到题目,你一定会感到好笑.饺子也“打针”?难道它也会生病吗?让我慢慢地告诉你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